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教案)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 14课,齐读课题。
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勤劳的小蜜蜂》送给大家,听听!(播放音乐)【1分
钟】
你们听说过蜜蜂吗?听说过关于蜜蜂的什么啊?(生答)
听说——出示 57页资料袋
我们听到的,读到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只能说是听说,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文中的故事就是因为“听说”而发生的。
【出示课文第 1段】
出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总能飞回远处。我想做
一个试(shì)验(yàn)。
谁听说啊?(生:法布尔)法布尔跟我们不一样的是——(生:他听说了以后,
还要做试验)
法布尔,听说了以后,还动手验证,由此可以看出他不轻信盲从,大胆求证的
品质。大家想跟着法布尔一起去做试验吗?
【过渡】只有生字读对读熟了,做试验才不会出错哦!
二、生字学习
1、【出示】10个“我会认”的生字,请一生带读
2、生字组成词语了,还能读对吗?(9个词语)
3、词语归类读:(关联词:无论……总……不是……而是……尽管……但……
几乎 大概 推测(表示猜测意思:也许、可能);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表示肯
定)
4、课文中还出现了几个多音字,大家注意要把字音读准。(3个句子)
【过渡】大家读得准确无误!现在我们跟着法布尔去做试验吧!
三、学生说出试验的过程
这个试验分几步来做呢?
1、法布尔的试验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 2自然段,用上“第一步、第二步、第
三步……”说说这个试验的步骤。
2、理一理,提取关键词:“捉 20只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
多路——放飞蜜蜂”
3、仔细体会,少了其中一步行不行或者换一种方法呢?
师:蜜蜂少一点,行不行?
师:蜜蜂不放在纸袋,用一个透明胶袋装着吧?
师:不做记号呢?
师:为什么事先要叫女儿子蜂窝旁等着?
师:走两里路太远了,能不能走一小段呢?
现在,你体会到了法布尔做这个试验的 5个步骤是怎么样的?(缺一不可)顺
序呢?(不可以随意变动)这说明了法布尔什么?(法布尔想得非常周到、细致
认真、一点都不马虎、做事很有条理)
4、我们接着往下读。(第 2自然段剩下的内容)
把蜜蜂放飞了以后,法布尔是不是就急急忙忙地回家了?这个部分写法布尔在
干什么?(他在观察和思考)
观察到:
“好像”“几乎”“大概”这两个词语用得很准确。
由此思考(或者推测):“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呢?”
5、法布尔的试验做得好不好?他的这个试验每一步都不能少,每一步都不能
改,十分严谨、十分细致,请大家再把 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就是他是这种研究态度,他最后成为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四、拓展
1、法布尔的介绍: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被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年幼的他常被乡
间的蝴蝶与蛐蛐等可爱的昆虫所吸引。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
对昆虫进行观察与试验,真实地记录昆虫的各种特点,最终写出了《昆虫记》这
部昆虫学巨作。
2、《昆虫记》介绍:
《昆虫记》有十大册,书中记载的昆虫包括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
蟀等等,生动有趣地描写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如果
你对昆虫感兴趣,你也来找来读读吧。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
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
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
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
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他利用带槽的弯钩
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些看似温和的蜇咬,却能产生快速的效果。
如果蜗牛的壳和它的支持物没有贴紧,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
顿了。
五、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 14个生字
2、【出示】4个难写字,标注易错的笔画。
论、试、概、减
3、学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