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1-26 11:51:52
【第一讲】认识课堂中的问题.pdf(6.98M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1 2 13 2 3 13 2 寻路:认识问题化教学 出发:构建问题系统 4 什么是问题 问题意味着个体处于这样一种情境:对于面临的目标 或困难,试图解决它,但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现成的方法又 不能解决。这种情境称为问题情境(Problem-setting)。 起始状态:一组关于问题已知条件的描述; 目标状态: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障 碍:在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系列需要加以克服 的因素。 纽厄尔和西蒙(Newell&Simon,1972):问题虽然有简单或复杂、 具体或抽象之分,但每个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5 6,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 问题设计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格兰特.威金斯)。 。而教学问题 的设计能够为学习者预先构制聚焦教学思考的框架,使 教学进程朝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培养学习者思维技能 的持续发展。 锁定研究问题 6 评价 论证 判断 说出 价值 说出 写出 举例说明 复述 什么叫 做…… 计算 示范 解答 修改 设计 建议 改造 解决 方案 概述 解析 比较 转换 区别 推断 分类 分析 理解 运用 评价 创造 证明 分析 找原因 作结论 7 问题类型 是否有 唯一正 确答案 答案来源 思维特点 举例 记忆性问题 是 教材 聚合性思维  古希腊科学家毕 达哥拉斯对地球形 状有了新的推测, 让我们看看他看到 了什么现象? 推理性问题 是 教材 + 一定的分析 聚合性思维 通过实验你们小组 推断地球是什么形 状的? 创造性问题 可能有 教材 + 综合分析 运用发散性 思维提出多 样的解决方 案  想想怎样模拟这 个实验? 批判性问题 否 教材 + 质疑 批判性思维 地球是球体还是平 面?为什么? 8 9下列问题类型中,属于高阶问题的是() 记忆性问题 推理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 A B C D 提交 多选题 1分 问题类型 是否有 唯一正 确答案 答案来源 思维特点 举例 记忆性问题 是 教材 聚合性思维  古希腊科学家毕 达哥拉斯对地球形 状有了新的推测, 让我们看看他看到 了什么现象? 推理性问题 是 教材 + 一定的分析 聚合性思维 通过实验你们小组 推断地球是什么形 状的? 创造性问题 可能有 教材 + 综合分析 运用发散性 思维提出多 样的解决方 案  想想怎样模拟这 个实验? 批判性问题 否 教材 + 质疑 批判性思维 地球是球体还是平 面?为什么? 10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指向事实性问题, 如定义性问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学习者事 实性知识的获取 指向原理、法则、 逻辑等问题,如 推理性问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原理性知 识的获取 指向表示方法、 途径与状态,如 技能与流程性问 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策略性知 识的获取 条件发生变化可 能产生新结果的 问题,如假设性 问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创造性知 识的获取 苹果树是什 么种类的植 物? 为什么苹果 成熟后会从 树上掉到地 上? 怎样才能知 道一个苹果 的重量? 假如没有起 重机而只有 船和石头的 情况下,怎 样才能知道 一头大象的 重量呢? 11 12 下列问题类型中,属于高阶问题的是()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A B C D 提交 多选题 1分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指向事实性问题, 如定义性问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学习者事 实性知识的获取 指向原理、法则、 逻辑等问题,如 推理性问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原理性知 识的获取 指向表示方法、 途径与状态,如 技能与流程性问 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策略性知 识的获取 条件发生变化可 能产生新结果的 问题,如假设性 问题等。 该类问题的解决 意味着创造性知 识的获取 苹果树是什 么种类的植 物? 为什么苹果 成熟后会从 树上掉到地 上? 怎样才能知 道一个苹果 的重量? 假如没有起 重机而只有 船和石头的 情况下,怎 样才能知道 一头大象的 重量呢? 13 高阶 认 知 目 标 低 阶 认 知 目 标 14 15 作答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请 :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 。务必阐述您认为最精彩的 。(4分钟) 主观题 10分 16 作答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1.对方的案例分享中,对您最有启发的地方 有哪些? 2.请您归纳优秀提问的特质有哪些? 主观题 10分 17 问题/答案 具有 开放性 1 2 3 4 5 问题具有 启发性 问题能够 激活/整合 学生先前 经验 问题具有 挑战性 问题陈述 要清晰 准确 21 18 理解:课堂问题类型 3 出发:构建问题系统 19 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 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以培养学习 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 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和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 式。(胡小勇 ,2006) 20 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78)论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时说:“我们可以将每 一个陈述都当作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要 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 回答的那个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得到的正是这些“陈述”, 而没有机会“抓”住这些陈述所要回答的问题。造成 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等现象,难以 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1)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持久深入理解 21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用精心设计 的系列问题,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激发学生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与传统灌输式教学导致的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 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22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首先,思维与问题密不可分,思维起始于问题,并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其次,教师通过教学问题为媒介,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知 识与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例如: 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对应着四类知识,也对应着 学生不同思维能力发展: “是何”问题——学生在对事实知识回忆与再现的同时,促进 获取事实型知识; “为何”问题——学生在探寻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 关系的同时,促进获取原理型知识; “如何”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途径的同时,促 进获取策略性知识; “若何”问题——学生在新的复杂情境中,通过推断和知识 迁移等高级思维的同时,促进获得创造性知识。 教学法原理与条件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Jonassen,1997) n 适宜解决复杂问题; n 解决方案不唯一; n 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 来自现实经历的先前 知识; n 具有一系列精心设置 的问题,涵盖领域知 识与技能。 教育价值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问题教学法 教育价值 1 23 价值取向 效果比效率更重要,内部动 力比外部动力更重要 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 会自我指导、增强推理能 力和自我指导能力 教师 指导者、过程促进者 与元认知指导者 问题教学法适合用 于培养和提高高阶 思维技能,不适合 用来教授基本技能。 24 教育价值 教学基本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问题 设计 问题应该与现实相关 问题能够让学习 者参与建构过程 问题根植于 课程目标 问题在真实情境中 问题应该具有复杂性 问题是非良构的 问题具有先行组 织者 25 13 2 26 理解:课堂问题类型 寻路:认识问题化教学 27 指一种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简约 凝练了的、指向于目标有效达成的学习问题 集合,并且这种集合不是体现为问题的静态 罗列,而是表现为动态的、逻辑化的问题联 结。 28 一个问题系统的形成从问题本身来讲,需要以目 标达成为前提,综合考虑问题类型的丰富性,单个问 题的不可替代性,问题数量的合理性,不同知识、认 知维度的问题为有效达成目标在比例上的科学性。 01 问题集 (发散思维) 02 问题链 (线性思维) 03 问题矩阵 (系统思维) 29 问题集: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要素或思维的 结构模型,形成的一系列结构稳定的教学问题 的集合。(发散思维) 主题 分支 分支 分支分支 分支 30 阅读 理解 自 省 性 洞察性 浅 释 性 赏析性 移 情 性 为何喻月色而不是 月亮?既然是游记, 为何写景只有一句? 你怎么看待苏轼身闲 心不闲的人生抱负? 究竟愿不愿做闲人? 苏轼为何而游? 又为何选择夜游? 和谁一起游? 游中看到了怎样 的景色? 将睡未睡,为何睡 不着? 深秋之夜,为何又 欣然起行? 你有过苏轼般的无奈吗? 这样的无奈会给你带来 怎样的人生思考? 31 问题链:根据问题的层次或推演过程,将 知识转换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 教学问题。(线性思维) 32 是 何 概念性知识 新知的本质属性和 特征是什么? 为 何 如 何 若 何 概念的原理是什么? 背后有什么样的依据? 原理性知识 新知如何应用? 怎样解决问题? 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 迁移性知识 若对问题变式, 情况又会怎样? 33 33 是 何 情境创设: 三角形的外角从哪里来? 概念学习: 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有什么特征? 为 何 如 何 若 何 探究活动: 为什么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 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应用练习: 怎样研究三角形外角的特征? 如何射门不易射偏? 迁移拓展: 假如两个球员的位置变动后, 怎样射门不易射偏? 34 问题矩阵是指根据问题的类型、层次,可形成 各种类型的问题二维表,通过把问题双向定位形成 问题集合。 35 目标层次 是何 如何 为何 若何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36 关于天气的话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记忆 天气状况的种类有哪些? 被疏散者是指什么人?在他们身 上发生了什么事? 理解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天气状况?孩子为什么从城市撤离? 应用 气候如何影响我们? 成为一个被疏散者后会是什么样 子? 分析 气候变化给世界带来了什么问 题? 人们在疏散时,可能会遇到哪些 问题? 综合 写一首关于气候的诗歌 如何更好地组织疏散? 评价 你如何看待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请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方情况 进行评价? 37 是何问题 为何问题 如何问题 若何问题 老问题 新问题 疑难问题 发现问题 38 39 “内容/单元/基本问题”分类法: 问题直接与学习内容有关,涉及事实 内容,有明确答案; 认识内容问题基础上,通过情境问题 引导学生对特定论题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和维持学生学 习兴趣,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 指向课程内容核心、更深层次和脱离 具体情境的一般性问题,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 40 小学品德与社会《感谢社区服务者》 41 作答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以某节课为例,选择相应的问题设计支架, 进行问题系统设计。 主观题 10分 42 作答 正常使用主观题需2.0以上版本雨课堂 42 主观题 10分 n 问题本身是问题化教学成功实施的至关重要 的因素(Duch,2001)。 n 教师在问题化教学中的主要责任是:促进学 习者思维,或推理技能,或元认知、或批判 性思维的发展( Barrows ,1992)。 43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1-26 11:51:5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