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许砚竑
单      位 :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
上传时间 : 2021-04-07 14:55:05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许砚竑.docx(30.2KB)
  • 浏览 : 4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大磡小学 许砚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石块)体积的过 程,体验“等量代换”的方法,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 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 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课前准备: 橡皮泥、石块、黄豆、正方体或长方体玻璃容器、水槽或桶、 量杯或量筒、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拿出一块不规 则形状的橡皮泥)请同学们帮我想想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测量它的长、宽、高,算 出体积。(把橡皮泥拿给学生动手捏) 【设计意图: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激发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 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 师:你懂得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非常好!那如果遇 到不能随意变换形状的物体,比如(拿出石块)一块石头,它的体 积又怎么计算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石块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 量(板书课题) 这个石块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汇报 生 1:水溢出的方法。 (V物=V水溢出) 生 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生 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乌鸦喝水》和《曹冲称象》是学生耳熟能详的 故事,学生五年级下的科学课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不同物体的浮力 现象,具备学习本课的经验基础。因此大胆尝试让学生认知发生冲 突之后,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操作、研 究、讨论,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水体积的原理。从而引 导学生知道通过求排开水的体积得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就是 “等量代换”。】 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案,来测量一下这个石块的 体积究竟是多少。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 1: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 3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时:轻声交流, 测量数据要科学、准确,填好报告单, 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请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动手实 验并填写报告单。(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 的问题。) 3.小组汇报。(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测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 4.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 1: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生 2: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因为可测量的水的体积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像这样通过 计算水的体积来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等量代换”。 5.刚才的石头是会沉下去的,如果遇到会浮起来的物体,怎么 办? 生:用棍子把上浮物体压下去,使得水要没过物体; 生: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运用沙测法。(板书) 6.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设计意图: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是帮助学生构建模 型思想的过程。】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小结。 我们今天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 题。但今天课上测量的都是相对较小的物体,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 何测量呢?请大家一边思考一边看一个视频(播放《阿基米德原理 背后的故事》)。 附: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许砚竑 2021-04-07 14:55:0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