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
(1课时)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 李兰兰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能体会到小数与分数互化的转化思想;
3.能感受到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辅助 意图说明
一
情境导入
(约2分钟)
1.老师春节的时候收到一个微信红
包,金额是 1.11 元,这里的 1.11
元是什么意思呢?
2.1.11 元的意思我们知道了,这 3个
“1”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
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小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1.学生举手回答:
1.11元是1元1角1
分。
课件演示微信红
包情境图片。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设置悬念。
二
感悟新知
(约8分钟)
结合实际,感悟新知
1. 怎样以元为单位用分数形式表示 1
角、1分?
小结:1角是 1元的 1/10,也可以
写成 0.1;1分是 1元的 1/100,也可
以写成0.01。
2.1.11米是什么意思?
3.怎样以米为单位用分数形式表示 1
分米、1厘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总
结)
揭示:十分之一就是 0.1,百分之一
就是 0.01,小数和分数是同一个数
的不同表示形式。
1.学生独立思考,同
桌 讨 论 , 汇 报 想
法。
2.学生举手回答。
3.学生举手回答。
课件演示钱币。
课件演示米、分
米、厘米的现实
模型。
从具体的生活情
境出发,有助于
帮助学生理解新
知。
启发学生从多个
角度解释 1.11
元、1.11米,培
养发散性思维。
三
提升巩固
( 约 15 分
钟)
奇趣闯关一
1.把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涂满其中
的一份,用数怎样表示?
2.能不能用小数表示?
3.把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涂满其中
的三份,用数怎样表示?
(利用数对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4. 能不能用小数表示?
奇趣闯关二
1.把正方形平均分为 100 份,涂满其
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
数怎样表示?
2.把正方形平均分为 100 份,涂满其
中的23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
数怎样表示?
类比迁移
1.把 1平均分为 1000份,涂满其中的
1.学生举手回答。
2.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互动。
1.学生思考,同桌讨
论,汇报想法。
课件演示正方形
的面积模型。
课件演示正方形
的面积模型。
出示课件。
借助面积模型,
联系旧知,有利
于学生建构起新
旧知识之间的关
联。
对比延伸,培养
学生类推和观察
能力。
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
样表示?
2.把 1平均分为 1000份,涂满其中的
59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
样表示?
四
练习提升
( 约 13 分
钟)
1.书本第3页练一练;
2.拓展延伸(纯小数、带小数);
3.配对游戏;
1.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
3.学生开火车依次回
答。
出示课件。
多媒体展示配对
游戏。
设置分层的拓展
内容,满足不同
层 次 学 生 的 需
求。
趣味性的配对游
戏,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的同时巩
固所学知识。
五
课堂小结
(约2分钟)
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补充。
1.学生举手汇报。 出示课件。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
附录:1.【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2.【作业布置】
(1)知识与能力训练第 1页。
(2)创意作业。(用 7、8、9和.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