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
横等基本史实;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②使学生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
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论从史出的
史学方法。
②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于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学习商
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②通过了解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
战国七雄的形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2、本课难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3、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
4、教学方法
①师生互动交流法。
②说、评、议结合法。
③系统知识归纳法。
5、学习准备
①准备课本剧《商鞅变法》。
②课前分学习小组(7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幻灯1:图片“刺客豫让”。
故事导入:同学们看屏幕,这幅图片描述的是《史记》中《刺客列
传》一文记载的,发生在战国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国重臣智伯被赵、
魏、韩三家合谋杀害,晋国被瓜分。赵国的赵襄子一直痛恨智伯,
杀他后甚至取他的头颅当酒杯。智伯曾经的一位家臣豫让听闻此事,
立志要为恩人智伯报仇雪恨。于是豫让改名换姓,混入宫中成为一
名厕所工,想趁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伺机行刺,不料一下子就被赵
襄子发觉。豫让不甘心,过段时间又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肿烂。
他还剃掉胡子眉毛,同时吞下烧过的炭,嗓子变哑,令人们认不出
他的本来面目。然后埋伏在桥下等待刺杀赵襄子,却再一次被发现。
豫让被捕之后请求赵襄子给他一个复仇的机会。于是赵襄子脱下一
件外衣,豫让举刀击打衣服三次,象征性的完成了复仇。这幅图画
的正是豫让举刀击打衣服。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也许会有同学赞叹于刺客豫
让的忠心耿耿,相信也会有同学疑惑,为何赵、魏、韩要谋害智伯
从而导致了豫让的悲剧?这个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又对后世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今天,书本上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也许会给同学
们一个答案。
幻灯2:课题“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化”
【讲授】
师:春秋是动荡的年代,战国是充满巨变的时期,都有哪些巨变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群雄逐鹿——战国一变之战国七雄
幻灯 3:展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形势图,思考战国较春秋相比有何不同。
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地位下降,形成了众多诸侯国,
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完全崩溃,当时势力较为强大的诸侯国有这几个:
齐、楚、秦、燕、晋。但是正如我们开头的故事所说,晋国被势力
强大的韩、赵、魏三家瓜分,齐国的大夫田氏也成功上位,而其它
的诸侯国势力较小,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势: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
并存的局面。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七个国家之间能否和平相处?
生:不能,都想要统一其它国家,成为唯一。
师:怎么办呢?
生:战争,兼并(性质)。
师:战国七雄相互之间展开了大大小小的数场战争,其中较为著名
的有这样三场,分别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幻灯5:展示三场战争的形势图。
2、变法图强——战国二变之商鞅变法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国实力有消有长。其中,秦国逐渐成为
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那秦国是怎样变得如此强大的呢?有几位同
学设计了一出剧来告诉大家答案,下面有请我们的小演员闪亮登场。
(由学生表演课本剧《商鞅变法》)
幻灯 6:幕布拉开效果
幻灯7:秦国宫廷场景
幻灯 8:城门场景
师: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下面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师: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出告示求贤?
生:招募有才之人。
师:他招募了人才来做什么?
生:帮助他富国强兵(目的),在兼并战争中获得胜利。
师:揭告示的人是谁?
生:商鞅。
师:商鞅三次面见秦孝公。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
一系列改革措施。
师:那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否有利于变法呢?
师:有利于。
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呢?阅读教材第 33页,找到答案。
生:铁器牛耕、社会生产力、新兴地主阶级。
(出示铁器牛耕图片、土地私有材料、奴隶主的烦恼)
师:(出示战国时期改革风潮图)在战国这个充满巨变的时代,各
个诸侯国竞相变法,希望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最终
的胜利。商鞅变法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师:既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内容有
哪些。阅读教材33页,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找同学回答,完成表格)
师: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政治、经济、军事。
这些措施实施以后,对秦国的发展壮大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请
同学们分组讨论。
(8条措施,每一组讨论其中一条措施,并派出一名同学起来回
答。)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行政高效,经济富国,军事强兵,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
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师:那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举国上下所有人都支持商鞅的
变法呢?例如以下四个阶层。
幻灯 9:地主、士兵、农民、奴隶主贵族四个阶层。
生:奴隶主贵族持反对态度。
师:变法触动了贵族利益,因此在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面
临威胁。
(出示一则材料)
师:秦孝公死后,旧贵族找借口诬陷商鞅,商鞅起兵反抗,兵败后
被处车裂。商鞅死了,商鞅变法成功了吗?
(出示一则材料)
生:成功。
师:商鞅虽死,但新法未死。商鞅变法的目的达到了,秦国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变法仍然是成功的。
3、造福人民——战国三变之都江堰
师:战国时代的巨变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也体现在社会的进
步上,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造。我们来欣赏一
下都江堰。
幻灯10:都江堰图片
幻灯11:都江堰图片
师:通过图片和视频我们能感受到都江堰的宏伟,这样宏伟的建筑
是由谁来主持建造的呢?
生:公元前256年,秦国的李冰父子。(出示李冰图片)
师:他们为什么要建造都江堰?
幻灯12:都江堰的过去
师:当时洪灾频发,修建都江堰迫在眉睫。那么都江堰完工之后又
是如何改变当地人民的生活的呢?阅读教材第 34页第三自然段,看
大家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泄洪,减少泥沙淤积等。
幻灯13:都江堰构造图。
生:都江堰犹如大鱼一般讲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
外江用于排洪,既有利于灌溉农田,也有利于减少洪水的发生,造
福蜀地人民。
幻灯13:两千多年来的都江堰
师:如今,都江堰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即便是 2008年的汶川地震,
都没能将都江堰打垮。
幻灯14:都江堰的未来
师:都江堰仍然在造福人民。
【知识回顾】
幻灯15:知识结构
师:本节课,我们回溯战国时代,体会了三大巨变,分别是?
生: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师:经过了三家分晋、田氏伐齐之后,战国时代的七雄分别是?
生:齐楚秦燕赵魏韩。
师:各个诸侯国希望通过变法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其中哪一国
的变法最为成功?
生:秦国。
师:当时秦国的统治者是?
生:秦孝公。
师:主持变法的是?
生:商鞅。
师:目的是?
生:富国强兵。
师:变法的背景是?
生:铁器和牛耕的进一步使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兴
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顺应了时代潮流。
师:商鞅变法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生:政治、经济、军事。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师:商鞅变法的意义、性质。
师:除了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还有一项造福万民的水利工程,那
就是?
生:都江堰。
师:它的建造者是?
生:李冰。
【史海泛舟】
知识选择;谁对谁错;对号入座。
【总结】
战国时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是孕育变革的时代,也是谋求
富国强兵的时代。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逐渐
强大、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顺应时代的改革
有利于社会进步,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值得我们探讨。
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个时代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