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三节,沿用本章的主线 v-t图象来作为切入点,方便学生入手分析。用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作为过渡,让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过程。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 v-t图像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 x=v0 t+ 12 a t
2 ,进一步
体会和利用物理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 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解决问题,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
应用价值
3) 了解v-t图像围成的面积即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提高应用数学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应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类型,比如说汽车的启动加速过程、刹车减速过
程,可以看成把汽车看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同学们先回忆一下,
【问题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问题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何?
一条倾斜的直线。
【问题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表达式是什么?
v=v0+at
我们说,物理是一门能用来预测未来的科学。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已知物
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可以求之后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除了预测速度,我们还关心物体
位移的变化情况。比如汽车在路口遇到红灯时紧急刹车,停止后是否越线。因此我们这节
课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我们先来看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看,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问题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如何计算?
它的速度乘以经过的时间。从图像上看,位移正好等于速度图像下方的矩形面积。矩
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里长代表时间,宽代表速度。
【问题2】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
速度为正值时,位移 x>0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表明物
体朝坐标系的正方向运动;速度为负值时,位移 x<0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
时间轴的上方。表明物体朝坐标系的反方向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在第一节“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小车在几个位
置的瞬时速度,如下表示:
【问题1】试着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估算出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答:假设小车从位置 0到 1,1到 2,每一段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公式,计算每一段的位移为初速度乘以时间,再累加起来。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估算:
X=0.38×0.1+0.63×0.1+0.88×0.1+1.11×0.1+1.38×0.1=···
【问题2】这种方法准确吗?
答:在0~0.1s内,小车的速度已经不是 0.38 m/s,而是在均匀的增加,如果按 0.38
来计算,会低估实际的位移。从 v-t图像看,刚才计算的是图中所示的面积。由于小车的
实际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只能粗略地表示位移。
【问题3】如何改进估算的方法?
答:分割时间,以更小的时间间隔对物体做测量和估算。物体在更短的时间内速度变
化更小,更接近匀速,可以较精确地表示位移。进一步推导,将时间轴无限细分,可以精
确地表示位移。
这是将物理过程先微分再累加的过程,体现了微元法的思想。在以后物理学的学习中,
会多次接触这种方法。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v-t 图像中图线与两轴所围的面积。
【问题 4】微元法能否运用到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中?
答:上面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具有一般意义,原则上对于处理任意形状的 v-t图像都
适用。任意直线运动v-t 图像的面积均表示质点的位移。除了求位移,以后还可以运用在
求变力做功等物理问题中。
【思考与讨论】我们前面证明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 v-t 图像中图线与两
轴所围的面积。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尝试多种方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方法一:梯形OABC的面积
梯形 OABC的面积公式 x=(OC+AB )×OA2
代入各物理量得: x=12 (v0+v t) t
v t 是未知数,使用公式 v t=v0+at 代入,
可得 x=v0 t+ 12 a t
2
方法二:将梯形分解为矩形和三角形,面积求和
梯形 OABC的面积 x=OA×OC+ 12CD×BD
可得 x=v0 t+ 12 a t
2
【总结】这就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从方法二容易看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两部分组成,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v0 t 加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
位移 12 a t
2 。这个位移公式虽然是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景下导出的,但也同样适用于
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是负值,速度变化量是沿负方向,图形面积为 v0 t−12 a t
2 。
如果初速度为 0,位移 x=12 a t
2 。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矢量的方向性可以在选定正方向后,用正、负来体现。方向与规
定的正方向相同时,矢量取正值,方向与规定的负方向相反时,矢量取负值。一般我们都
选物体的运动方向或是初速度的方向为正。
三、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选取了5道不同的类型题,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建构物理模型,应用公式解题。
【例题 1】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既要在航母上起飞,也要在航母上降落。
(1)某舰载机起飞时,采用弹射装置使飞机获得 10 m/s 的速度后,由机上发动机使飞机
获得 25 m/s2 的加速度在航母跑道上匀加速前进,2.4 s 后离舰升空。飞机匀加速滑行的
距离是多少?
(2)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时,需用阻拦索使飞机迅速停下来。若某次飞机着舰时的速度为
80 m/s,飞机钩住阻拦索后经过 2.5 s 停下来。将这段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此过程
中飞机加速度的大小及滑行的距离各是多少?
【提示】从以下问题思考
1. 题中有几个运动过程?如何取正方向?
2. 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是多少?知道哪些初始物理量?
3. 减速阶段的末速度是多少?求位移还缺什么物理量?加速度是多少?
【例题 2】一辆汽车以 1 m/s2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 12 s ,驶过了 180 m 。汽车开始加
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提示】已知加速度,运动时间和位移,求初速度。 v0= xt −
1
2 at
【例题 3】以 18 m /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 3 s 内前进 36
m,求汽车的加速度。
【提示】已知初速度,时间和位移,求加速度。 a=2 (x−v0t )t 2
【例题 4】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 16 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
汽车以 2 m/s2 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 5 s 末、10 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提示】刹车问题,要关注减速为0的时间。不能直接套公式。
【例题 5】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
系是: s=16 t−2 t2 (m ) 。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 C )
A. 6 m/s B. 4 m/s
C. 2 m/s D. 1 m/s
【提示】待定系数法的运用。结合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的运动可以看成反向从静止开始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简化问题。
考点 3:刹车过程中的位移计算
一辆汽车以 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面 40m处有紧急停车的危险
信号,司机立刻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5m /s2 ,求从刹车开始经过5s时
汽车的位移是多少?是否到达危险区域?
考点 4: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段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
于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公式推导过程:
引申:打点计时器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