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备课组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第 1章 工具和机械
第 2节 杠杆的科学(第 1课时)
执教教师:陈晓丹 时间:2014.9.9. 班级:六(1)班 地点:科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理解(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
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和
方法
尝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
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更热爱科
学和生活。
教学重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
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材分析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节。本课专门
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
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
心”的科学教育理念。该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
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
察、实验、记录,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
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
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
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
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
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
木箱启发学生研究杠杆,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
并引发思考。而关于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由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学
生会比较喜欢,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
点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程类型 实验课
课时安排 1课时(40 min)
教具准备 教师:天平、羊角锤、尖嘴钳、剪刀、铁线剪、螺丝刀、杠杆尺
学生分组:天平 2台、杠杆尺 2套
1
小学科学备课组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教 学 程 序
进程 教学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1. 提出神话故事中项羽成功举鼎,作为现
代穿越到古代的瘦弱的易小川如何打败
项羽呢?
2. 播放神话中易小川利用杠杆原理举鼎打
败项羽的视频,提问:
瘦弱的易小川为什么能打败力大无比的
项羽呢?
3. 引出古希腊著名几何学家阿基米德的名
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
的木棍,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并提
问:
假设这个粉笔盒是地球,筷子是木棍,
那么要怎么撬起地球?请一个同学来示
范。
4. 展示两幅漫画家关于“阿基米德撬起地
球”的漫画,并结合学生示范,提出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并要求学生在课文标记。
1. 听讲,思考,尝试回答。
2. 观看,思考,回答:
(1) 杠杆原理
(2) 善于观察和思考
3. 听讲,思考,回答示范。
4. 听讲,标记。
从历史
情境设疑吸
引学生注意
再通过生动
的视频吸引
学生注意力
通过
提问让学生
受到启发,
同时引出名
言,结合图
文和现场示
范推出杠杆
的概念,成
功入题。
杠杆
的三
要点
1. 引言:要研究杠杆。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
有三个重要位置。
(出示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漫画和相应的杠
杆撬棍示意图)
2. 结合图片讲解杠杆上的三个要点:
(1)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
的位置——支点;
(2)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用力点;
(3)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阻力点。
3. 出示导入材料易小川升鼎的图片,引
导学生一同找出三要点
4. 展示蚂蚁扛东西、压水井、跷跷板的图
片,请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出三要点。
1. 听讲,观察。
2. 听讲,观察。
3. 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4. 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结合图片
讲解三个要
点有利于学
生更好理解
之后用导入
材料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触类
旁通,最后
通过三个实
例让学生巩
固知识点。
生活
中的
变形
杠杆
1.引言:在生活中, 除了压水井、跷跷板,生
活中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杠杆呢?
2. 课件展示 6种工具,请学生判断哪些属于
杠杆。
(1)羊角锤 (2)尖嘴钳 (3)剪刀
(4)天平 (5)螺丝刀 (6)擀面棍
1. 听讲,思考。
2. 观察,思考,回答。
通 过 图
片和实物更
生动形象,
也让学生体
会科学和生
活联系的紧
2
小学科学备课组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3. 教师配合实物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3. 听讲,观察,思考,回答。
密性。
杠杆
的原
理
1. 引言: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呢?下
面我们将通过杠杆尺来继续来研究.
(演示:出示支架与底座,把杠杆尺安装在支架
上。同时课件中也出示杠杆尺示意图)
2. 提问:有什么特点?(可提示:杠杆尺像
什么、平衡状态等问题)
3. 在左边第 2格挂上三个钩码,提问:
(1)杆杠尺怎么样了?
(2)要让杠杆尺回到平衡状态,该怎么办?
4. 通过平衡的杠杆尺引导学生找出三要点。
5. 继续提问:还有其他办法吗?请结合能
力与训练 P3表格分组研究。
(学生领工具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
导)
6. 由学生上台示范其他方法。
7. 根据学生示范比较不同力臂(用力点和
支点距离不同)下几种用力点需要的砝
码个数,从而得出杠杆的分类:省力杠
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不省力也
不费力杠杆。
8. 用习题的形式巩固知识点:
(1) 连线练习杠杆的分类。
(2) 两个杠杆尺的平衡
1. 听讲,观察。
2. 听讲,观察,思考,回答。
3. 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斜了,不平衡
(2)在另外一边第 2格也挂三
个钩码。
4. 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5. 观察,思考,动手,记录,
分析,讨论。
6. 示范回答。
7. 听讲,思考,分析,回答。
8. 观察,思考,回答,记录。
先 用 实
物吸引学生
注意力,启
发学生思考
杠杆尺的平
衡问题,之
后通过提出
利用不同方
法平衡启发
学生分组研
究,通过记
录的方式让
学生掌握数
据收集的方
法,而且通
过提问和习
题让学生能
得出杠杆的
原理和分类。
总结
与
拓展
1. 总结课堂内容:
(1)杠杆的三要点
(2)生活中变形杠杆的判断要点。
(3)杠杆的原理
(4)杠杆的分类
2. 拓展:
提问:省力杠杆是不是一定比费力杠杆好用?
举例:理发剪和铁线剪
1. 听讲,思考,归纳,记录。
2. 思考,分析,回答。
系统构建
知识脉络和
体系,同时
通过拓展启
发学生在生
活中多观察、
思考。
课后
作业
《知识与能力训练》 1.2杠杆的科学 听讲,记录,课后完成。 巩固强化相
关知识。
板 书 设 计
3
1.2 杠杆的科学
一、什么是杠杆 P3
二、杠杆的三要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三、变形的杠杆
四、杠杆的原理
五、杠杆的分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小学科学备课组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的生本对话是有必要的,能让学生重视基础的概念。
2. 适当的板书是必要的,如基础概念的讲解。
3. 实验工具发放前一定要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器具和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不然
发放以后学生的关注力在器具上,就会造成偏听、听漏和没有完整实验意识等
不好的课堂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