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罗玲
单      位 : 松坪学校中学部
上传时间 : 2021-06-15 18:43:02
27《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docx(72.6KB)
  • 浏览 : 2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0 0 类别 : 教案
26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 8个生字,会写“砌、牌”等 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词 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3.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4.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结合具体语境自主识字。“砌”应读 qì,不读 qiè;“颊”应读 jiá,不读 xiá。 “啸”右边的“肃”下面要先写两边的“丿、丨”,再写中间的“”和“、”。 阅读理解 充分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每个画面有什么不同。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 神态,感悟巨人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积累运用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尤其是花园里奇幻的景象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第 2 自然段,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描写了花园的可爱;再如,第 7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方 法描绘了巨人的花园被寒冬笼罩的景象,这些都是进行语言积累的好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阅读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 2.搜集王尔德的资料,搜集有关童话的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读课文。 2.查找有关童话的资料,了解童话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硕、允”等 8个生字,会写“砌、牌”等 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词 语。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花园的变化和巨人态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 1 创设童话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情境展示:童话的城堡,一些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 2.导学: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3.小结:是啊,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 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活动 2 由题目激趣,了解作者资料 1.过渡: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篇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巨人的花园》。 2.学生齐读课题。 3.导思: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王尔德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出示作者资料) 课件出示 王尔德(1854—1900),生于爱尔兰一个医生家庭。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 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 “才子和戏剧家”。 他一生中只写过九篇童话,但每一篇都是精华,他的童话作品可以与 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媲美。主要作品有童话《快乐王子》,小说《道连·格雷的画 像》等。 操作指导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指导学生在质疑课题和 了解作者中学会学习并实现阅读中的自我快乐,增强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活动 1 检查预习情况,相机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同桌交流、识记生字 词。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自然段,再仔细读一读。 2.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丰硕 允许 砌起 覆盖 呼啸 一缕 搂住 脸颊 教师相机点拨: “硕”应读 shuò,不要读成suò。 “允”应读 yǔn,不要读成rǔn。 “砌”读qì,不读qiè。 “颊”读jiá,不读xiá。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硕 允 砌 覆 啸 缕 搂 颊 (1)结构分类法识字:“允、覆”是上下结构。“硕、砌、啸、缕、搂、颊”是左右结 构。 (2)加一加识字法识字:石+页=硕 石+切=砌 口+肃=啸 夹+页=颊 (3)形近字识记法识字:硕——砌 缕——搂 ①比一比“缕、搂”哪里不同。 ②“硕、砌”都是石字旁,都与石头有关。“砌”表示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黏合。 “硕”( )本义为头大,在古代的时候“硕”通“石”,形容坚固。在文中“秋天结 出丰硕的果子”中,“硕”表示又大又多的意思。 (4)歌谣识字法识字:缕、搂。 丝线一缕缕,小手轻轻搂。 木头搭阁楼,竹子编竹篓。 4.理解重点词语,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教师重点检查“柔嫩、丰硕”等词语的读法。 课件出示 柔嫩 丰硕 允许 禁止 踪迹 呼啸 始终 吼叫 自私 举动 脸颊 凶狠 拆除 (2)指导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活动 2 指导难写字、易错字的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说一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出示会写字的动漫,学生观察。 3.重点指导书写“牌”“啸”“颊”。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易错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牌”字的第十画是撇,左边“片”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 “啸”字的最后四笔是撇、竖、撇、点。 “颊”字的第六笔是点。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4.教师展评学生的书写,学生评议。 操作指导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孩子真正有时间把课文读通顺,并通 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检查交流中教给学生识记生字和理 解词语的方法。 板块三 梳理画面,自主探究 活动 1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读文思考:围绕巨人的花园,课文描写了哪些画面?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教师进行梳理,概括出三个主要画面。 预设:一是有孩子们玩的花园;二是巨人砌墙,赶走孩子们后的花园;三是孩子们从 墙洞中爬进后,万物重新焕发生机的花园。 4.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把他们赶了出去, 从此花园总是被冬天占领。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竟然就跟来了。但在花园最 远的角落里,一个小男孩爬不上桃树,角落依然处在寒冷的冬天里。巨人心软了,他把小 男孩抱起来,放到树枝上,整个春天都跟着来了。巨人拆除围墙,从此和孩子们一起在花 园里玩耍、生活。 活动 2 结合活动卡,指导自学 1.出示活动卡,明确学习要求。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花园和巨人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花园里的景象 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后 巨人的态度和 给你的感觉 醒悟前 醒悟后 2.试着概括花园的不同景象和巨人的言行变化,填入表格中。 3.小组内交流,结合相关语句,谈一谈自己找到的变化。 (1)组长带领组员,结合填写的活动卡进行交流。 (2)做好记录,派代表全班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巨人回来前,这是一个可爱而快乐的花园。 巨人回来后,花园里充满了凄凉。 巨人醒悟前,他把孩子们赶出花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蛮横、冷酷的人。 巨人醒悟后,他迎回孩子们,其实他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来概括巨人的花园发生的变化,梳理出三个主要画面, 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结合学生课堂活动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自主的氛 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悟。 板块四 总结设疑,布置作业 1.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是什么让巨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下节课 继续学习吧。 2.布置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操作指导 采用设疑式总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且为学生的深入阅读 起到了导航的作用。鼓励学生摘抄有新鲜感、优美的语句,丰富积累。 第 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花园奇幻的景象。 2.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3.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听写词语。 (1)教师听写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校对,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课件出示 柔嫩 丰硕 允许 禁止 踪迹 呼啸 自私 脸颊 拆除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巨人的花园里的哪些画面。 3.过渡:我们了解了课文中主要描绘的三幅画面,借助课堂活动卡了解了花园和巨人 态度的变化。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巨人的花园》,感受童话的奇妙。 操作指导 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巩固对 词语和内容的掌握,夯实基础的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 板块二 景象对比,感受变化 活动 1 感受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教师引导学生用下面的句式进行概括。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花园,你看,这里________________。 预设: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你看,这里的青草、花朵、桃树都是那么美丽。 这是一个可爱的花园,你看,这里的小鸟在唱歌,孩子们在快乐地游戏。 3.出示第2自然段,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 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我 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 (1)朗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你还想用哪些词语形容花园?(百花争艳、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3)你喜欢这个花园吗?说说理由。 (4)看图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一想文中的孩子们一边玩一边说了些什么。 4.把你的感悟带到朗读中,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用轻快、喜悦的语气来读出花园中 洋溢着的快乐和自由。 活动 2 感受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景象 1.过渡:巨人回来后,赶走了孩子们,花园怎么样了? 2.学生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景象怎样? 3.教师出示段落,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春天来了,乡下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 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没有孩子们的踪迹;桃树也忘 了开花;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可是一看见那块布告牌,就马上缩回到 地里睡觉去了。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他们嚷道:“春天把这个花园忘记了,我们一年 到头都可以住在这儿啦!”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他说:“这是个好地方 我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玩。”于是雹也来了。他每天总要在屋顶上闹三个钟头,然后又在 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 (1)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花园里只有冬天了) (2)小鸟为什么不肯在花园里唱歌?桃树为什么也忘记了开花?(因为那里没有孩子们 的踪迹) (3)哪些事物高兴起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突出花园的寒冷与凄凉) 4.指导朗读“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用力跑”,语速可以稍快,读出“雪、霜、 北风、雹”等事物的兴奋,同时,可以加入惋惜的语气,更好地表现出他们给花园带来的 荒凉。 5.小结写法: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每一个事物都活生生的,创造出了丰富而奇 丽的童话情境。 课件出示 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雪、霜、北风、雹”的肆意横行,写出了巨人花 园的寒冷与萧条的景象。 活动 3 感受孩子们从小洞爬进花园后的景象 1.默读第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2.师生交流。 (1)孩子们从小洞爬进花园后景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件出示 孩子们都坐在桃树上,桃树开花了;小鸟也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伸出头 来。小孩子挨不到的桃树,仍满身盖着雪和霜,树顶上北风吼叫。 (2)这样的景象对比说明了什么? 课件出示 通过强烈对比,有力地说明了有孩子们的地方才有春天,才有欢乐。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操作指导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在画面对比 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体会。 板块三 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活动 1 体会砌墙时巨人的形象特点 1.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默读。 课件出示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 一块布告牌: 禁止入内 违者重惩 2.说一说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师生交流: (1)这段话是对巨人的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从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巨人孤傲、自私) (3)从巨人“自言自语”的话及砌墙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巨人蛮横、 自私及内心深处非常孤独)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5.教师小结:这段话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了巨人的孤傲、自大、蛮横、自以为 是及内心深处非常孤独。 活动 2 体会巨人态度的变化 1.巨人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课件出示 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 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 (1)引导学生抓住“心也软了”“后悔”体会巨人后悔的心情,感受巨人内心的善良、 温柔。 (2)读出巨人后悔、难过的心情。 课件出示 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3)抓住“轻轻”“静悄悄”“悄悄”等词语体会巨人对孩子们的爱。通过巨人拆除围 墙的行为,体会巨人的醒悟和善良。 (4)指导朗读,用轻柔的语气,读出此时巨人的温柔与善良。 2.体会巨人态度变化的原因。 (1)巨人看到的奇妙景象。 课件出示 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 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①巨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想些什么呢? ②指导朗读。用轻松活泼的朗读展现花园里出现的生机与美丽。 (2)巨人看到的奇怪现象。 课件出示 这是花园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手还挨不到 树枝,只好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这棵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雪和霜,北风还在 树顶上吼叫。“快爬上来,孩子!”桃树一面对小男孩说,一面尽可能地把树枝垂下去, 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 ①如果你是巨人,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小结:角落里的情景和其他地方的奇妙景象形成了对比,正是小男孩唤醒了巨人的 善良。 (3)巨人感受到的幸福。 课件出示 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 样凶狠了,也都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3.小结:小男孩那带着爱与温情的一吻,彻底融化了巨人心中的坚冰。这是多么令人 感动,多么温暖的画面哪! 操作指导 结合学生课堂活动卡,抓住巨人态度的变化,品析对巨人的细节描写,通 过反复研读找到重点的词语去体会。通过角色体验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情节画面 对比朗读等方法,在朗读中感受巨人形象的变化。 板块四 感悟道理,练笔拓展 活动 1 感悟文章主旨 1.巨人的自私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 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结尾巨人说的话。 课件出示 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3.你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不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4.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5.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是啊!“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 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活动 2 练笔中深入体会主题 1.完成小练笔: 课件出示 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对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 2.交流小练笔,体会童话故事的奇妙和结局的美好。 操作指导 让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与人分享快乐”的种子在学 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切实得到情感体验。注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 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以生动浅显的语言、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夸张独特 的表现手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对童话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也正因为如此,如何 让学生在感受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显得尤为重要。《巨人 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部重要作品,文章揭示了“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深刻道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 预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漂亮的花园。于是,我以标题中的“花园”为 切入点,通过放映图片和让学生朗读描写花园四季景物的句子,使学生对这个漂亮的花园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读、感悟能力。这则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 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课文中有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前后花园情景的对比, 巨人前后态度的对比等。学生通过对比,反复品读,边读边感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了 巨人的花园冬天时的荒凉与冷清,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孩子进入花园后的热闹场景, 体会到了巨人态度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个人认为答案不一定要拘泥于“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有同学说“人不能太自 私”,或者“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要学习巨人知错能改的精神,而不能学习其 自私、冷酷的品质”,这些回答均有一定的道理,我觉得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自主阅 读感受,不强求答案的一致,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巨人的花园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花园和巨人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花园里的景象 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后 巨人的态度和给你的感觉 醒悟前醒悟后 ★活动建议 1.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课文,试着概括花园里的景象和巨人的言行变化。 2.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朗读、对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巨人的花园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借助工具书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允许(  )   砌墙(  )   硕果(  )   覆盖(  ) 脸颊(  )   海啸(  )   禁止(  )   拆迁(  ) 2.根据提示,把本课的生字工整地描一描。 3.读课文,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声地斥责。(    ) (2)许可。(    ) (3)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 内容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  ) 2.巨人挂出的布告牌上写着:禁止在花园里玩耍。(  ) 3.最后,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玩耍。(  ) 资料搜集 搜集本文作者王尔德的资料。 阅读质疑 1.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松坪学校中学部
    罗玲 2021-06-15 18:43:0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