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促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南山三期)
问题化教学设计模板
所在学校 育才中学 授课教师 陈家晓
学科(版本) 化学人教版 年级 高一
章节 第一章物质及其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
课例名称 离子反应
教学环境 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并归纳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
心素养;
2、通过事例,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及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
“微观探析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难
点
措施
1. 教学重难点: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离子共存
2. 突破教学难点的措施:借助电导率测试手段和实验手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已经清楚电解质和非电解
质的概念,另外已经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
下能发生电离,熟悉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学生已经通过完成《课程新坐标》预习了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资源使用 PPT、导学案、实验手段
教学过程
深圳市南山区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促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南山三期)
教学流程(此栏中子表格的具体格式非固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动):
核心问题设计情况
环节一
教学目标
离子反应的概念
核心问题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问题探究一:
以 H2SO4 与
BaCl2溶液反应
为例,请你分
析反应前后溶
液中的微粒行
为。即猜想混
合后哪些微粒
间发生了哪些
反应。
问题一的思考
问题串:(1)
硫酸和氯化钡
溶液中,各含
哪些离子?
(2)若 将
上 述 两
溶 液 混
合 , 离
子 会 发
生 怎 样
的变化?
(3)如 何
设 计 实
验方案,
验 证 你
的推测。
问题探究二:
稀硫酸与碳酸
钠溶液之间的
反应,是哪些
离子间发生了
反应?如何设
计实验证明之。
环节二
教学目标
离子反应的本质
核心问题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从溶液中离子
数量角度分析
以下两个离子
反应,你发现
什么规律?
H2SO4+BaCl2=
BaSO4↓+2HCl
H2SO4 + Na2CO3
= Na2SO4↓ +
2NaCl
环节三
教学目标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核心问题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实验探究一:
如何判断稀盐
酸与氢氧化钡
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二:
Ba(OH)2 和
H2SO4溶液的离
子反应是 Ba2+
+ SO42 - =
BaSO4↓、H++
深圳市南山区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促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南山三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从生成沉淀、生成气体两个反应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何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
式,进而通过思考两个反应在前与后的离子变化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再通过传感器手
段让学生理解氢氧化钡与盐酸、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过程的电导率变化,进而结合客观
事实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原则。最后在练习中巩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
要点。
整节课,从有明显现象的实验到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给学生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
思想,并接触传感器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先进仪器对实验现象的可视化,培养实验素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