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宋玉梅
单      位 : 前海学校中学部
上传时间 : 2021-04-30 08:35:28
《认识角》教案+反思-宋玉梅.docx(31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课题 认识角 教 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 38至 39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具 有情境性和操作活动性较强的特点。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 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 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 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 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学情 分析 根据本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材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 刀、吸管、水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 再通过找角、折角、做角、识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 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教学 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 工具 教学课件、三角板,制作角的材料 教 学 过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你们的老朋友,和大家共同来上这节数学课。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淘气)他为大家带了几个图形,分别是:(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圆形,三角形)淘气想请大家帮忙分分类并说明理由?(生:有角的、没角的各分一 类) 这些图形,它们都是有角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看看角会有什么小秘 程 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教室里),指出角在哪里?有几个? 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品(剪刀,钟表,三角板),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有没 有角?(课件出示) 请生指出,课件画出 3、操作体验: 请大家拿出你的三角尺,来找一找,哪里有角?角是什么样的?研究一下:三角 尺 上的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操作:摸一摸,什么感觉?(有1个尖尖的点,有2条直直的边)4、课件抽象出角,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这样的,都是数学中的角。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个尖尖的点, 叫做角的顶点,有2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 顶点 边 5、辨角:(课件出示)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6、画角 师:(出示三角板,确定一个角后)现在如果我们把这个角请到黑板上,该怎么做? (画出来) 师示范画角: A,先画出顶点 B,再从顶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 C、标出名称:顶点,边 学生练习画角: 本上,板上 6、儿歌助记:《画角》 7、命名 师:板上共有 4个角,怎么能说清楚它们呢?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名字,我们给这些 角也起个名字吧!(学生答) 师:拿师画的角来举例,我们把这个角用一个弯弯的弧线标记出来,并赋予他们一 个带有数学特色的名字,叫做角1,记作:< 1,读作角1 。 师:依次记作、读作:角2,角3,角 48、找角,标角:书上 62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重点桥型上面两个不是角的辨析)9、比角: A,与张口有关: 课件出示一组角,请生辨析,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 角越大。 B,与边的长短无关 课件出示一组角,让学生猜猜谁大?再通过移动重合来验证。 大小三角板上的角,比较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C、儿歌助记:《比角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上第3题。 学生利用做角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 玩一玩,:感受两边张开的程度(张口) 大小对角的影响。 2、拓展练习 一张正方形纸有 4个角,如果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 )角 ( )角 ( )角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继续探索关于角 的秘密。 教学 反思 一、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从积极发言到动手操作活动,无不显现出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本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帮助小淘气为图形分类 引出角,并运用直观教具、学具,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运用设疑、实际操作、 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通过找角、折角、做角、识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直观辨析、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生是在享受数学。本节课由课的开始到从剪刀 钟面 三角板及几何图形上找角,再到把这些角 从图形上画下了,到了解角特征,找身边的角和制作角等活动,学生都充满热情的愉悦的去做,学生 的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体现了出来,完全没有了老师牵着的这种感觉,而且到了下课 了,学生还在研究关于角的问题。使我真真的感到学生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享受数学的快乐。 !
标签: 教案设计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