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关舒雨
单      位 : 阳光小学
上传时间 : 2021-04-11 19:06:41
姓氏歌.doc(16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识字 2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 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 生兴趣。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可以结合家人、同学 和朋友的姓氏识字。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可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帮学生识记生字,避免 一味地讲解。如:①出示同学的名字卡片,圈一圈同学的姓氏,读一读。②出示姓氏卡片,同桌来认一 认,说说谁的姓名里藏有这个姓氏。③做“拼一拼”的游戏。学生用打乱的部件拼成生字,如将“弓” 和“长”拼成“张”。④认读“姓氏、张口、张开、花钱、孙子、子孙”等词语。 (2)写字:学习写3个独体字,可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习写3个左右结构 的字,可用“比高矮、比胖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高低宽窄的变化。学习写“国”,可 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姓”在上册学习的“妈” 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 2.朗读指导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根据文中不同的句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如第1小节的前4行,可以安排 师生、男女生、同桌间互相问答着读一读,在一问一答中,增添朗读的趣味性。后几句,可让学生拍着 手读一读,增加朗读时的韵律感。 本课的第2小节由8个单姓和4个复姓组成。朗读时,要关注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 奏变化,姓氏之间不要粘连,要读出节奏感。 3.理解运用 (1)认识姓氏。本文是一首介绍姓氏的儿歌,文中巧妙地融合了“李、张、胡、吴、徐、许、赵、 钱、孙、周、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多个姓氏。结合读文,让学生圈画文中出现的姓氏; 找一找身边有这些姓氏的同学,在实践中加深对姓氏的了解。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简要介绍有关《百 家姓》的内容,让学生在《百家姓》中找找自己熟悉的姓氏,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本课出现的姓氏 中,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单姓和复姓的不同,并联系历史或故事 中的著名人物,如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帮助学生认识复姓。学有余力的班级可以适当补充更多 的常用复姓。 (2)介绍姓氏。本课中出现了分解部件和称说偏旁介绍姓氏的方法,课后练习“照样子做问答游 戏”中还介绍了“组词”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文发现规律,并学以致用。比如,创设“交朋 1 友”的情境,让学生用适当的方法介绍自己、同学或者家人的姓氏,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习得 和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 (3)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达成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姓、氏”等 6个生字,认识弓字旁1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双”4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并练习背诵。 3.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走进《姓氏歌》 1.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1)学生发言,交流汇报自己的姓与名。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 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板书:姓) (2)交流识记方法。 课件出示: 加一加:女+生=姓 (3)扩词“姓氏、姓名”。 (4)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姓: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将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强调“三个一”的写字姿势。 (6)教师点评。 4.板书课题:姓氏歌。 (1)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要与“低”区分开来。 【设计意图】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姓名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认识姓氏 2 1.自主朗读。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4行,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2)识记“李、张”两个姓氏。 ①读一读,圈出这四行儿歌中介绍的两个姓。 ②学生认读:张、李。(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张、李”) ③开展问答游戏:假如班级里有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可以请他们上台,开展问答游戏。 第一遍:师生问答读。 第二遍:同桌问答读或男女生问答读。 ④引导学生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张、李”两个姓氏。 “加一加”的方法:“弓+长=张”,“木+子=李”。 3.学习第五句。 课件出示: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1)读好句子,读准字音。 (2)圈出这一句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胡、吴、徐、许。 (3)重点区分“胡”和“吴”,“徐”和“许”。(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胡、吴”和“徐、 许”) ①师: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许” 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胡、吴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 合来加以区分,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 ③师生问答: A.什么胡?古月胡。什么吴?口天吴。什么许?言午许。 B.什么徐?双人徐。 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徐”是通过“说偏 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4.拓展练习。 运用“说偏旁”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5.游戏巩固。 3 摘苹果,送苹果:将六张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摘苹果,读出苹果 上面写的姓氏,送给班上姓该姓氏的同学。 6.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朗读第1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 力集中时间短,采用师生问答、同学互动等形式,寓教于乐。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 介绍姓氏之后,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姓氏,将所学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习的乐 趣。 板块三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动画演示生字“什、么、双”的笔顺) (2)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 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2)“么”,第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撇折的撇与第一笔平行。 (3)“双”,左右结构,左边略小,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 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 础。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赵、钱”等 6个生字,认识走字旁、金字旁2个偏旁;会写“国、王、方”3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2小节,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4.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谈话导入 4 1.复习字词,检查认读。 课件出示: 姓氏 什么 张 胡 吴 徐 许 2.拓展姓氏,自然过渡。 (1)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2)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板块二 自主学习,认识姓氏 1.学习课文第2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2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②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中国 赵 钱 孙 周 郑 王 东方 上官 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郑”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③全班齐读第2小节。 2.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2小节,圈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2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 一定的识字方法。 ①“加一加”的方法:“赵、钱、孙、郑”。 ②“赵”为走字旁;“钱”为金字旁。 ③“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3.了解复姓。 课件出示: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件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 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4.游戏巩固。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 朋友站起来,大声介绍这个姓氏。 示例:我姓金,金钱的金。 5.拍手朗读并背诵第2小节。 5 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多种 识记生字方法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板块三 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启发交流。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以及我们谈 到的班上同学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2.拓展延伸。 (1)师:古人把常见的姓氏编成了《百家姓》一书。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 中单姓444个,复姓 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 李、张、刘这4个姓氏的人数最多。 (2)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设计意图】拓展《百家姓》以及熟悉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板块四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学习笔顺。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动画演示生字“国、王、方”的笔顺) (2)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字,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并讲解。 (1)“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2)“王”,三横距离相等,第三横宜长。 (3)“方”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 写,提醒写字姿势,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 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作业设计 6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师生问答游戏,学生相互问答游戏,开展朗读比 赛、拍手读等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课 文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 不仅完成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文化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我通过与学生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 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7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阳光小学
    关舒雨 2021-04-11 19:06:4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