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危红艳
单      位 : 西丽小学
上传时间 : 2021-04-30 21:28:35
危红艳《人之初》五生四环教学设计.docx(36.1KB)
  • 浏览 : 2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积极生长:五生四环教学设计 语文 学科五生四环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8 《人之初》 授课地点:一年级8班教室 授课教师:危红艳 授课班级:一年级8班 教学理念:积极生长 五生教学元素:生活、生成、生趣、 生态、生命 四环教学步骤:引发 探究 展示 评议 教学原则: 1.情境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过程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参与性原则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炼、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 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思想 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本文节选了其 中的两段八行四句。 学情分析: 有些学生已经接触过《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也能够朗读成诵其中的一部分,但 是对于内容的理解不深刻。课文生僻字较多,识字可能有一定难度。一些字词也比 较难理解,重点字词还需要直接讲解。 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之、初”等 13 个生字,会写“之、远、近”等 3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学习方式设计: 1. 场景化学习 2. 合作探究性学习 3. 游戏化学习 4. 发散性思维学习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引 发 1.基于学生学情,提问引发思考 借助问题“同学们,从小到大, 你们都读过哪些国学启蒙读物 呢?”引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 教师总结——《三字经》自宋朝 以来,已有 700多年历史,可谓 1.借助学生已有经验, 让学生感受《三字 经》的思想价值和文 化魅力,为更有兴趣 学习课文做准备。 2. 学贵有疑,让学生 通过读课题,自己提 出问题,进而理解课 1.学生通过回 答老师提出的 问题,更好地 梳理自己的知 识经验。 2.学生自己提 出疑问,学有 余力的孩子帮 1 积极生长:五生四环教学设计 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 1000 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朗朗上口,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 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 及一些民间传说。《三字经》是 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用简 洁的通俗的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 哲理,广为流传。《三字经》的 英文、法文译本已问世,逐渐走 向世界。 2.导入课题《人之初》 (1)板书课题,读准“之、 初”翘舌音。 (2)让学生提出疑问,进而理 解“人之初”课题的意思。 (3)识记“之、初”2个生字。 并写“之”这个字。 题的意思。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方法识记“之、初”2 个生字。 4. 写学生课前挑出来 难写的字“之”。 忙解答,自主 学习。 3.学生用自己 的方法自主识 记“之、 初”2个生字, 生生共享。 探 究 1. 学习第一节。 (1)初读课文第 1节,圈出生 字词,读准字音。 听朗读录音。 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 评价指导。 (3)认读第 1节 12个生字,识 记“性、善”等 10个生字。 (4)再读课文,读出节奏、韵 律。 学生试读,画节奏线。 指名读,师生评价指导。 跟读音频,注意节奏和韵律。 (5)交流质疑,理解课文 1.先扶再放。通过指 导第 1节的学习,放 手让学生自学第 2节。 2.循序渐进。从课文 着手,学习字词,再回 归课文,理解课文, 背诵课文。 3.读有层次和多样化。 自读、指名读、比赛 读、师生合作读等。 4.充分体现学生的自 主学习。如:第 1节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 什么不懂的? 1.学生动用多 种感官参与课 堂。如眼睛看, 耳朵听,手圈 画,脑思考, 嘴巴读和说等。 2.老师参与朗 读与学习,起 到了很好的示 范性和指导作 用。及时总结 学法,让学生 很好地迁移运 用。 2 积极生长:五生四环教学设计 男女生比赛读第 1小节。 师生合作读第 1小节。(三遍) 师:第 1节共四行两句,到底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 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懂的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 结并出示 PPT。板书:父母 教 育 (6)学唱第 1节,巩固提升。 (7)写“远、近”2个字。 (机动) 展 示 1. 总结第一节学习方法,分组 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读 通读顺。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4)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 小组展示交流识字方法。 3. 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4.小组展示理解课文,出示 PPT,并板书:子女 学习。 5.小组展示背诵第 2节。 6.全班展示背诵全文。 7.拓展《三字经》 《新三字经 勤学篇》 1.让学生充分自学和 展示,教师适当给予 引导和补充。 2. 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达 到教学目标。 3.及时拓展,补充知 识。 1.学生多次展 示自主识字、 朗读课文,师 生点评。 2.学生展示背 诵课文,教师 总结。 3.师生共同拓 展新内容。 评 议 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培植热爱 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了 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1.学生自己总结,把 课堂交给学生。 2.教师升华主题,总 结本节课的教育意义。 1.学生谈本节 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3 积极生长:五生四环教学设计 作 业 1.把学到的道理讲给家长听。 2.搜集《三字经》其他内容。 板 书 8 人之初 父母 教育 子女 学习 教 学 反 思 我对本节课是非常重视的,在选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是选第 五单元的识字 8《人之初》,还是选第六单元的《池上》《荷叶圆圆》 《要下雨了》呢,我和全班同学分析讨论了一节课,最后大家投票决定上 《人之初》。 我们班同学较聪明,平时养成了很好的习惯,上课听讲认真,积极大 声发言,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经常会给我带来很多惊喜,所以我对 他们是很欣赏的,抽到要来我们班听课,我也是很高兴和充满信心的。上 课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做 PPT几天晚上加班,甚至 弄到 12:00多;找万校长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到一(3)班试上,根据 老师的意见改进课件。本来以为会上一节精彩的展示课,结果连平常上课 都比不上,非常有挫败感。反思如下: 一 选题太难。学生对于《人之初》这样的古文学习是初次,对于生 词的认读、记忆、组词和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能用上其他课 文的方法、标准来预估孩子们学习本课的情况。 二 内容安排太多。但凡一上公开课,有个毛病,就是啥啥都想展示, 结果啥啥都没展示好。由于内容难,又安排过多,所以急着往下走了,后 面顾不到去关注全体学生和组织课堂纪律了,连评价总结也少了。总想挤 时间多上点内容,连 PPT都在省时间,一步到位,指名回答问题也是尽量 减少人数和次数,长话短说,结果事与愿违,越想快却越急越乱。 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