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字,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其人弗能应也
的原因。
4依靠课文,自主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板书:矛 四种后果 矛戳破盾
盾挡住矛
盾 都碎了
都没碎
教学设计
一、猜图导入,温故旧知引新课
师:同学们,一起看着下面图片,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生
师:同学们都猜对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更多的寓言故事。
生看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寓言故事的名字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成语
师:很好,它们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故事。它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
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语言简洁、内容完整、含义深远的故事,发
人深思,耐人寻味。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成语故事,韩非的《自相矛盾》。
(介绍作者)同学们认识韩非子吗?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公子、政
治理论家、哲学家。代表作品《韩非子》。他呢,有个同学,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叫李斯
就是秦朝的第一个丞相、也是秦始皇的第一个丞相,他们都是荀子的学生。同学们或许以
为张老师又要开始给你们讲他们俩的故事了。
并不是,同学们今天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在这之前
我们先来看两个字。
二、自主学习,初读读顺课文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矛”字。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是比予多一撇。
它可以组“长矛、矛枪”这两个词语。
那同学们看过矛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矛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上一单元学过汉字的演变过程,现在我们也来看看矛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同学们这个
甲骨文和我们的矛字,说明这个矛是一个什么字啊?
生:象形字。
师:对,那同学们说,矛是用来干嘛的?
生:刺东西、戳东西的。
师:很好,那如果要挡住矛,我们用什么挡住?
生:盾
师:是的,盾这个字也是一个需要掌握的字,盾可以组“”词,那我们也来看看盾字
的演变过程。说明这也是一个什么字?
生
师:我们刚才说用盾来挡矛,也就是说,盾的作用是什么?
生:挡东西。
师:我们学完这两个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它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
同?
生:文言文。
师:那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来自主地朗读一下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也要注意
断句。把不懂的画下来。
生读
师:同学们有哪些地方不懂的?
生说
师:哪位同学们可以解答疑惑?
生回答
(师:同学们没有疑惑的话,那老师有个疑惑……)
师:我们按照正确的读法齐读一遍。自相矛盾起。
生读
三、深度学习,再读读懂课文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
学习的?
生: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师:那你能结合课文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吗?现在同学们用5分钟自主学习。同学们边读边画,先把老师加点的字词理解清楚,然后尝试自己理解这
篇课文;最后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生自主学习。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吗?还有不理解的也没关
系,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可以小组讨论一下,把不懂地方都弄清楚。
生讨论
师:小组讨论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全班一起讨论
一下。
生讨论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问答,我们基本上也理解清楚了这些字词和课文。那老师现在来
考考各位同学。
出示 PPT,学生接龙迅速回答。
师:同学们字词都掌握得很好,那加大难度,谁能给我们翻译一下课文的第一句?
生翻译
师:第二句?
生翻译
师:第三句?
生翻译。
师:我们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难的最后一句,谁来挑战一下。
生翻译
师:翻译得非常准确。刚才老师说快了,其实,最难不是最后一句,而是谁能用自己的
语言复述一下故事?这个最难的任务,谁来挑战一下。
生翻译
四、复述课文,三读读透课文
师:这位同学的复述非常精彩,说明你文言功底非常扎实。老师在读的时候有一个疑惑,
那就是“其人弗能应也”,他不能回答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些词语,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惑,“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答:。
师:我们有句古话说,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那
我们能不能理解它深刻的意思?到底什么是不可同世而立?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
把昨天制作的矛盾都拿出来,用自己的矛去戳自己的盾,看有什么结果。然后把你厉害的
东西再去小组里其他同学厉害的东西来比划比划,看看有什么结果。
生游戏
生回答
预设并板书四种 :矛戳破盾,盾挡住矛,都碎了,都没碎。
师:矛盾都相安无事,说明什么?说明盾厉害。因为盾的功能是挡住,他挡住了,它
就是胜者。
矛盾两败俱伤,说明什么?说明矛厉害。因为矛的功能是戳破,只要戳破了盾,它就
是胜者。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什么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了?
明白了什么是自相矛盾了?那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事情?看看谁思维
比较敏捷,分享一个。
生分享
预设 1广告 2乱涂乱画 3小声说话
师:同学们都知道老师以前念书时候的专业是美学。那老师给你们说一个和我专业有
关的非常有趣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古时候的西方人是相信上帝的,那你们说,在他们
眼里上帝是不是万能的?那时候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就提了一个问题,把大家都问倒了,也
是“其人弗能应也”?什么问题呢?“如果上帝是万能的话,那他能不能创造出他举不起
的东西呢?”同学们听明白什么意思了吗?
生回答
师:我们说寓言故事背后总是蕴含着一个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
生回答: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要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师:对,就是说我们应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那我们带着这种感悟一起再朗读一次
这篇课文。
生朗读。
师:我们今天的作业是知能。还有我们一个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