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余贤忠
单      位 : 卓雅小学
上传时间 : 2019-11-12 16:30:11
观察的范围 六上.doc(20.5KB)
  • 浏览 : 7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观察的范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 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 学的知识解释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 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 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 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 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 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 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 第 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 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 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 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 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 B的部 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 B 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 B了,因为被建筑物 A挡 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 A 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 B的部分的变化。 第 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 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 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 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 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 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 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 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卓雅小学
    余贤忠 2019-11-12 16:30: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