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个人信息表
姓名 王彤彤 本
人
近
照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校
教龄 1.5年
职称/职务 初级教师
教育信念 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已在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任教一年半有余。热爱教育事业,
尊重教育事业,有着一辈子做好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 机车启动 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机车两种启动方式下的受力及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措施
分析机车两种启动方式下的运动过程
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分析全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中并没有过多叙述这部分内容,但该内容却是功率中的高频考点,
该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练习不断强化加深。
教学资源使用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给出机车启动模型,引
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受力
分析开始探究。提问学生
受力分析结果。
针对机车启动前提条件受
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处理
本节内容的基础。
提出问题
解析公式
提问:牵引力和速度,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本节最基本
公式P=Fv
带领学生回顾公式 P=Fv
中的各物理量的意义。并
强调关系式中的瞬时性。
回顾物理量的意义 强化对公式 P=Fv
的理解
课堂练习 一辆汽车发动机额定功
率为 60kW,汽车匀速行
驶在水平公路上,受到
阻力 1000N,此时发动
机输出功率为 30kW,求
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思考并解题 引发学生思考:
题中出现了两个
功率,各自是什
么含义,公式中
应该代入哪一个
进行求解
新课教学 根据例题解释额定功率
与实际功率的区别,结
合公式 P=Fv 的瞬时性,
应代入瞬时输出功率,
即实际功率。
学生常混淆额定
功率和实际功率
的含义,通过例
题引发思考,深
刻体会二者区别
介绍机车启动两种方式:
恒定功率启动;
恒定加速度启动
以例题形式呈现恒定功
率启动方式:汽车发动
机保持输出功率等于额
定功率 P 额启动,行驶中
受到阻力恒为f,分析启
动后的运动状态,并画
出v-t图像。
思考与讨论 给予学生时间自
行分析,加深理
解
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补充分析全
过程并画图像
学生回答
画v-t图像
加强巩固以恒定
功率启动全过程
课堂练习 汽车发动机保持输出功
率等于额定功率 P 额启动,
行驶中受到阻力恒为f,
经时间 t 后开始匀速,
匀速前发生位移 l,求
启动过程的最大速度及
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
思考并解题 通过本题加深理
解该启动过程。
并借此题强调求
解变力做功不可
用W=FL
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以恒定加速
度启动的运动过程
待学生思考后给予全面
解答
分析并作图 该启动方式在上
一种基础上提高
了一点难度,但
有了前一种启动
的分析基础,引
导学生自行分析
课堂练习 质量为 m的汽车开始启
动时保持加速度 a不变,
行驶中受到阻力恒为
f,已知发动机额定功率
P 额,经时间 t 后开始
匀速。求最大速度、匀加
速阶段的时间、末速度及
匀速运动前发动机做的
功。
思考并解题 由此题总结规律:
两种启动方式最
终匀速的速度求
解相同;第二种
相较于第一种多
出一段匀加速运
动,此段可以求
解末速度,时间
及位移;再次强
调求解变力做功
不能用W=FL
课堂小结 归纳两种启动方式的规
律。
思考并归纳总结规律 帮助学生梳理本
节内容思路。
练习与巩固
思考与拓展 汽车上坡时为何要减速行驶?
说明:请详细填写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围绕教学目标形成的问题系统的设
计,示例供参考。
教学问题设计支架示例
本节课教学问题系统设计
环节一教学目标 情境引入
核心问题一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牵引力和速度,
二者之间有什么
关系。
环节二教学目标 新课教学
核心问题二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课堂练习 1中,
为什么要将输出
功率代入到公式
P=Fv中求解。
以恒定功率启动
机车将如何运动
环节三教学目标 加强巩固
核心问题三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若以恒定加速度
启动,分析全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