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朱文琦
单      位 : 阳光小学
上传时间 : 2021-04-10 16:42:45
春夏秋冬.doc(27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识字 1 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 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积累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运用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8个生字中,“吹、落、降、游、池、入”等字已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应再认读; “霜、飘”借助拼音认读。 “霜”,后鼻音,可结合插图和实际生活了解字义,还可以和“雪”字比较相同点,认识其偏旁雨 字头;“雨”字作偏旁后变扁了,第一竖变为左点,横折钩变为横钩;雨字头的字一般和天气有关。 “游”,可结合动作,联系生活体验识记,使学生明白字义;复习偏旁三点水,明确“游”字是左 中右结构。 “入”,翘舌音,可与熟字“人、八”做比较,通过组词理解字义。 “吹、落、降、飘”,可将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强调“降”的后鼻音,再 结合文中图画,通过手势、动作帮助理解字义。重点介绍“降”字的偏旁部首双耳旁。出示“降”的甲 骨文,左边是一座土山,右边是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的一串脚印,所以它的本义是指从高处往低处走, 引申义为降低、落下,后来左边的土山逐渐演变为偏旁“阝”。 (2)写字:重点指导偏旁雨字头和笔画横斜钩的书写,雨字头里的四点的方向要一致。“春”和 “冬”的撇、捺要舒展,整体写起来要上宽下窄。“春、雪”要注意各横之间的距离均匀。“风”和 “飞”的横斜钩,起笔的横左低右高。“入”的捺要注意起笔位置,由轻到重,到接近收笔处顿笔再提 起,像一把汤勺才好看。 2.朗读指导 在识字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读,然后通过师生问答读词串,使学生学会停顿,体会节 奏感。如,教师问:什么青?学生回答:池草/青。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拍手读等形式,感受语言的节 奏美。 3.语言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词串的形式,展现不同季节的代表性事物,表现不同气象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课 文插图说出类似的短语,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发挥想象,说出一年四季的其他代表性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1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写“春、冬”2个字。 2.通过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感受季节,识记生字 1.谈话揭题,学习“春、冬”。 (1)师导入: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板书课题:春夏秋冬。学生认读“春、夏、秋、冬”。 (3)书写“春、冬”二字。 ①仔细观察“春”字,发现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②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匀,中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 撇、捺要舒展,最后写一个“日”字,贴住撇,不碰捺。 ③学生练习书写。 ④教学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教师示范书 写后,学生练写。 (4)齐读课题。 2.结合图片,认识生字。 (1)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中扇形的春风图、夏雨图、秋霜图、冬雪图) ①师:说说你们分别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2)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卡。请学生根据拼音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重 点指导“霜”的读音。 (3)你们见过大自然里的秋霜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然后出示各种 秋霜图片。(课件出示:各种秋霜图片) (4)认识霜。图片中晶莹透亮的东西就是“霜”,天气变冷时,它经常出现在地面、窗户和树叶上。 (5)比较“霜、雪、雨”。(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霜、雪、雨”) (6)“霜”和“雪”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雨”字作偏旁后有什么变化? 提示:“雨”字作偏旁后变扁了,第一竖变为左点,横折钩变为横钩。用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和 天气有关,如“雷、雾”等。 (7)再次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学生读一个,教师就将词卡贴在黑板上。 (8)帮助词语找家。(将图片和词语连线) 课件出示: 2 夏雨 冬雪 春风 秋霜 3.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1)四季的风霜雨雪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呢?出示第一部分的四个短语,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要 特别注意“降”字的后鼻音。 课件出示: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2)同桌互相说说怎么记住“吹、落、降、飘”这 4个生字。 ①演一演这些动作,体会“飘”与“落”“降”的不同。 ②教师提示要点: A.“吹”,要用上口,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B.“落”,意思是从天上掉下来。“降”和“落”的意思差不多,这两个字可以组成“降落”一词。 (课件出示:“降”的甲骨文)左边是一座土山,右边是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的一串脚印,左边的土山 慢慢演变成偏旁“阝”。 C.“飘”,结合“冬雪飘”这个短语来识记。雪轻轻柔柔的,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 是“风”的功劳,所以“飘”字右部是风字旁。 (3)选一选,填一填。 课件出示: 飘 吹 降 落 春风( ) 夏雨( ) 秋霜( ) 冬雪( ) (4)小结:春风很轻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力气大,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落”;秋霜是因 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因此用“降”;雪花很轻盈,在空中飘来飘去,因此用“飘”。 (5)请学生将生字卡贴到词卡下面,如“春风”——“吹”,并带读短语。 (6)再读短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秋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借助图片进行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知。借助 动作演示落实四个动词,巧妙地将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板块二 观察插图,识字学词 1.观察插图,读词语识字。 (1)出示图片,说说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图中都有哪些植物和动物。(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插 图) (2)课件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4个词语,请学生根据拼音读一读。 课件出示: qīnɡ cǎo hónɡ huā yóu yú fēi niǎo 3 青 草 红 花 游 鱼 飞 鸟 读到“青草”“红花”时,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是哪两个字让你脑海中的画面美起来的? (青、红)又是哪两个字让你脑海中的画面动起来的?(游、飞)做一做游和飞的动作。 (3)你是怎么记住“游”字的?(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游”) 可以联系生活,模仿小鱼儿游水;可以组词“春游、旅游、游客”。因为“游泳”与“水”有关, 所以“游”字的偏旁是三点水。 2.观察插图,读短语识字。 (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小草长在哪里,红花开在哪儿,鱼儿在干什么,小鸟飞向了哪里。根据学 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 鸟入林) (2)指名根据拼音读短语,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池、入”。 (3)你是怎么记住“池”的? (4)“入”与熟字“八、人”有什么区别? (5)将4个短语分类,可以怎么分类?为什么? 提示:“池草青”“山花红”写的是植物;“鱼出水”“鸟入林”写的是动物。 (6)课件出示: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师生合作读,注意节奏。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构词、节奏规律) 【设计意图】将观察图画和识字结合能将字形、字义融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 的兴趣,将短语分类意在强化其整体性。 板块三 朗读课文,恰当停顿 1.师生对读。 如:什么吹?春风吹。什么青?池草青。谁出水?鱼出水。(读出节奏感,按短语结构停顿) 2.师范读,注意恰当停顿。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3.生齐读,注意读出节奏。 4.分组读,读出画面感。 5.男女生分组拍手读。 方法一:男生读第一组词语,女生接着读第一组短语,第二部分类推。 方法二:男生读一个词语,女生读与之相对应的短语,如,春风——春风吹。 【设计意图】问答式的合作读,揭示了短语的结构,学习了语文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放手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朗读中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风、雪”等 5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4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插图,背诵课文 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课件出示: 春风( ) 夏雨( ) 秋霜( ) 冬雪( ) ( )草 ( )花 ( )鱼 ( )鸟 池草( ) 山花( ) 鱼( ) 鸟( ) 2.结合图片,背诵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根据插图背诵全文。(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5幅课文插图) (2)同桌互相背诵。 (3)全班齐声背诵。 【设计意图】搭建支架背课文,既降低了背诵难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全文,也更好地渗透了关 于短语结构的语文知识。 板块二 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1.根据课文插图说一说。 (1)除了书中给出的事物,课文插图中还藏着很多美丽的四季景物,你能找出来吗?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注意把话说完整。 预设:美丽的荷花、长长的柳枝、红红的树叶、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等。 (2)模仿课文中的短语,进行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荷花( ) 柳枝( ) 树叶( ) 树木( ) 天空( ) 河水( ) 2.进一步练习说话。 你还知道春夏秋冬的其他事物吗?教师按以上步骤引导学生继续说一说。 如:冰雪融、燕子归、桂花香、梅花开……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在于举一反三地运用,让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插图,练习刚刚积 累到的短语结构,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说话能力。整个说话练习由扶到放,学生自由地说话更能感受 到四季的美好。 板块三 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1.指导书写“风、飞”。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风、飞”) (2)引导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观察: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 (4)提示书写要点:重点指导横斜钩。横斜钩要写得稳当,起笔横画左低右高,斜钩呈弧形斜着滑 下来,滑到底部往上钩。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6)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2.指导书写“雪”。 (1)提示书写要点:雨字头宜扁平,比下部稍宽,第四笔竖在中线,左右各两点,方向一致。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3.指导书写“花”。 (1)教师范写“花”,提示草字头先写横,再写两竖,两竖下部略向里斜。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4.指导书写“入”。 (1)教师范写“入”,提示捺笔起笔的位置,起笔要轻,到接近收笔处顿笔再提起,像一把汤勺才 好看。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笔画和偏旁进行指导,能让学生练习书写有“法”可依,有利于他们在今后 把握同类汉字的普遍书写规律。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快乐识字。 本课识字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 确识字。同时,本课短语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适合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 的韵律美。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统编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 教学中,我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 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 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些特点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6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阳光小学
    朱文琦 2021-04-10 16:42:4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