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爷赶鹅》
大磡小学二年级 授课教师:张晶
【课 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老爷爷赶鹅》是一首四二拍C大调的德国民谣,旋律朗朗上口,但节奏
存在难点。歌曲风格风趣、诙谐,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人声音色的
变化。歌曲为三段式结构,通过让学生演唱带有八分音符的乐句初步体验和感
受八分音符时值。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可塑性强,但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模仿和游戏的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听、动、唱、赏等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
好为动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我在进行
设计的时候,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聆听、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在教唱
过程中也注重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兴
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因此,根据低学段学生好奇的身心特点,在教学设
计中我是采用歌、舞、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各种音乐
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 通过演唱和游戏,了解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3. 能用风趣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及音乐的强弱起伏、幽默风趣的演唱这首歌。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音符的正确掌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口风琴 3.铃鼓 4.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1.节奏导入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黑板上出示谜语)
这是什么动物?
它的叫声是怎样的?
1. 回答鹅并
模仿鹅的
叫声
1.通过模仿,激
发学生对本首歌的
学习兴趣。
2.仔细听,这只鹅很有礼貌,它向
同学们打招呼啦。
(1)仔细观察,节奏中出现
了休止符,老师想一定是小鹅在走
路的过程中遇到石头了,我们用
“空”来提醒它吧。老师范唱,学
生模仿。
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2)节奏熟练后可去掉“空”
2. 模仿鹅打
招呼
在老师“空”字
的提示下,练习
节奏,熟练后默
唱“空”,了解
乐句中的休止符
2.导入阶段开门见
山展示本课难点,
使用一些字的提示
帮助学生熟悉休止
符的使用,通过节
奏练习帮助学生初
步熟悉节奏,为难
点练习做铺垫。
学
唱
歌
曲
1.听听
①初听歌曲(播放音乐,展示歌
谱)
问题:歌曲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板贴)
②再听歌曲
教师带领学生拍节奏,注意乐句间
的呼吸以及最后两乐句的节奏
(问题一: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与
歌曲里哪一句相同呢?)
再次练习最后两乐句的节奏型
(问题二:在这首歌里,有几个不
同的角色呢?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
音色来演唱不同角色?)
(将歌曲分为三部分并作出不同标
记)
2.唱唱
①分三段学唱歌曲并找到一二段歌
谱相同之处
老师带唱,学生跟唱
②音色模仿
歌曲分为三个角色演唱:旁白、老
爷爷、一群鹅。唱出老爷爷的语气,
1. ①认真聆
听歌曲,
回答歌词
讲述的故
事。
②跟随音乐律动
拍打节奏,感受
歌曲节拍。
回想歌曲歌曲,
分辨出歌曲中的
三个角色,找到
恰当的音色。
2.①跟唱并找
出一二段歌谱的
相同;
②使用不同的音
色分角色练习;
通过多次聆听,
帮助学生熟悉歌词
内容。
引导学生划分角色
有助于学生使用贴
合角色的音色演唱
歌曲。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
演唱,丰富学生的
情感体验。
通过分组多次练习
模仿出鹅的声音演唱最后两乐句。
③多次练习
教师使用口风琴弹伴奏,学生演唱;
3.跳跳
学生自由编创动作,择取与歌曲意
境吻合的动作请全班一起学。
③跟随伴奏演唱
3.编创动作
解决歌曲难点。
熟悉歌曲后,引导
学生根据歌曲加入
适合的动作。
拓
展
①分角色演唱
老爷爷(1人)、一群鹅(3人)
旁白(剩余同学)
②进阶版分角色演唱(老师加入手
鼓)
老爷爷(1人)、一群鹅(3人)、
手鼓(老师)——敲击后十六节奏,
加深对难点的记忆)、旁白(剩余
同学)
1.演唱并加入符
合情景的动作
(例如老爷爷的
神态模仿、鹅的
动作模仿等)
2.加入手鼓
通过分角色演唱,
引导学生使用歌唱
技能表现音乐情感,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加入手鼓,复习节
奏难点,促进学生
间节奏的配合。
小
结 生生互评、老师总结 学生评价(说一说谁模仿的动
作最好)
学生是课堂的主
人,邀请学生表演
并点评增强课堂的
趣味与互动。多次
的游戏与上台表演
增强班级的自信心
和凝聚力。
板
书
《老爷爷赶鹅》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在重难点设计上适合我校学生学情,但难点节奏部分准
备还不够充足,如何能更形象生动的讲解节奏型,是我在今后的教学
中需要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