《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示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
课文,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血洗国耻
重新统一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
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教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
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古诗词
由于语言精炼含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
意思,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读书感悟的兴
趣,培养学生读书用脑,自主学习、做好批注、合作学习、自觉积累的
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方法,
但他们都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很难体会到战乱时期人们对于统一
对于和平的向往,加之这首诗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都距离现在很远,
这就使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比较困难。为了让学
生陆游及其所处时代背景有更清楚的认识,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
径来查找有关资料;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教师
借助自制课件出示陆游生平简介和他的诗作及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知
道文字后的历史,让学生感悟、理解、共鸣,真正领会字里行间体现的
爱国悲情、深情。这样极大地激活学生的热情,自然地让学生进入教学
情景之中,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有广度,
也有深度,既发展想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会变得更轻松
更有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
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
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的
运用和古今字义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读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
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把自己心中的话表达
出来,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
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借这首古诗积累、学习陆游的其
它爱国诗作。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
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
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背诗、说诗,激情导入】
1、说古诗: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一千多年灿烂的文
化历史。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们肚子里现在
一定装了不少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2、同学们积累的诗可真不少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
口的好诗---示儿。(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首先带领学生背诵诗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
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探寻新知的欲望。
【揭示诗题,介绍作者】
1、“示”在这的意思是“告诉、告知”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2、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请把你课前收集到得有关陆游的资料
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3、老师也收集了有关陆游的生平及图片,大家想看吗?谁愿意读
一读?
4、《示儿》这首诗是路由在 85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
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也就是他的绝笔。什么是绝笔呢?
5、绝笔也就是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这么好、这么难得的诗大家
想不想读一读?
设计思路:课件出示陆游生平资料及图片,放学生对诗人有
所了解,初步领略诗人陆游的伟大。
【初读全诗,通读诗句】
1、请大家按照自读要求,自读诗句,体会交流。
2、听了以上同学的朗读,谁愿意评一评呢?
3、老师也想读一读诗句,行吗?请大家认真听读,,等一会儿评
议。
4、请你们模仿老师,读读全诗。
5、人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7、那陆游又写了什么呢?让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首古诗。
设计思路:给学生一个自主读书、接触文本的机会,让学生
想办法解决字词障碍,初步读通诗句;通过试读、评议、再读、听
读、模仿读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先将诗句读通,字音读准,体会
诗的节奏,为后边学习做好铺垫。利用教学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让学生互动,相互学习,相互评价,产生课堂学习的立体效应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再读全诗,理解诗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相信大家一定掌握了一些
学习古诗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揭示学
法)
2、请大家结合老师出示的学法自己学习诗作,在树上做好批注。
3、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读懂了什么就说什么。说的不确
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
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设计思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小学生
读书必备条件,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采
用这一方法去自学诗句,理解诗意,进而多方交流展示成果。
【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一)、
1、从整首诗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心情怎样?
2、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伤吗?
3、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教师激情补充),现
在你知道他为何而“悲”了吗?
4、作为一个爱国人士,面对国家四分五裂能不痛心疾首吗?你能
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5、仅仅是为了这个而悲伤吗?还有什么?让我们来读一读诗人
68岁时写的一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6、想象说话:如果你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可以与同桌讨论。(随即播放课件,出示金兵战马肆虐和百姓痛苦伤
心的画面)
7、是啊,此情此景,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此时此刻你觉
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指名学生回答。
8、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教师指导学
生朗读,适时介绍创作背景。
设计思路:在“品读诗句,感悟诗情”这一教学环节,我利
用两首古诗相应的内容及历史背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
学生体会作者“悲”的根源,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
情,感悟作者忧国忧民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接着课件出示《示
儿》一诗及陆游临终时的图片,给学生的感情朗读提供凭借。
(二)、课件出示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引导学生领会朝
廷昏庸无能,体会陆游的一腔悲愤之情。
1、同学们,看到了统治者都在干什么?
2、那么比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悲伤的是什么?
3、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示儿》这首诗。
4、现在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板书:忧
国忧民)
5、是呀,生前盼了 65年,为之奋斗了 65年,临死仍是“但悲
不见九州同”,死后还要子孙告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只是一中
什么样的情怀?(板书:爱国之情)
6、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把一位老人临终遗愿吟诵出来,注意把握
诗的感情基调。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诗人进
行对话,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赋予语文学
习提高学生的情感样和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
【想象说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来到 700多年前这位
伟大的是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父亲虽然久
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
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
了人死后万事皆了,无牵无挂的旷达,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告
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
下来。
2、谁愿意把自己所写的话向陆游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听了大家的真情告白,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继承陆游遗愿的决心。
【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
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在此诵读他的绝笔--《示儿》吧!
2、这首诗就先学习到这里,陆游一生创作了一万多首诗,期中爱
国诗就占了近 80%。大家一定感到惊异,惊异是学习的开始,课外我
们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学习活动,哪些活动呢?大家想一想。
板书设计:
示 儿
宋· 陆 游
悲-----国破家亡
临终 忧国忧民
告-- -- 王师北定 (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对
话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了理解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
加深了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