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sic Concept of Non-finite Verbs》教师自我反思
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 李慧娟
一、“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
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难点。虽然职高考的英语相对简单,但基于学生
基础弱的现实,教学设计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适量的知识,恰当的难度,积极的鼓励都可以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故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围绕着非谓语动词的概念反反复复设计活动。即使通过分析句中谓语
动词/系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得出非谓语动词就是不做谓语的动词,但教师不直接告知
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句子结构来进行自我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
时,老师再把生硬的概念和结构告知学生时,他们不会随意地拒绝接收。找出句子中的非
谓语动词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给不理解的同学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学
习。当学生习惯于通过句子结构判断谓语动词时,能够分析简单的真题,这将给他们带来
极大的学习信心。阅读短文找出非谓语动词的活动更适合于基础好的同学,当教师提出对
准确率的要求时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近几年高三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对英语语法内在的逻辑的架构,于是当
复习课程进行到复合句部分时,大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力不从心,听见了但是不知道自己
听到了什么,无法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成绩较好的学生中亦有一部分靠着以前积累的语
感混过了一场场的考试。鉴于非谓语动词知识内容较多,满堂灌让老师和学生都会非常疲
惫。在这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作为老师设计非谓语动词课程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可以在面
对接下来大量的知识点时心中有框架。从而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并方便学生在日
后的练习中能够自己通过建立起的知识架构按图索骥。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久违的高二课堂,一样的语法课,完全不同的体验。授课班级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
学生性格活泼且乐于和老师互动。课堂能顺利进行,大部分同学能够完成基础的教学目
标。如本节课中能掌握非谓语动词的概念,记住非谓语动词的三个基本形式和否定式。四
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能够运用概念,掌握做题的方法,举一反三。个别同学能够猜想到接下
来可能会按照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充当的不同成分来进行学习。
学生在课堂中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在走神时习惯地大声回应老师“听不懂”、“不
明白”。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当学生给予消极反馈时,教师重复提问或讲授能
够有效地抓回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得到更多学生积极地反馈。摸清这种情况后,为了给学
生打好一轮复习的基础,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课上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解决学生的
“真假”疑问,即使有时不能完成教学设计中的激活学生思维的提高内容。只要学生开始
学、愿意学,课慢慢地总会讲完,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总体来说教师对课堂完成度满
意。
三、关于教学问题设计
本课设计为日常教学设计,无课堂教学行为数据。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逻辑,课堂中的提问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不能为了问
问题而问题,怎么问学生会更好接收到教师的意图,在什么时候问学生会觉得合理,问什
么能够有助于他们提高思维能力。问题设计得过于刁钻就会让学生陷入想回应但不知道该
说什么的尴尬之中,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就会让学生用惯性敷衍教师,无法得到提高。
在一段时间培训后,本节课教师尝试加入四个核心问题将教学设计串联起来。实践
中,教师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整理如下,首先,应该把核心问题在 PPT中持续展示,便于学
生理解当下教学活动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备课时可以尝试准备
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避免学生无法给出某个问题答案时就结束问答。教师可以利用提
前设计好的问题串,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的知识,同时将其运用至需要回答的问题上。然
后,教师应该为每个核心问题准备好精炼的答案,便于学生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不能只顾一时的理解,下课铃一响就还给老师。最后,教师应该适当减少使用是何问题,
过多的是何问题容易给教师一种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点的错觉。
精妙的问题不仅能适当地减轻教师的讲授负担,更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此次问题教学设计仅仅是一次新尝试的开始,希望能在日后的教学中多实践、多练习、多
反思,去打造师生都欢喜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