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刘文军
单      位 : 南山外国语学校(…
上传时间 : 2019-11-12 09:59:09
4.1实现电子表格自动计算.doc(4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实现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分层合作 1.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输入公式的书写规则、理解公式中含有单元格名的写法和优点。 (2)掌握输入公式进行简单统计。 (3)掌握使用自动填充柄自动生成相邻区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掌握利用 f(x)“粘贴函数”功能求和、求平均值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领会公式含单元格名的优点,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能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工作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6)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 在分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公式的含义、构成,掌握其输入方法。 (2)掌握利用 f(x)“粘贴函数”功能求和、求平均值方法 难点: 掌握公式的输入方法及利用 f(x)“粘贴函数”功能统计数据的操作。 3.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 教师:请同学演示打开 E:\G118文件夹下的“高一(18)班成绩”工作簿,然后 在 F列中求出总分。 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目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 织者和指导者。 2、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总分呢?我们来看看 1号的三科总 分还可以怎样算?大家先算一下 1号同学的总分=?如果改了语文成绩,G4的 结果怎么样? 为什么 F4的结果会自动变了? 学生:发现可用公式来计算,但直接输入成绩不好。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是复习上节内容,而第二个问题除了复习的作用以外还 有导入新课的作用。在设计上承上启下,提出新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达 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 3、 讲授演示 教师: 1、输入求和公式操作步骤: 选定放结果的单元格G4——输入= C4+D4+E4——回车 2、修改语文成绩,总分发生变化。 如果公式里引用单元格名,当单元格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公式的结果也会发生 变化。 3、怎样可以较快地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呢? 当公式复制到新的地方时,它所引用的单元格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输入公式的操作步骤,理解公式中含有单元 格名的写法和优点。 4、 任务驱动分层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任务一”幻灯片: A层:(基础题) 1、打开 E:\G118\“高一(18)班成绩”工作簿。 2、在“期中考试成绩”工作表中,用输入公式法在G4:G59单元格区域中求出 各人的总分。 B层:(提高题)(乘号*、除号/) 3、在 I4: I59单元格区域中求出各人的平均分。 4、在“初一学年信息总评”工作表中计算出“学年总评”成绩。 C层:(发展题) 5、探究公式的组成。 教师巡视课堂,并作个别辅导。 学生: 1、A层同学完成 1—2题,B层同学完成 1—4题,C层同学完成 1—5题。 2、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本层练习后探究高一层次练习。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法,在学习完新课后提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让 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5、 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B、C层的任务 教师对学生的演示作出相应的评讲 六、讲授演示 教师: 1、总结公式的构成:以“=”开头,可以包括数字、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和函数。 2、介绍利用 f(x)“粘贴函数”功能统计数据: 第一步:选中将来要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J4; 第二步:点击常用工具栏的 fx“粘贴函数”按钮; 第三步:选择函数AVERAGE; 第四步:选择参加本次函数运算的数据区域; 第五步:确定返回。 学生: 1、公式以“=”开头,可以包括数字、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函数。 2、学生掌握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能够和本 节课内容相匹配,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例子。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 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 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7、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任务二”幻灯片: A层:(基础题) 1、在“期中考试成绩”工作表中,利用 f(x)粘贴函数功能在H4:H59单元格区 域中求出各人的总分,在 J4:J59单元格区域中求出各人的平均分。 B层:(提高题) 2、在“期中考试成绩”工作表的 L4单元格中求出“三科总分”的最高分。 C层:(发展题) 3、 观察 I、J两列的平均分,探究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生: 1、A层同学完成第 1—2题,B层同学完成 1—3题,C层同学完成 1—4题。 2、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本层练习后探究高一层次练习。 教师巡视课堂,并作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发现探索法,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碰到问题时,可以自行 分析问题、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 8、 学生演示 教师:对学生的演示作出相应的评讲,并引导学生找出 I列和 J列平均分差异的 原因。 9、 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总结”幻灯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统计数据的方法、公式的构成以及利用 f(x)“粘贴函数” 功能统计数据的操作步骤。 学生:总结统计数据的方法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
    刘文军 2019-11-12 09:59:0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