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执教:朱彦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湾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58、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理解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因为光头强已经不伐木了,熊二整天无所事事。有一天看到招聘启示,立刻跑去
应聘。警长说:试用期一天,至少解决三起动物纠纷才能当上正式警察,熊二说:没问题!立
刻照办!马上出发去巡逻。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引发学生兴趣】
2、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分桃子
1.熊二遇到了二只猴子不会分桃子。
2.熊二就给他们分桃子,分了两次都有小猴子很生气,第三次两只小猴子才满意,请学生猜一
猜是怎么分的?分别上黑板演示。
3.经过三次分桃子,只有这种方法让大家都开心了,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板书:一样多)
4. 熊二解决了一起纠纷高兴的哼起了儿歌:一样多,一样多,每次分得一样多,不争不抢乐
呵呵。我们边听边学一起唱。
【设计意图:逆向法让学生猜是怎么分的,增加探究的意识,同时,将不同的分法进行对比,
感受一样多与有多有少分法的不一样,初步体会一样多】
(二)分萝卜
2熊二遇到了不会分萝卜的小兔子。
1.每只小兔子分到的萝卜要一样多,怎么分呢?
学生先思考后再说一说。
2.小组活动:四人小组里大家轮流做熊二,看看自已小组内都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3.小组汇报:
(1)先介绍自已是谁?熊二,小兔子。 (2)熊二边分边说自已的分法。
(3)本组内小兔子提出自已的意见或补充。(4)其他小组或建议或补充或提问。
4.提问:每只小兔子分到了几根萝卜?
5.小结:虽然我们的分法多种多样,有……有……有……,但最后让每只小兔子分到的都一样
多。在数学里把这种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6.平均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也有很多平均分的小陷阱,看哪位同学能发现?
播放刘星分饼视频。请学生说一说哪里不对?他是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小组内学生扮演熊二,在小组中探究不同的分法,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增加对除
法意义的直观体验。在小组汇报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锻炼学生的语言
表述能力。】
(三)分骨头
熊二遇到了需要帮助的 3只小狗。
1.把 15根骨头平均分给 3只小狗。你会怎么给他们分呢?在草稿本上画一画。
2.学生独立画完后,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已的分法。
3.全班交流,找同学们的作业单放在一起对比。师出示圈一圈的分法让学生解释并演板。
【设计意图:经过两次平均分物,学生积累了小小的经验,这个时候渐渐抽像出来,让学生画
一画,用数学符号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经历和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课堂练习 ,巩固应用
1.圈一圈的方法大家学会了吗?老师考考大家,打开书第 59页。
2.布置作业
3四、回顾总结、说说收获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二顺利的当上了正式警察,我们也一起经历了分桃子、分萝卜、分骨
头的活动,你学会了哪些……?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三个递进的活动,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怎么样在重复的分物活动中吸引学生兴
趣主动去探索问题并准确达到教学目标是设计这节课时重点考虑的内容。
首先,数学书呈现的是小猴子分桃子的三连画,直接看画显得不那么扣人心弦,于是改为猜
分法,然后对比分法,孩子们兴趣高昂。
分桃子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轮流角色扮演,在磨课试讲的过程中,曾经采用过每人三个小圆
片 12根小棒,但是孩子们在过程中一下子就把 4根合在一起,缺少其他的分法,在小组中让孩
子们分也同样出现此情况,因此,也无法进行分法之间的交流,对于孩子探究平均分物的体验
有所欠缺,改用角色扮演后,孩子们都能探索出不同的分法,得以让全体孩子都观察探索和发
现。
分骨头采用的是画一画的方法,学生用画的方式体现不同的分法,因为有前一次分萝卜的
经验,这一次画一画学生很快有能画出不同的分法,有学生在 2分钟之内画出了 5种分法。正是
因为有了分萝卜的经验才能够这么迅速地抽象出不同分法的画面,并且表达出来。
这节课感觉自已的教学设计比较好,学生每一步都在思考问题或用语言描述自已的思维,
学生活动多,表达多。在数学课上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课堂的意义,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减少无
意义的师生问答,每一个问题都落到思维训练的实处。
感觉比较遗憾的是因为是赛课,预备了突发情况,准备了一些习题备用,放在了同一份课
件里,快下课时,把课件溜过去,给人的感觉像是课匆匆结束,最后没有让孩子做一堂课学习
的总结,让我感觉很遗憾。
都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总是在每一次上完课后都想更精进一步,更改进一点。每一次
在不同的班级试讲,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孩子是不一样的,有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在上课
前,作为授课教师能预料到孩子的一些反应,但有些无论如何都是预料不到的,用低年级进行
赛课的压力就在于此,但也会因此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