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帮垃圾分类回箱——制作多图层动画教学设计.doc(55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 7 课 帮垃圾分类回箱——制作多图层动画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本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前面的几课学习了元
件的创建和基本的操作以及形状、动作补间动画,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
垫作用和必要的准备。学生学习了多图层的操作后,为后续的Flash动画的学习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的知识点较多,尤其在“图层的操作”这一部分,涉及
新建图层、重命名图层、锁定图层等,加上“分图层设置动作补间动画”这个内
容的操作量较大,整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Flash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理解了Flash
动画中的关键帧、元件以及舞台等知识,能够制作简单的形状、动作补间动画和
逐帧动画。由于学生在画图单元的学习中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在制作简单动
画的基础上,迫切想再添加符合自己需要的动画,渴望能创作出更复杂的动画。
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了学习本课的强大动力,有利于本课教与学的展
开。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层的含义,掌握新建图层的方法,能根据需要进
行图层的重命名、锁定、改变图层叠放次序等操作,会设置多
个图层动画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探究、小组协作学习制作多图层动画的过程,体
验、掌握Flash动画制作中的使用图层技能方法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制作多图层动画的学习活动,养成垃圾分类放置的
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图层,制作多个图层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图层的概念与图层的操作
五、教学理念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
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用操
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
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信息的信心,促
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1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创新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符合课堂教
学中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文化为主线的创新教学原则,采用“主题性”教学
策略,改变了信息技术学科单纯地由教师讲解演示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
学模式。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环保题材作为知识技能教学的载体,力求为
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信息技术文化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以及学生
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七、教学环境
拥有教学交互控制系统和投影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教师:地球的资源是有
限的,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产
生的废弃物分类放置,有利
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老师这
里有两个环保标志,你知道
它们的含义吗?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制作一段宣传短片,帮
垃圾分类。
板书展示课题:帮垃圾
分类回箱。
根据教师展的环保标
志回答:可回收和不可回
收标志。
创设环
保情境,自
然过渡,并
激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问题
探究
播放动画,组织学生观
察,引导学生回答制作动画
时,可以用到哪些我们学过
的知识。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尝
试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制作
“香蕉皮投入不可回收箱”
的动画效果。
观察思考。
可以用到制作动作补
间动画的知识。
尝试操作,发现时间
轴上出现虚线,用所学过
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
通过用
以前的方法
来制作,引
起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去
探究解决问
题的方法。
2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自主
学习
新知,
验证
猜想
结合教具,组织学生做
实验,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作多图层动画(并板书)。
1.老师通过两个小实
验,帮同学们一起解决这个
问题,刚才我们把“香蕉
皮”和“垃圾箱”放在了同
一个地方,我们移动“香蕉
皮”垃圾箱会一起移动,你
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
这个问题。
2.教师归纳总结:老师
可以将你的想法复述一遍吗
我们可以拿两张投影片,第
一张投影片放“香蕉皮”,
第二张投影片放“垃圾箱”
这时动画的各部分就不相互
影响了。老师手中的投影片
在 Flash 动画中的名字叫做
图层。为了制作这个动画,
我们需要两个图层。
3.通过教具演示,引
导学生再次发现问题。
“香蕉皮”投到“不可
回收”箱的外面,你可以采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通过操作
验证猜想。
老师就把同学们的想法
命名为学生 1(姓名)猜想,
大家一起通过操作验证学生
1猜想。
5.提出添加图层的学
习任务,自主完成学习。
要验证猜想,需要具备
相应的知识,可以采用以下
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
题的方法。
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
解,探索出可以用两张投
影片分别放置两个不同的
元件,这样物体的运动就
不会相互影响。
总结出要分别为“香
蕉皮”和“垃圾箱”建立
一个图层。
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
发现“香蕉皮”投到“不
可回收”箱外。
学生 1:思考后,提
出可通过应调换图层的叠
加顺序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一种学习方
式进行新知的学习。
通过使
用实物的直
观演示,能
快速理解动
画中的图层
并将学生对
图层的认知
有效迁移到
Flash 动画
中。
让学生
感受由自己
担当主角的
课堂教学的
趣味性。教
师充分给予
鼓励和肯定
让学生觉得
有回报,使
每个学生有
主体感和成
就感。实践
证明,采用
探究性的学
习和鼓励性
的评价,能
够充分发挥
3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两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你
可以自学教材第 49~52 页
的内容,知道图层的操作方
法和分图层设置动作补间动
画的方法;也可以打开自学
网站,在图层的操作栏目中
有相关的操作方法和视频。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
学习情况。
相邻的同学组成学习小
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
思考以下的问题:
( 1)我将使用了(
)个图层。
(2)我将最底层图层
重命名为( )。
(3)为防止误操作,
应把( )锁定。
6.布置基础任务:制
作出“香蕉皮投入垃圾箱”
的动画。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
了问题,可以请教同小组的
其他同学,或者举手示意老
师参加你们小组的讨论。
教师鼓励学有富余的同
学探究两个图层以上的复杂
动画的制作方法。
已经完成了动画的同学
看看库中还有什么垃圾,你
能帮它们找一个家吗?
7.小组代表演示添加
图层操作方法,巩固学生对
新知的操作。
8.教师小结新知要点,
针对在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
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能回答出“插入新图层”、
“锁定图层”的方法。
学生进行操作,完成
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适
时指导。
部分同学打开教学素
材库中的元件,尝试多个
图层操作。
学生 1:图层重命名:
双击“图层 1”的文字部
分,输入图层名。
学生 2:新建图层:
单击“插入图层”按钮。
学生 3:分图层动画:
在“垃圾箱”图层,插入
帧,使画面延长,在“香
蕉皮”图层制作动作补间
动画。
师生互动,学生观察
其他小组演示操作。根据
自己掌握的知识,回答老
师的问题。
学生自主性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注重学
生学习水平
的差异,分
层教学
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
力,包括观
察能力和上
机尝试能力。
建立平
等的师生地
位。
巩固
新知
老师发现班上的同学不
仅能进行两个图层动画的制
作,而且有部分同学还会多
个图层动画的制作,把猜想
升华为**班的猜想。下面一
进行知识的迁移,通
过前面的学习,发现物体
同时运动时,要将不同的
运动对象放在不同图层中。
开放教
学;打破传
统师生间的
结构关系,
让学生自主
4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起来看看提高任务。
提高任务:请学生为库
中的各种垃圾找到合适的垃
圾箱,不要放错位置哦!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
行动画制作。
生生互助,进行多图
层动画的操作
创新。抓住
学生感兴趣
的事和物,
利用学生爱
表现的特点
将知识融入
到任务中。
主题
升华,
技术
拓展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
家园。保护环境的故事发生
在校园、在春游的路上,环
保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下
面我们看看还有哪些精彩的
任务等着我们。
拓展任务:为学生制作
的《垃圾分类回箱》动画加上
背景层,并和小组的其他同
学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
导答疑。
学生进行主题动画创
作。
适当设
置有难度的
练习,激发
学生进一步
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将
在自主探究
过程中取得
的成果与小
组的同学分
享。
总结
评价
1.已经完成任务的同
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看
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作品,
小组长总结每位同学的意见
推选出小组内最优秀的作品。
2.教师根据学生作品
内容,扮演家长、志愿者、社
区人员等角色,让学生对本
节课的主题方面、技能方面
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
价,分小组进行展示。
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
总结。
培养学
生自评、互
评的能力和
互相学习、
启发的合作
精神。学会
评价也是一
种提升自我
水平的好途
径。
九、教学反思
本课创设了环保情景,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了制
作多图层动画的相关知识。具体来说,此教学设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图层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用“图层就像透明的
玻璃纸”等语言描述来讲解层的概念,学生很难有感官上的认识。那么,如何给
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本节课设计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实验的环节,通过教具的
5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演示,使学生能很快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再适时地
引出层的概念——老师手中的投影片在Flash动画中的名字叫做图层。通过实验
给学生最直观的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从“图层”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物
体同时运动时,要将不同的运动对象放在不同图层中”的理性认知。
2.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需要学习新知、上机
操作。在设计中,教师将实践操作转化为对实验猜想的验证过程,并用学生的姓
名命名猜想,用实践操作去验证猜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认知水
平的差异,组成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
探究,将猜想升华,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在本节课设计的总结评价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让学生扮演
不同的角色,对情感与技能进行总结,教师用角色特定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在情景中评价总结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能赋予学生一个自主展示的舞
台,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本节课的教学仍有值得反思改进之处:由于内容较多,对课堂时间的把握
不够好;教师需练就一种富有儿童化趣味的语言,使课堂更生动;各教学环节
的过渡还不够自然,过渡性语言还需要斟酌。
(作者:鄢晓珑)
6 / 6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