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教学设计
水径小学 江妙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
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
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体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分钟)
展示小狗图片,观看视频《狗狗的一天》。让学生由视频中的手影表演激发对
“光和影”的兴趣。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光和影。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讨论影子产生的条件(5分钟)
1.展示手影及皮影图片,提出问题: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2.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主要问题:
⑴需不需要光?光从哪里来?
⑵影子是谁的影子?
⑶需不需要有东西承接影子?
由此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光屏
三、认识和判断光源(5分钟)
那么,什么是光源呢?先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判断一下这些是不是光
源?(图片展示烛光、日出、萤火虫、荧光棒、月亮、灯泡)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提炼重要词语:能发光、在发光。
给出光源概念:像电灯一样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过渡】学习了光源这个影子产生的前提,那影子和光源有什么关系呢?下
面我们来学学影子的特点。
四、探究影子的特点(20-25分钟)
1确定小组任务,完成三个小实验。由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
2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与光源的关系
实验一:影子的长短与光源角度的关系
实验员由小木块的左右和上方分别照射小木块,记录员在实验记录单背面
画下影子,观察员负责核对检查是否属实,组长总结。
实验一记录单
光源照射的角度
(填直射或斜射)
影子的长短
短
长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长短和 有关 ,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 ;
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 ;
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就 。
根据学生答案,填写实验记录单。
实验二:影子大小与光源远近的关系
固定木块位置,改变光源与木块距离,分别画下三个不同距离时的影子
实验二记录单:
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 影子的大小
我们的结论: 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就大;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就小。
实验三:影子形状与光源照射侧面的关系
利用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小木块,记录下影子形状大小。
五.拓展与小结(5分钟)
1.根据最后一个实验的结果,给出“投影”的概念: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
的物体的影子。
2.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影子特点与光源的关系。
3.投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小试牛刀(做练习)。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 + 挡光物 + 屏 影子
斜射 长
直射 短
离光源近 大
离光源远 小
光照面的形状 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