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海滨实验小学 神丽敏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1. 知道物体受到足够的力,才会运动;
2. 理解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
(二)科学探究1.会用小车、线绳、垫圈组装一辆“小缆车”,测量使小车运动需要的力;
2.学会使用数字计时器测量小车通过一定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3.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并解释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三)科学态度1.注重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取准确的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2.乐于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测量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更方便的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点
通过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收集和解释证据,证明小车受力越大运动越
快。
三、教学难点1.使用数字计时器测量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通过一定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2.解释数据,归纳概括结论。
四、教学准备
小车、跑道、线、回形针、垫圈、数字计时器、微课
五、教学过程
主要环
节
教学过程 预测及应对策略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
境导入
初探小
缆车运
动条件
谈话:在今天的课上,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车,
还有吊绳和一些垫圈。我
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可以
让小车自己运动起来吗?
掌声送给他好吗?PPT闪烁弹出:小车是在
什么条件下运动起来的?
(板书绳子和垫圈)
垫圈为什么可以拉动
小车呢?
有重量,这是怎样的
一种力啊?
这个词用的真准确!
哪位同学有了解过重力?
发言谈想法,表达探究愿望及
意向。
垫圈拉
垫圈有重量
重力
受到地球的吸引……
学生应会积极表
达组装、连接小
缆车,使它运动
的想法,甚至流
露亲手做的意向。
老师借机提出
“让小车自己运
动”这一任务前
提,让学生上台
演示:组装小缆
车,并使之运动。
小车有足够的垫
圈运动起来了。
借助结构性
材料,谈话
营造问题情
境,激发学
生探究愿望
及意向。
讨论并自主
建构小车运
动、拉力、
垫圈重量、
地球引力之
间关系的概
念。
提供科学术
语,印证和
提升学生建
构的认识。
合作探
究一:
挂几个
垫圈刚
好让小
车运动
起来?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刚才这位同学用了几个垫
圈拉动小车啊?
一会儿我们各个小组
都可以有机会组装一辆小
车,你们想知道各自小组
的小车要受到几个垫圈的
10个……
5个/3个……
学生的演示
和全班的思
考,为接下
来的探究方
第 1 页 共 5 页
拉力才能运动起来吗?你
会怎么做呢?
下面各小组就用刚才
我们讨论的方法,利用抽
屉里的材料,组装小车来
测一测(字幕):最少要
用几个垫圈的拉力才能是
小车运动起来?
看到班级记录表上各
组的数据,有没有什么想
法要跟同学们分享啊?
是啊,小车要受到足
够的力,才会运动。(板
书:受到足够的力,才会
运动。)
小缆车受到足够大的
力才会运动起来,生活中
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想一想,看还能列举出哪
些事例?
看来,不光小缆车,
各种物体都必须受到足够
的力,才会运动。(板书:
物体)
学生猜测,并说明实验方法:
一个一个往上面加垫圈,直到
刚好运动起来。
学生实验,记录,上传数据
每个小组的数据虽然不一样,
但都是要有足够的垫圈拉小车,
小车才会运动
桌子,要受到足够的推力才会
运动……
搬动椅子……
学生测出小组小
车至少需要多少
垫圈才刚好运动
起来。从而得出
结论:
小车要受到足够
的力,小车才会
运动起来。
如果学生只是说
到了哪件物体,
老师可以引导受
到的是什么力?
法作指导。
循序渐进的
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受到足够的
力才能运动。
整理知识,
迁移概念,
拓展外延,
形成关于物
体运动条件
的规律性认
识。
合作探
究二:
小车运
动快慢
与受力
大小有
什么关
系。
刚才同学们尝试用垫
圈拉动小车的过程中,你
们还有什么发现?有哪个
小组尝试了把更多的垫圈
挂上去,小车的运动怎样?
你们有想过为什么吗?
你们的意思是说:垫
圈越多,小车受到拉力越
大,运动越快是吗?(板
书:受力越大,运动越
快)
你是怎么发现的?
观察真仔细!你们同
意他们小组的观点吗?
用眼睛看确实是一个
常用的观察方法,但是用
眼睛看就下结论,会出现
什么弊端?
是啊,我们可以提供
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吗?
有数据就更好了!
怎样收集数据证明呢?PPT 出示材料:小车、
跑道、垫圈、挂绳。
测量什么?
怎么样测量?
怎样保证获得的数据有说
服力?
下面先请各小组讨论
一下。
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
说说你们的初步方案?有
没有什么建议要补充?
用了更多的垫圈,小车运动更
快了。
垫圈越多,会有更多的重力,
拉力就越大,运动越快。
是的
用眼睛看
同意
有时候眼睛看不准确。
做实验测量
小车通过的时间,进行对比。
用秒表。少垫圈,测量时间。
再加垫圈测量时间。如果通过
的时间少,证明运动快。
1. 跑道要伸出桌边一根
巡视中,如果你
们小组是 5 个垫
圈使小车刚好运
动起来,加多一
些垫圈,发现什
么?
生:我有疑问,
光电门这么小,
小车如何通过呢?
生:我发现这个
小车上面有一个
细长的金属条,
可以让金属条穿
提出质疑,
证据充足吗
激发学生进
一步收集证
据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
证据意识。
学生讨论制
定方法,为
后续的实验
操作做准备。
学生再度质
疑实验方法
第 2 页 共 5 页
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
种自动计时装置:数字计
时器。它上面有一个光电
门,我们可以利用它知道
小车通过它用的时间。如
果小车通过用的时间越少,
证明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小视
频会给我们提供哪些好建
议?
播放微视频。
学生分组和做实验,教师
巡视指导。
二、研讨
比一比各组的数据,有什
么想说的?能发现什么共
同规律吗?
所有小组数据都能说明这
一规律吗?这可能是怎么
造成的?(首先让当事小
组作反思性解释说明)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学们,我们今天都
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提出
假设、收集证据、研讨质
疑,得出结论的过程,非
常棒!掌声送给自己好吗?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
一致认为:拉力越大,运
动越快。我们的疑问消除
了吗?——擦除问号
实验结果的确是这样,
那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
子也说明这个道理?
板书:物体受力越大
运动越快。
手指左右的距离;2. 小车按照标线放置在
起跑区域,不能超出
起跑线;3. 垫圈不能摇摆晃动;
4. 随时做好实验记录;
小车运动越快
5个垫圈时,小车运动都是慢、
10个垫圈时都是中等,15个
垫圈时都是快。拉力越大,小
车运动越快。
学生描述哪个环节对方小组没
有做好。
过。
针对屏幕问
题,组织小组讨
论实验取证方案。
如果学生说到秒
表,你们设想一
下,会不会容易
出现误差?是个
好办法!你跟老
师一样都想到了
秒表!老师同时
还想到了一种工
具——数字计时
器(呈现),一
会儿我可以来比
一比哪种工具更
有优势。
学生提出时,教
师同时出示强调
的图片。
确保讨论重点:
对数据的比较、
归纳和概括,达
成结论共识。
教师提前在巡视
的过程中,对每
个小组拍照取证。
的严谨性,
体会科学需
要严谨。
微视频,直
观明了,重
点突出。
直观学习用
传感器完成
实验测量的
方法要领及
注意事项,
增强改进工
具技术以提
高准确性和
方便性的意
识。
让学生经历
实验操作、
严谨测量、
数据收集和
整理、归纳
概括结论的
过程。iPad 的 使
用,数据实
时更新,高
效。
借真实数据
鼓励孩子用
证据说话的
意识和质疑
精神。
四 、 总
结 反 思
及拓展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
回想起我们这节课的
学习,谁愿意把自己的收
获、感受或者是问题跟同
学们分享分享?PPT出示两组实验数据汇
总。
是啊,这是什么因素
导致的呢?想不想像今天
这样去做一些研究,弄明
白里面的科学道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试一
试哦!老师也很乐意在后
续的学习中去帮助你们,
跟你们一起做各种有趣的
科学研究活动!
字幕配图:我研究我快乐!
知道了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
快。
我们要用证据说话!
我们回到第一个实验的数据,
我们发现有的小组的车要 5个
垫圈才能动起来,有些小组 3
个就动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
呢?
车不一样,桌面不一样……
结合学生的发言,
指着板书,补充
并总结。
比如,我们来看
下面这两组数据:
我们能发现其中
值得研究问题吗?
会像今天这样,
积极地找材料 选
工具,去做研究
吗?
为后续的课
程做铺垫。
第 3 页 共 5 页
六、板书设计
七、学生记录单
探究工作单
记录人: 日期:
拉力
小车图片
重
力
物体受到足够的力,才会运动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
改进工具,测量更准
第 4 页 共 5 页
探究一:我们挂几个垫圈可以刚好让小车运动起来?
垫圈数(个) 是否运动(用“√”、“×”表示)
1
2
3
4
5
6
7
8
我们发现:让小车运动起来至少需要 个垫圈。
探究二:运动距离相同时,小车受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有关
吗?
小车受到拉
力大小(垫
圈数)
通过数字计时器时间/ms 小车运动
快/中/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5
10
15
我们发现:运动距离相同时,小车受到拉力 ,运动 。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