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1-22 17:31:39
【第一讲】S-T分析方法.pdf(3.41M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第 16 页
第 17 页
第 18 页
第 19 页
第 20 页
第 21 页
第 22 页
第 23 页
第 2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http://www.tocop.cn 2 记号体系 分析方法 编码体系 分析方法 http://www.tocop.cn 3 编码体系分析方法通常是根据认知理论、教学理论 以及专业课程等知识,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公共对话 进行信息编码,以实现隐性知识外化,产生能用于分析 教学过程新知识的一种课堂观察分析方法。 定 义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1 描述构建教学质量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2 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信 息 编 码 http://www.tocop.cn 4 n一般编码体系的信息编码有两个基本目标:(1) 描述构建教学质量,这通常与课程标准有直接关 系;(2)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因此, 针对对话的信息编码包括两方面的任务,既要对 教学的结构进行编码,又要对教学过程中实时发 生的事件进行编码。 n在课堂中的对话可分为公共对话和私人对话两 种。公共对话定义为教室内每个人都能听到的对 话,私人对话则仅涉及到教师和个别学生的对话。 在编码体系分析方法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公共 对话。 http://www.tocop.cn 5 n S-T分析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编码体系分析方法,很简单,却很具 有代表性; n S-T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教师教学性格的教学观察与分 析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评 价,判断课堂教学性格,获取具有共识的、客观的信息; n S-T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被称为 T行为)和学生行为(被称为S行为),进行两个维度的编码, 描述课堂的基本结构与实时发生的事件来观察分析课堂教学的 质量与特征;仅对教师T行为和学生S行为进行2个维度的分析, 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客观性和可靠性。 http://www.tocop.cn 6 3 2 1 可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能够直观表现课堂教学性格的 教学分析方法 获取具有共识的、客观的信息 n S-T分析方法作用 http://www.tocop.cn 7 n 一、行为类别的定义 T行为:教师的讲话行为(听觉的);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行 为(视觉的)。具体表现为:解说、示范、板书、利用多种媒 体进行展示、提问与点名、评价、反馈等。 S行为:学生的发言 、思考、计算 、记笔记 、做实验或写作 业 、沉默、混乱等 类别 定义 T行为 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 S行为 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 http://www.tocop.cn 8 n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 S-T分析方法采用定时采样法记录教学过程中的T行为和S行为, 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观察的内容进行采样,并根据样本点 的行为类别,以相应的符号S或T计入到规定的表格中,由此构 成S-T数据序列,或简称S-T数据。 在收集S-T时需注意: 1、定时采样,即采样间隔为一定值; 2、采样的数据:应该包括采样的时刻和行为的类别。 每次进行采样时,都是在时间点采样,而不是在时间段内采样。 http://www.tocop.cn 9 S-T图的描绘方法: u 纵轴为S,横轴为T,分别表 示S行为和T行为的时间。 u 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将 实测得到的S、T数据顺序地 在S轴、T轴上予以表示,直 至教学结束。 S行为 T行为 http://www.tocop.cn 45 。 45 。 S行为较多 T行为较多 S-T图的斜率能看出什么问题? 10 http://www.tocop.cn 设置了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练习等) 11 http://www.tocop.cn 12 1、Rt和Ch Rt —— 表示T行为占有率,即T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Rt=N T /N N:行为采样总数;N T :T 行为数 Ch —— 表示行为转换率,即T行为与S行为间的转换次数与总的行 为采样数之比。 Ch=(g-1)/N g:连数,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1个连 http://www.tocop.cn 13 例:采样样本总数N为10,样本序列为: T T S S T S S T T T 求: Rt和Ch。 解:从样本序列中可知,N T =6, 则Rt=N T /N =6/10=60% g =5,则Ch=(g-1)/N=(5-1)/10=40% http://www.tocop.cn 14 2、 Rt-Ch图 由Rt的取值范围: 1 ≥ Rt ≥ 0 和 Ch的取值范围: 1>Ch >0可 以得出Rt-Ch图: 其物理意义为: Rt教师活动多; Ch 师生互动多。 由此,可以将教学模式划分为4种: § 练习型: Rt, Ch ( Rt ≤ 0.3) §讲授型: Rt  , Ch  ( Rt ≥ 0.7) §对话型: Rt 居中 , Ch  ( Ch ≥ 0.4) §混合型: 0.3 < Rt < 0.7 , Ch < 0.4 适用条件:50分钟的教学,采样间隔为30秒 教学片断长度 采样间隔 45分钟 30秒 15分钟 10秒 不足15分钟 5秒 Rt-Ch 图 0.3 0.7 0.4 http://www.tocop.cn 15 n 横轴Rt表示教师行为占有率 n 纵轴Ch表示师生行为转换率 对话型: Ch ≥ 0.4 练习型: Rt ≤ 0.3 讲授型: Rt ≥ 0.7 混合型: 0.3 < Rt < 0.7 nS-T分析方法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S-T 图 Rt-Ch 图 0.3 0.7 http://www.tocop.cn 16 √ × 练习型 http://www.tocop.cn 17 √ × 对话型 http://www.tocop.cn 18 × 讲授型 √ http://www.tocop.cn 19 √ 混合型 × http://www.tocop.cn 20 让5名新手教师共同 备课,讲授数学中的同 一内容(集合),但在 不同的班级讲授。 其中,P为计划模式, 1-5分别代表5名教师 的实施结果。 http://www.tocop.cn 21 信度系数: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 学者DeVellis(1991)认为: 0.60~0.65(最好不要); 0.65~0.70(最小可接受值); 0.70~0.80(相当好); 0.80~0.90(非常好)。 http://www.tocop.cn 22 5、小组共同填写一份完成 “ ” 。 活动时间:15分钟 http://www.tocop.cn 23 请将您的数据采集单拍照上传 作答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主观题 10分 http://www.tocop.cn 24 http://www.tocop.cn 25 http://www.tocop.cn 26 S-T曲线图 S-T曲线靠近T轴。判定为:是以教师行为为主的课堂; S-T曲线靠近S轴。判定为:是以学生行为为主的课堂; S-T曲线接近45度: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均衡的课堂; S向断层:判定为:课堂出现学生的连续学生活动时段; T向断层:判定为:课堂出现教师的连续性讲授; 课堂上明显经常出现师生对话,但是却连续采集到T行为,为 什么? 判定为:学生进行了认知记忆性回答、机械判断是否、被打断 回答、教师代答、简单的齐答等看起来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参 与的浅表性、被动性特征显著;或需要减小采样时间间隔。 http://www.tocop.cn 27 Rt-Ch图 Ch>0.4:教师主导了教与学 的进程,学生经常呼应教师, 也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Rt-Ch 图 0.3 0.7 0.40 Ch<0.4:则分为三种情况。 Rt<0.3:学生行为为主的练 习课,或是主动探究课堂。 0.3<Rt<0.7:教师、学生两者都出现了明显的连续活动时间。 既有教师的持续讲授或演示性引导,学生也获得了较长而且连 续的学习时间。 Rt>0.7:仅有教师的连续断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 http://www.tocop.cn 28 例如,可以针对同一位教师的不同知识点的教学录像进行抽样, 然后利用Rt-Ch图、课堂观察田野笔记及记号体系综合进行对比分 析研究,最后给被观察的老师提出更科学更全面的教学改进建议。 nS-T分析方法的应用1: (a)数学概念课的Rt-Ch图 (b)数学活动课的Rt-Ch图 http://www.tocop.cn 29 例如,还可以针对本校校本研修团队中的多位教师的某一种相 同常态课课型的教学录像,观察所获得的数据特点,寻找本校校本 研修的突破点与教师们的共性问题,然后再依据课堂观察田野笔记 及记号体系所获得的研究结果,聚焦本校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 nS-T分析方法的应用2: http://www.tocop.cn 30 绝大多数课都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只有一节课是讲 授型。这说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 学生参与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平均值达到了53%。 师生行为的转换率较低,仅为0.19,这说明课堂中师生 的互动 。 例如,还可以针对本校校本研修团队中的多位教师的某一种相 同常态课课型的教学录像,观察所获得的数据特点,寻找本校校本 研修的突破点与教师们的共性问题,然后再依据课堂观察田野笔记 及记号体系所获得的研究结果,聚焦本校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 nS-T分析方法的应用2: http://www.tocop.cn 31 例如,还可以针对本校校本研修团队中的多位教师的某一种相 同常态课课型的教学录像,观察所获得的数据特点,寻找本校校本 研修的突破点与教师们的共性问题,然后再依据课堂观察田野笔记 及记号体系所获得的研究结果,聚焦本校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 nS-T分析方法的应用2: http://www.tocop.cn 32 例如,还可以针对某一学科开展大样本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分 析,发现该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特征。 nS-T分析方法的应用3: 抽样的128节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模式散点图 http://www.tocop.cn 抽样的128节高中 数学课的教学模式散点图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行为特征: n 课堂行为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对话特征。 n 课堂对话行为出现了高频率与浅层次的 特征。 n 尚未出现显著的以学生的观点引领和发 展课程的教学行为特征。 n 建议高中教师以课堂对话问题类型设置 及对话发起者的改变为切入点,实施课 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n 建议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理 论与实践。 n 建议开展有关生成性课堂的实施策 略的研究与实践。 例如,还可以针对某一学科开展大样本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 分析,发现该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特征。 nS-T分析方法的应用3: http://www.tocop.cn 34 优点: n 易于学习和利用,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记录一次教师或学生的行为,研 究信度较高。 n 由于只有两种编码,所以大大减少了编码的模糊性,提高了研究的客观 性和可靠性,研究效度较高。 缺点: n 容易忽略课堂中的关键事件,因此往往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未来发展: n 应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从案例分析扩展到大型课堂教学录像数据库的 研究与管理,是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http://www.tocop.cn 3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1-22 17:31:3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