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 吴旭娜
学习
目标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
张)的。
过程与方法: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可以占据
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证据意识,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重
难
点
1.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
的。2.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准
备
老师准备:2个量杯、板贴、课件;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去底塑料瓶(其中,一半瓶盖完好,另一半瓶盖上有
小洞)、1个乒乓球、2个注射器、记录单(每人 1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
间min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瓶子里有什么?谁是吹气球
的小高手?为什么气球吹不大? 气球和空气 3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前概
念
谁能来试着说一说这背后的原因呢?
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相信你学完了
今天《空气占据空间吗》就能够解开
背后的谜题啦!
说出背后可能的
原因;空气、水、
氧气、二氧化碳
……
3 学生表达自己的前概念。
活动1
1.为了帮助大家亲自探究,今天给大
家带来了一些材料:一个乒乓球、两
个矿泉水瓶、一个装了水的量杯。
这时候把塑料瓶对准乒乓球竖直压下
去,你们猜猜乒乓球到底在什么位置?
我们猜的对不对呢?
待会请小组内每个人都做一做,先看
黑板,在记录单上用小圆表示空气、
大圆表示乒乓、曲线表示水,画出乒
乓球、空气和水面的位置。想想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把你们的解释写
下来。时间为 5min,计时开始。
2.实验时间到,把材料收进盒子,先
坐端正的小组加分。3.请问你们的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请一个小组拿着实验记录单上来讲一
讲。
有没有其他小组要补充或质疑的?
4.除了看见乒乓球沉和浮,老师课前
也做了实验,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细节
你们刚刚忽略了?
有气泡从有孔瓶盖上冒出,这说明什
么?这时候水怎么变化?
哦,空气腾出了空间给了水。(贴板
书)
为什么在有完好的瓶盖的瓶子里,乒
乓球会在瓶子的底部呢?
水为什么进不去,是因为谁的原因?
空气对瓶子里有什么影响?
(板书: 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
空气在瓶子里占据空间,水就进不去,
水一旦进去,空气就被赶出来了,那
说明水怎么样?
1.猜测沉浮
2.分组完成实验
和记录单。3.上台展示记录
单并汇报。观察
现象:
(1)乒乓球被水
托着浮起来了;
(2)瓶子里有空
气,压着乒乓球
到了水底。
4.空气跑出来,
水跑进去。
水没有进不去,
乒乓球在瓶底。
瓶子里有很多空
气,占了瓶子的
空间,
水也占据空间
15
学生针对研
究问题,设
计实验。
引导学生基
于事实,作
出假设。学
生在现象的
基础上用画
图的方法表
征实验现象。
交流各组的
实验现象和
解释,希望
通过生生交
流、对话和
争论,发现
两种不同的
实验现象,
引起学生的
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欲
望,进而深
入思考出现
不同现象的
原因。
通过有目的
性的问题,
有针对性引
导学生思考
瓶子里乒乓
球位置不同
的原因,发
现这与瓶子
里空气占据
空间有关。
活动2 1.既然水和空气都占据空间,那他们占据的空间有没有不同?
老师准备了两只注射器,这是针筒、
上面有刻量,针筒里面各有 10ml水
和空气.此时播放微课,介绍实验内容。
注意:同学们试着往外拉活塞和往内
推活塞,重点观察活塞位置发生了什
么改变?里面的空气和水又有什么变
化,把它记在你们的记录单上。并且
分析现象的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汇报:装空气的
注射器往里推时
能活塞很容易被
推进去,往外拉
也一样。
15
注意:
轮流操作,音乐一停,放下材料。计
时 8min。
2.汇报
3.分析:这说明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
变化,它可以被压缩、被扩张。
但是水则相反,
活塞位置基本不
变。
说明空气占据的
空间可以变化
应用
学以致用,生活中又有哪些现象应用
到了空气的这一性质呢?请同学们小
组内讨论后互相分享。
预测学生回答: 2
板书:
教学点评:
和谐——老师对课堂调控能力强,能够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孩
子的行为规范不错,在大体环节上,老师把握得较好,过渡得比较自然。在细
微环节的处理上还要灵活一些,在观察和思维能力方面,平时还要多想办法,
深层次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优点:和谐——制造矛盾,激发兴趣,突出重点
1. 本次课中从吹气球导入,让孩子们吹气球,我故意让一个个子高的孩子
吹有底的气球,底下的孩子猜测一个小巧的孩子吹无底的气球,高个的
小孩吹不起来,小个子的孩子吹不起来,事实上吹不吹得起气球跟孩子
的个子、肺活量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小个子的反而吹大了气球,这先在
视觉上造成矛盾。
2. 第一环节把乒乓球压入水中。我为大家准备的是六组有底的矿泉水瓶和
六组没有底的矿泉水瓶。在实验之前,我让他们猜测乒乓球是否还是沉
还是浮?很多同学会根据上节课塑料浮在水面上的知识猜测乒乓球都是
浮在水面上的。而做完第一次的实验之后,他们发现有的乒乓球是沉到
了水里。这时候,全体学生认识上又出现矛盾。这时候,在拿出第二组
器材继续进行探究。
缺点:研讨时间不足,观察时没有强调从侧面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