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海滨实验小学深湾部 罗蓝
【教材简析】
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标准物,也直
观地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本课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课
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先要理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
解决问题。本课需要学生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的空
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标准物去测
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
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测量物体质量,没有使用标准物,这次体验如何选择标准物。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体验过用手掂一掂对比两个物体的质量,在本课学生通过对比装
有100筒空气的袋子和其他等重的物品可以发现,质量一样的物品,大小(体积)差
别却很大。这可以让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密度的不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一定量的空气还有一定的质量,空气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来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选择“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当作测量标准物。
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天平、打气筒、豆子、皮球、不漏气的大袋子、乒乓球、小泡沫块、
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10筒空气
的质量约为3颗绿豆的质量,个别组是2
颗对吧。今天老师把20筒空气打入一个
袋子里,再把5颗绿豆放在一个袋子里,
抽掉空气,你们猜,那一袋重?
哦,你们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点道理。
那你们知道今天我们研究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
多少”(板书)
生1:空气重,因为体积大。
生2:5颗绿豆重,因为绿
豆掂一下有重量。(教师
可相机纠正为质量)
设计意图:参考上节课的测
量结果,这袋空气相当于上
节课的多少筒空气呢?再通
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换算成
豆子的数量,就可以知道这
袋空气有多重了。
做出猜想
调查学情
刚才大家意见不太一样,那你们猜测
一下,老师手中这袋空气的质量等于多少
颗绿豆呢?
小组内半分钟商量一下,达成统一的
意见。
由1名同学上台用黄色贴纸在表格中
贴在相应位置。注意黄色贴纸要写上组号,
老师才知道分别是哪些小组贴的位置。
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出现了分歧,怎么
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做出猜想,填写实验
单,汇总全班猜想。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把预
测结果记录下来,能形成明
确结果。
实验
实验设计
方法引导
你们打算怎么验证?
(想一想,上节课的实验可以帮助我
们哦)
哦,你们想到了用实验仪器,天平。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简易天
平、皮球2个、打气筒、豆子、大米、小
泡沫块、镊子。你想怎么做实验时呢?
(请回忆上节课的实验步骤~)
你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有些同学可能
还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个短视频明确实
验步骤。(播放视频)
他们在实验时是如何分工的?注意扶
天平的手,一定要轻轻的。
要耐心,等看完再和组员讨论
还记得打气筒怎么用?回顾一下视频。
……记住了吗?1min时间,请小组讨论分工。
最后,还有几点提醒。1、要一颗一颗的放;
放绿豆不要碰到天平;2、观察指针的要全
生:上节课的实验用了天
平,我们也可以用天平称
一称。
(不知道~)
生:天平两端都放上皮球,
用两边的游码调节平衡。
(不知道~)
生:取左边的皮球,打入
20筒空气,这时候天平就
不平衡了。在右边加入绿
豆,平衡了就停止加绿豆。
2
神贯注;快到 0刻度线放慢速度;3、天平
摇晃过于厉害可以手扶一下;控制放豆节
奏 4、完成记录单。5、轻声细语、轻拿
轻放。这个天平是一个精密的仪器,使用
过程要小心轻拿轻放。组长起立,实验开
始。
(学生实验,教师处理特殊情况)
可能漏气的原因:20气后球应该较硬,摁
不动否则肯定是漏气了
1、球针插入球针不够深
2、越打到后面,打气筒后面会漏气,打气
不能过慢
3、拔球针时,如果太慢会漏气,如果拔针
时候拧动可能漏气
4、学生打气没有拉到底打到底
可能不平原因:
1、学生使劲晃天平
2、不小心碰到天平
3、指针触碰了指针盘,卡住了
实验活动,
观察记录并
汇总各组结
果
1.学生领取材料,开展实验活动,记录实
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2.各组学生汇总展示实验结果
师:黑板上已经展示出每个组的实验结果,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师:有什么共同点吗?(相机画出折线
图)
师:每个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
有一个大致的范围:4-8颗。
师:看来出现了不少问题呢~老师也做了很
多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大致是 4~6颗绿豆
的重量,其实每次做的结果都会有差异,
因为每颗绿豆的重量都有细微的差异。
所以说,在称量空气这样比较轻的物质,
需要我们更严谨,规范操作。
你们还敢不敢挑战一下黄豆,我们把绿豆
换成黄豆,称一称这 20筒空气等于多颗黄
豆?
相信你们经过刚才的操作,这次会更加规
范,减少误差。
师:准备好黄豆,然后呢?怎么做?
生:……
师:请一位同学来放绿豆,请一位来盯着
指针
(要是上一个多数不顺,则这里播放实验
视频)
师:(确认讲到)要一颗一颗的放;放绿
豆不要碰到天平;观察指针的要全神贯注;
快到 0要放慢速度;天平摇晃过于厉害可
以手扶一下;控制放豆节奏
师:感谢两位同学给大家的示范,大家都
想试一试是吗,好,那我们等会自己做实
验看看 20筒空气到底有多重
生: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
有 4、5、6、7、8颗绿豆
的结果,贴在板书上。
生:可能天平没有调节到平
衡状态,也可能气球漏气了,
或者放绿豆的时候,有同学
的手碰到了天平。
学生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
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最后汇
总在白板上的班级记录单上。
3
师:当然实验前的分工也很重要,看看他
们是怎么分工的
师:实验前提示:记录单,轻手轻脚
研讨交流 师:今天我们测出了 20筒空气大约重 XX
颗绿豆的质量,重XX颗黄豆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我们认识到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
以当作测量标准物。通过比较,理解质量
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
师:下课
生:要求句式:“20筒空
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
黄豆的质量。”强调一次使
用一种标准物来测量,不要
把不同标准物混合。
……
拓展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
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准备生活中的各种
测量工具,比如:电子秤或者电子天平
(最好将测量精度精确到 0.1g)。分别测
量班级记录表计算结果里的物品,让学生
把对空气质量的感性理解转变为精确称量
的理性理解。
【板书设计】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猜测 验证
6颗
5 颗
4颗
3 颗
2 颗
1 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让天平两端质量相
同,帮助学生发现称量空气的标准
4
20 筒 空
气
物可以换成别的物体。帮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教师既要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也要
做一份班级记录表,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这便于对所有学生(小
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表格中要填写打入的空气“筒数”,不一定要 20筒,可多可少,关键需要
根据打气筒的大小和气密性,选择一个合适的数量。教师要提前做几次实验,
以便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
微课视频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用到的材料有:简易天平、皮球2个、打气筒、豆子、小泡沫块。
步骤一:在天平两个塑料盘上各放一个皮球,调至平衡。略微不平衡时,
可用游码调至平衡。
步骤二:用打气筒给左侧小球充 20筒空气,再放回塑料盘,观察小天平的
平衡是否有变化。
步骤三:在右边塑料盘一个一个地放绿豆,直到恢复平衡。记录下数量。实验
做两边。
提醒:要一颗一颗的放;放绿豆不要碰到天平;观察指针的要全神贯注;快到 0要放慢速
度;天平摇晃过于厉害可以手扶一下;控制放豆节奏
再把绿豆换成小泡沫块,重复以上步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