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邹翔
单      位 : 博伦职业技术学校
上传时间 : 2021-04-09 15:59:45
《计算机维修技术 第3版》第01章 计算机的基本类型与组成2013.ppt(16.9M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第 16 页
第 17 页
0 0 类别 : 课件
第 1章 计算机的基本类型与组成 1.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1.1.2 中世纪计算机的发展 1.1.3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2 计算机的基本类型 1.2.1 计算机的分类 1.2.2 大型计算机 1.2.3 微型计算机 1.2.4 嵌入式系统 1.3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1.3.3 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 1.3.4 新型计算机系统研究 1.4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1.4.2 计算机功能指标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1.4.4 计算机兼容性指标 1.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1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什么是计算机?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 通用工具,它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对信息进 行存储、传送和加工处理。它的处理对象是数 据,处理结果是信息。 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机器。 信息处理方式 通信:以时间方式传输信息; 存储:以空间方式保存信息; 计算:转换信息、操作信息、改变信息。 1.1.1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甲骨文数字 约公元前 1500年 1.1.1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算筹 起源于周朝 (公元前 1000年 ) 1.1.1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算盘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徐岳的《数术纪 遗》( 168-188年) 1.1.1 早期计算工具的发展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101年 )中,在 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有一个十五档的算盘。 中国汉代游珠 算盘 (复原 图 ) 1.1.2 中世纪计算机的发展 帕斯卡加法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 1.1.2 中世纪计算机的发展 巴贝奇分析机模型( 1822年,英国数学家) 1.1.2 中世纪计算机的发展 【补充】计算机界的唐吉 .诃德——巴贝奇 出身英国贵族,死后身败名裂; 贵为皇家院士,被人指为骗子; 散尽万贯家财,竟无葬身之地; 煽动军方烧钱,最后一无所得; 最前沿的研究,贵妇充当粉丝; 最先进的设计,商贾为之破产; 跨世纪的成果,落得无人喝彩; 耗尽一生心血,受尽委屈辛酸; 只为心中的梦想——机器计算! ———— 笔者纪念巴贝奇 1.1.3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 ABC(阿塔纳索夫 - 贝瑞计算机, 1939年,美国) 1.1.3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现代计算机基本元器件的发展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 19mm x 13mm的芯片中,集成了 8 亿 个电子元器件。 1.1.3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1964年, IBM公司设计的 IBM 360计算机是 现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产品。 IBM 360 磁 带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 牛郎星微机 Altair 8800 1975年推出的 Altair 8800(牛郎星)微机,是 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通用型微机。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Altair 8800微机内部结构,爱德华·罗伯茨设 计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罗伯茨对计算机发展的贡献 开放式的设计思想; 微型化的设计方法; OEM (贴牌 )的生产模式; DIY (自己做 )的创新精神; 软硬分离的职业分工。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补充】牛郎星对我们的启发: 不要嘲笑创新产品,他可能风靡世界。 挖掘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开始。 集成也是一种创新。 微型化,量变引起质变的成功范例。 罗伯茨—草根创造历史的典型代表。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2. 苹果微机 Apple II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经典机型 Apple II,计 算机从此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CPU: Motorola M6502( 8 位) 主频: 4MHz 速度: 50万次 /秒 DRAM: 64KB ROM: 16KB(固化 BASIC) 视频: 80x25行字符 外设:键盘 售价: 1 300美元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3. 个人计算机 IBM PC 5150 1981年 IBM公司推出个人计算机 IBM PC 5150 CPU: Intel 8088( 16位) 频率: 4.77MHz 内存: 16KB 软驱: 160KB 5.25英寸 显示器:单色 11.5英寸 操作系统: MS-DOS 1.0 价格: 3 045美元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IBM PC 5150主板( 1981年) 16KB内 存 逻辑电路 ROM BASIC ROM BIOS 时钟 电源插 座 键 盘 插 座 8088 CPU ISA 总线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4. PC成功的基本原因 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计 算机,目前最大的胜利者是 PC。 超级计算机是大量 PC服务器组成的集群; 苹果计算机在硬件上越来越靠近 PC; 平板计算机是 PC的缩微版; 智能手机也在亦步亦趋的模仿 PC。 PC与 Apple的竞争 Apple与 PC的不兼容, Apple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PC与 Amiga的竞争 Amiga 是当年最流行的多媒体计算机,但是与许多优秀平台 一样, Amiga被 PC无情淘汰了。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CISC与 RISC的竞争 台式机市场, PC占领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 高端服务器市场, RISC受到了集群计算机的夹击; 世界 500强计算机,采用 x86系列的超级计算机占到了 80%; RISC阵营只有 PowerPC和 ARM在努力拼杀。 PC服务器与小型机的竞争 专属性是限制 RISC+UNIX发展的最大障碍。 UNIX目前成为了“披着开放外衣的封闭式操作系统”。 DEC公司上个世纪的破产宣告了小型机的末日。 x86与 Cell的竞争 高性能不足以打倒 PC。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PC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 海量的应用软件; 优秀的兼容能力; 低价高性能的市场策略。 PC面临的最大危险也许就是它自己。 讨论:为什么说“ PC的敌人是它自己”?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 【补充】全球计算机产量 1.1.4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补充】 微机典型技术的应用 根据国外统计: 世界共有各种计算机 30亿台。 使用 Windows PC总数达 12.5亿台 国家信产部统计: 截止 2011年 12底,我国计算机产量达到 3.2亿台, 占全球出货量的 90.6%。 讨论:下一个微机主流技术是什么? 1.2 计算机的基本类型 1.2.1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发展方向:巨型化和微机化。 按市场分类: 大型计算机(如天河); 微机(如 PC); 嵌入式系统(如智能手机)。 讨论:为什么“大 /中 /小型计算机”的分 类方法不合时宜? 1.2.1 计算机的分类 1.2.2 大型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设计方案 专用设计 集群设计(占 80%左右) 集群计算机 利用多台独立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计算机群, 使多台计算机能够像一台超级计算机那样统一 管理和并行计算。 1.2.2 大型计算机 2012年 6月,美国 IBM公司生产的“红杉” 超级计算机荣获世界最快计算机桂冠。 “红杉”超级计算机性能: 占地 318平方米 96个机柜, 160万个处理器, 1.6TB内存 持续测试达到:每秒 16324万亿次运算 峰值运算速度:每秒 20132万亿次 1.2.2 大型计算机 超级集群计算机 “红杉”( Sequoia) 1.2.2 大型计算机 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 1号”计算机 , 2010年 11月排名世界 500强计算机第 1名 “天河 1号”计算机性能: 2560个计算节点, 6144个 3.0GHz的 Intel Xeon 处理器, 2560片显卡,内存总容量为 98TB 点对点通信带宽: 40Gbit/s 峰值计算速度:每秒钟 2570万亿次。 1.2.2 大型计算机 “ 天河 1号”集群计算机 1.2.2 大型计算机 大型集群计算机:曙光 1.2.2 大型计算机 大型集群计算机:美洲虎 1.2.2 大型计算机 大型集群计算机: IBM 蓝色基因 1.2.3 微型计算机 1. PC系列微机 ( 1)台式计算机 1.2.3 微型计算机 1.2.3 微型计算机 ( 2)笔记本计算机 笔记本微机在软件上与台式微机完全兼容 1984年首台笔记 本微机 IBM 5140 1.2.3 微型计算机 ( 3) PC服务器 1.2.3 微型计算机 机架式 PC服务 器 1.2.3 微型计算机 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 1.2.3 微型计算机 2. 苹果系列计算机 1.2.3 微型计算机 【补充】苹果笔记本微机 1.2.3 微型计算机 【补充】苹果微机操作系统界面 1.2.3 微型计算机 【补充】苹果计算机 设计目标:时尚 苹果微机与 PC在软件和硬件上不兼容 。 苹果微机主要采用 Power PC芯片作为系统核 心,少量微机采用 Intel CPU芯片。 2008年推出 iMac Pro微机: 采用 2个 64位 4核的 Power PC G5处理器; CPU工作频率为 2.8GHz; 2GB内存、 320GB硬盘; 配置 20英寸液晶显示器; 配备先进的水冷系统。 1.2.3 微型计算机 讨论: 苹果计算机成功的原因? 苹果计算机失败的原因? 苹果计算机的设计特色? 苹果计算机的市场定位? 没有乔布斯,苹果将会怎么样? 1.2.3 微型计算机 3. 平板计算机 平板微机 军用 UMPC 1.2.4 嵌入式系统 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 嵌入式系统是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 系统,或者作为设备的一部分。 “ 嵌入”是将微处理器设计和制造在某个设 备内部的意思。 1.2.4 嵌入式系统 2. 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征 ( 1)系统内核小 例:安卓( Android)内核软件只有几 MB。 ( 2)专用性强 例:需要根据硬件变化,对软件增减或修改。 ( 3)系统精简 例:没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明显区分。 ( 4)固态存储 例: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一般固化在 ROM芯片中。 1.2.4 嵌入式系统 3. 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 工业控制计算机 1.2.4 嵌入式系统 商业 POS 收款机 智能化汽车 工业控制 1.2.4 嵌入式系统 【补充】智能手机 PDA 智能手机 1.2.4 嵌入式系统 【补充】智能手机 1.2.4 嵌入式系统 【补充】智能手机存在的问题 硬件资源非常有限; 电池续航时间不足; 各种安全威胁。 讨论:智能手机会取代 PC 吗? 1.2.4 嵌入式系统 【补充】可穿戴的计算机 讨论:手术中的医生 如何操作计算机? 1.2.4 嵌入式系统 【补充】其他计算机 1.3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1. 计算机系统组成 硬件 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 软件 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各类程序和文档。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三大部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补充】苹果计算机系统组成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计算机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 1) CPU 核心部件,决定计算机的规格与性能。 工作频率越高,计算性能越强大。 x86系列: Intel(英特尔 )、 AMD(超微 )、 VIA(威盛 ) CPU在操作系统一级相互兼容 产品覆盖 90%以上的桌面计算机市场 非 x86系列: 主要用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 产品大多互不兼容 桌面计算机市场份额极小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 2)主板 长方形印制电路板 (PCB) 不同类型的 CPU,主板的规格也将不同。 集成电路: 北桥芯片( MCH),南桥芯片( ICH / IOH), BIOS芯片 ,超级接口芯片( SIO),音频芯片( HDA),网络芯片 ( LAN)等。 插座: CPU插座,内存插座, PCI-E总线插座, PCI总线插座,主 板直流电源插座等。 I/O接口: SATA硬盘 /光驱接口, USB接口, PS/2键盘 /鼠标接口,音 频接口,网络接口, VGA/DVI显示器接口等。 南桥芯片 北桥芯片 PCI总线 PCI- E总线 CPU插座 SIO接口 内存条插座主板电源插座SATA插座 音频芯片 网络芯片 时钟芯片 SIO芯片 安装孔 CMOS 电池 电压芯片 信号线 电容电感 电阻 PCB 音频接口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 3)内存 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性能越高。 内存条可安装在主板任一个内存插座上。 ( 4)显卡 主要功能:加速图形处理性能。 安装:主板 PCI-E插座。 ( 5)硬盘 工作时不能震动。 ( 6)电源 采用 ATX标准开关电源。 输出电压:直流 +3.3V、 ±5V、 ±12V等。 电源功率: 200~ 500W。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LCD( 液晶显示器 ) CRT(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4. 主机设备的安装与连接 计算机硬件设备采用“防呆设计”。 安装中不要使用“蛮力”。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计算机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 1) CPU安装 将 CPU对准卡口,一般不会插错。 Intel的 CPU采用无针脚设计,不允许多次安装。 ( 2)风扇安装 CPU金属外壳涂上散热油膏; 风扇底部放在 CPU外壳上,将风扇固定扣具扣紧; 将热风扇电源线插在主板相应插座上。 ( 3)内存条安装 内存条尽量靠 CPU附近的插座安装。 ( 4)电源安装 电源安装在机箱的上部。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 5)主板安装 将主板放入机箱安装。 主板在安装时要保持平整。 ( 6)显卡安装 显卡安装在主板 PCI-E x16/32插座。 ( 7)硬盘安装 硬盘安装在机箱的硬盘架中; 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到主板 SATA插座和电源插座。 ( 8)接线 电源直流输出线插入主板相应插座。 安装机箱主机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接头,硬盘指示灯接头 ,主机复位线接头,前置 USB接头,前置音频接头等。 检查所有电源和信号线的连接。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5. 外部设备的安装与连接 插座标记了不同色彩,插头对色入座就行。 大部分接口都采用了“防呆”设计。 1.3.1 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 外部接线分为信号线与电源线; 信号线应当尽量避免干扰源; 例:电视机、音响设备,微波炉等。 电力线应当注意安全性; 所有接线都应当接触良好; 接线应当便于维护。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2.激光打印机 打印机类型 黑白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 打印速度 A4打印纸,碳粉覆盖率为 5%情况下的打印速度; 单位: ppm(页 /分钟),目前为 10~ 35ppm。 打印分辨率 单位 dpi(点 /英寸),一般在 600dpi×600dpi以上。 文本打印, 600dpi;图片打印,需要 1 200dpi以上。 硒鼓寿命 一般为 2 000~ 20 000页左右。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激光打印机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3. 3D打印机 3D打印机是一种快速成形设备。 工作步骤: 通过 CAD软件,对打印物体进行 3D建模; 对建成的 3D模型逐层截面(切片); 将切片数据传送到 3D打印机上,指导打印机逐层打印。 3D打印机叠加成型技术: 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 然后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 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 ; 一层胶水,一层粉末交替打印; 打印成型后,扫除松散的粉末即可得到成品。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补充】 3D打印机工作原理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补充】 3D打印机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补充】 3D打印机 1.3.2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 【补充】其他设备 1.3.3 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 1.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计算机结构: 以程序员角度看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过 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较少发生变化,一旦发生变化 ,必然造成新旧硬件之间的不兼容。 1.3.3 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 2.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阿塔纳索夫三原则: ( 1 )以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 ,以保证运算精度; ( 2 )利用电子技术实现控制和运算,以保证运 算速度; ( 3 )采用计算功能与存储功能相分离的结构, 以简化计算机设计。。 3.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设计思想 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计算机由 5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五大部分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 。 1.3.3 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1.3.3 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 数据流 控制流取 数 存 数 地 址 指 令 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输出 设备 输入 设备 程序 数据 操 作 命 令 处理 结果 反 馈 信 号 响 应 信 号 请 求 信 号 响 应 信 号 请 求 信 号 1.3.3 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 早期冯 ·诺伊曼设想的控制器是一种硬件设备 或电路,而目前主要由程序(操作系统)来控 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1.4.5 总线和接口 5.早期计算机的三总线系统结构 早期 IBM PC采用三总线系统结构 优点:设计简单; 缺点:容易造成系统性能瓶颈。 微 处 理 器 CPU 主存储器 外存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 其他 I/O口 各种外设键盘、显示器等 硬盘 驱动器 AB地址 DB数 据CB控制 1.3.3 微机系统结构 6.目前 x86计算机控制中心结构 微机采用以 CPU为核心的控制中心分层结构。 1.3.4 新型计算机系统研究 摩尔定律: 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 18个月翻一番。 1.3.4 新型计算机系统研究 讨论: 摩尔定律对硬件技术的影响? 摩尔定律对软件技术的影响? 摩尔定律对计算机价格的影响? 摩尔定律对 IT市场的影响? 如果汽车市场也遵循摩尔定律? 1.3.4 新型计算机系统研究 目前的困境 发热极大地影响了芯片的集成度。 CPU制程线宽达到 12纳米时,单个电子将会 从电路中逃逸出来,这种量子效应将产生干扰 作用,使集成电路芯片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集成电路的工艺将接近这一极限。 导致科学家在进行新型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 1.3.4 新型计算机系统研究 新型计算机的研究: 超导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 1.4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1.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性能主要指标:计算速度与存储器容量。 例:计算机能不能播放高清视频是有没有功能的问题,但是 视频画面效果如何则是性能问题。 为了得到好的画面质量,必须使用高频 CPU和大容量内存。 因为高清视频数据量巨大,低速系统将导致动画和马赛克效 果。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CPU字长 时钟频率 内存容量 外部设备配置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2. 基准测试 性能可以通过基准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基准测试内容 办公效率性能 多媒体性能 3D/浮点性能 因特网性能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补充】常用基准测试软件 计算机常用基准测试软件 软件名称 软件类型 说 明 SYSMark 2007 综合测试 侧重办公软件有关的性能的测试 PCMark Vantage 综合测试 运行在Windows Vista下 Sisoftware Sandra 2008 专项测试 Sisoftware Sandra WebMark 2004 专项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 3DMark Vantage2008 专项测试 显卡性能,运行在Windows Vista下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补充】 SYSMark 2007基准测试软件 SYSMark 2007 3D建模测试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补充】 Sisoftware Sandra 2011测试软件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补充】 CPU测试软件 CPU-Z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补充】显卡测试软件: 3DMark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3. Linpack基准测试 世界 500强计算机采用 Linpack测试进行排名 。 测试程序用 C或 Java语言编写,用于求解线 性方程和线性最小平方问题。 测试值为计算机每秒钟计算多少次。 Linpack测试主要适用“计算密集型”问题, 而不适用“数据密集型”问题。 普通微机和 PC服务器极少采用 Linpack测试 。 1.4.1 计算机性能指标 5.平均性能与突发性能 目前 CPU的利用率大部分时间都在 10%以下 。 台式计算机 CPU的平均利用率在 5%左右。 用户希望计算机可以“点击就用”,可见用户 要求的不是“平均性能”,而是“突发性能” 。 购买高性能计算机主要用于满足用户对“突发 性能”的要求。 1.4.2 计算机功能指标 功能指标: 指计算机是否支持某一特定的操作。 例:计算机是否支持无线网络等。 功能指标往往通过软件或操作进行测试。 例: 3D图形功能、多媒体功能、无线通信功能等。 硬件提供实现某些功能的基本环境,功能主要 由软件实现。 例:网卡提供了信号传输的硬件基础,而浏览网页、收发邮 件、下载文件等功能则由软件实现。 功能测试应注意驱动程序是否安装正确;操作 系统的环境是否设置正确等。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1.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指计算机在规定工作环境下和恶劣工作 环境下稳定运行的能力。 可靠性是一个很难测试的指标。 可以通过厂商的设计水平,生产工艺,器件质 量,厂商信誉等因素来衡量。 例:不同厂商的主板,由于采用同一芯片组,它们的性能相 差不大。但是,由于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不同的电子元件 材料,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它们产品的可靠性将有很大差 异。 为了提高主板的可靠性,有些厂商采用 8~ 12层印制电路板 ,蛇行布线,大量贴片电容,高质量的接插件,高温老化工 艺等措施,大大提高了主板的可靠性。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补充】墨菲定律:世界上没有 100%可靠的 系统,除非这个系统不运行。 计算机系统可用性类型 可用性类型 系统可用性(%) 每年停机时间 容错可用性 99.9999 < 1min 极高可用性 99.999 5min 高可用性 99.99 53min 商业可用性 99.9 8.8h 个人可用性 99 87.6h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2.整机可靠性测试 环境测试: 温度条件测试,如用电吹风加热 CPU环境温度等; 设备振动测试,如轻轻拍打工作的显示器等; 人为因素测试,如滥用测试(如乱打键盘)等。 电气测试: 电气条件测试,如提高市电输入电压等; 电磁干扰测试,如音箱对无线路由器进行干扰等。 寿命测试: 用户不要轻易进行,否则得不偿失。 特种测试: 超频测试,防水测试,功率测试等。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补充】 HD Tune Pro检测硬盘是否有坏块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补充】 Fluke热像仪检测计算机发热 热像仪 笔记本发热检 测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发热检测技术: Fluke热像仪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补充】可靠性测试方法 可靠性测试的核心是测试用例的设计。 测试要求: 尽量模拟现场的最恶劣应用条件。 对可能的失效机理,人为增加破坏因素,找到薄弱点。 测试方法 标准符合性测试:如大内存的使用。 极限条件测试:如在最大环境温度下工作。 容错性测试:如低电压能否启动。 HALT(高加速寿命测试):慎做。 破坏性测试:慎做。 隐含条件测试:如是否需要专用的驱动程序。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3.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 高温保存筛选。 功率老化筛选。 温度冲击试验。 振动、冲击筛选。 湿度筛选。 1.4.3 计算机可靠性指标 【补充】电路可靠性设计方法 系统设计,微观设计,过渡过程。 降额设计:如降低器件工作频率,降低电源功率等。 热设计:如热计算,热测试,热器件选型等。 电路安全性设计:如防过流设计,防过压设计等。 电磁兼容性设计:如接地设计,屏蔽涉笔,滤波设计等。 PCB设计:如布局,布线,接地,阻抗匹配,工艺等。 可用性设计 可维修性设计 冗余设计 热插拔设计 滥用性设计等 讨论:可靠性越高越好吗? 1.4.4 计算机兼容性指标 兼容性 指产品在预期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对使用环 境中的其他部分不构成影响。 计算机产品遵循向下兼容的设计原则,即老产 品可以正常工作在新一代产品环境中。 硬件产品兼容性不好,可以通过驱动程序或补 丁程序解决; 软件产品不兼容,一般通过软件修正包或产品 升级解决。 1.4.4 计算机兼容性指标 兼容性测试要求用户自己制定测试方案并实施 。 硬件兼容性测试相对简单; 软件兼容性测试较为复杂。 应用软件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 例:测试一个游戏软件时,应该考虑它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 ,不能安装了这个游戏软件后,连 Word都不能运行了。 应用软件之间地相互影响。 例:用户安装一个查毒软件后,单独运行很好,可是再安装 瑞星杀毒软件时,查毒软件会提示瑞星软件含有病毒。 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例:某软件在 Windows XP下开发,在 Windows 8下不能运行 ,检查后发现,需要的一个文件在 Windows 8下不存在。 课程作业与讨论 讨论: 请为计算机写一句广告词: 例 1:我是你最好的朋友! 例 2:离开我,你将一事无成! 例 3:谁能比我快? 。。。。。。。 【本章结束】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博伦职业技术学校
    邹翔 2021-04-09 15:59:4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