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落花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榨、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 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
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
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榨、榴”等 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 8个生
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
生)
【设计意图】运用谜
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兴
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 2月 3日-1941
年 8月 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
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
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
《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
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
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
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
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歌积累。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
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
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
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
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
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
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
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
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
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
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
的教学打下基础。】
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
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 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
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
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
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 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
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
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
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的设置,既能回忆巩
固上节课的内容,又
能让学生明白这节课
的重点,有的放矢。】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 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
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
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
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
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
到论人生。(出示课件 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 9)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
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
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
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
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
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
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
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
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
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体现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
位。】
【设计意图:采用理解
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
方式,使学生理解作
者的思想感情,并从
中受到启发。】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
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这篇文章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
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描写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
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的道理。
【作者介绍】
许地山 (1894年 2月 3日-1941年 8月 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
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
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
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运动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
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
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花》
《落花生》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
简》《空山灵雨》;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落花生: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荚果,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
黄色。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是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
成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