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四年级美术岭南版课标
- 上册
- 第三单元 神气的小画家
- 8 变写生画为装饰画

珠光小学美术组
画框
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 李文韬
《画框》是改编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材第 11册第 6课
第一课时《自制小相框》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从“基本理念、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
学流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本课属于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是指运用
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
和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
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功能性目的。《画框》这一课正是体现上面理念的一
个好例子。
在了解了小学美术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我接下来说说本课的教材分析。
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1、内容 地位 作用
前面已经说到本课属于新课标中“设计·应用”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
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
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新课标中“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
基本要求。同时在画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
造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
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画框的相关知识,如了解画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支架等知识。
②能力目标:学习用容易找到的多种材料设计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及造型能力、动手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分享
的乐趣,并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画框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
重点:学习和了解画框的造型、色彩、装饰。
难点:相框作品的新颖、美观。
第三部分 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了四年的美术,而“设计·应用”也是从小学一年
级就开始设置,因此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可是他们正处于小学高年级段,虽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但持久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还要加强。
第四部分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情况,在本课时中贯穿着分享、合作的理念,利用教学云平台将不
同空间不同年级的两个班级联通在一起,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采用了“合作法、参观法”激
发学生热情,揭示课题。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运用了“参观法、谈话法”突破重点,实现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讨论法、谈话法”突破教学难点;应用“讲授法、演示法”向学生讲解相框的
具体制作步骤。实践活动中运用了无线镜像推送技术把学生实践过程形成微课堂,实时地分享
了实践方法与创意,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观察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使能力目
标得以实现。(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中兴趣学习观、主体性学习观以及启发性学习原则。)
第五部分 学法指导
- 1 -
珠光小学美术组
《画框》这一课的学法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学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
习方式。)自制小相框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课,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容易引起师生
间的共鸣。在导入部分指导学生观赏不同材料、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形状、支架的小相框的实物
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在新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通过看书和观看课件展示,学习了
解小相框相关知识,如材料、造型、色彩、图案装饰、形状、支架等。又指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如何使自己的“相框新颖、美观和实用”,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突
破教学重难点。最后指导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和实践”的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及审美能力、造型
能力、动手能力。
第六部分 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讲授新课、实践活动、学生作品评价四个环节组成。
在课前,我让科代表提前检查同学们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准备情况,这有利于上好本堂课和
突破重难点,也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得到保证。
(一)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通过网络连接二年级 6班美术课堂,进行简短交流,二年级同学发出求助,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画框)
(二)讲授新课(10分钟)
1、欣赏图片:
经过前面的激趣,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热情,但还不够高,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书观看书
中图片,又使用课件出示各式各样小相框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
对图片上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形状、支架的设计进行观察、分析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以此学习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
(此环节是为“知识目标: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如了解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
支架等。”而设计。)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图片信息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借此
突破重点,学生自主学习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得以实现。
2、小组合作探究:
经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相框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解,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地指导学
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主要设计了三个内容。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体现了材料的选择)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突破 “新颖、美观和实用” 的设
计)
(3)怎样将自己的相框背板和支架固定在相框上,使我们的相框立起来?
(此为实用设计)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然后结合实物、课件图片或教材图片发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构
思。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答案有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我这时进行鼓励,然后采用幽默的形
式给予提示指正,这样可以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这一环节是为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的,也使“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的要求得以实
践。)
【设计意图】旨在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突破设计出新颖、美
观和实用的相框这一教学难点。
3、教师示范
在经过前面重难点突破学习过后,紧接着教师采用实例示范的方法向学生讲解相框的具体
- 2 -
珠光小学美术组
制作步骤,并黑板上板书出来。
(1)构思:选择制作相框的材料,设计相框的外形、色彩、背板和支架。
(2)制作边框:裁切材料、连接方式、粘接固定的方法,同时强调这一步要注意安全。
(3)固定背板和支架。
(4)相框美化。
(此环节是为情感目标中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突破如何具体制作小相框的困惑。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我是这样来设计作业的: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新
颖、美观和实用。
要求:
(1)大胆创新。
(2)造型美观。
(3)色彩协调。
(4)注意安全。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小相框。遇到问题,同学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演示解决。
﹝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辅导。播放轻音乐,创设氛围。)
(此环节是为“能力目标”中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造型能力、动手能力”而设计。)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有可能把工具丢失了或其他什么类似问题,这时我建议大家可以采
取合作的方式参加活动,这样可以避免缺少工具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合
作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造型能力、动手能力,从而使
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四)学生作品评价(5分钟)
◇学生自评:采用写广告词的方法来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以此增加情趣。
(此环节是为“情感目标”中的激趣而设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本堂课留下深刻印象,为下节课作准备。
(五)课堂小结(2分钟)
1、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下一节课是对本堂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即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进行
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设计和制作小相框,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渗透可持续发
展的意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新课标中“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基本要求。因
此这里要求学生下节课不仅要带上本节课的制作工具,还要收集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以备
上课之用。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相框制作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为下节课埋
下伏笔。
- 3 -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