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师自我反思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 黄天妮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载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
提高为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生成,自悟自得。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小品。全文仅 159字。结合
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教学要求,我将教学重点设计为:1.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和字词替换,感悟张岱利用白描手法创设的意境
美,赏痴景;3.通过品赏关键词句,探究张岱湖心亭看雪的境界,说痴人,话痴行。
通过初中两年的文学文化积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因此,我的课堂选择课前检测和随文而教的方式落实字音字形及字句翻译,将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
在文本理解方面,学生能够迅速定位到张岱的“痴”,结合教师抛出的“什么样子的
人算痴人”的问题以及“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更定”“独往”这些关键词句,学生
能够完成对张岱“痴行”的理解,感受人物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情怀。同时,学生能够
结合文中有关雪景的白描,完成对雪天一色的“痴景”的解读。
但是,学生在统揽全文时容易忽略“与”以及量词的使用。因此对于小大之境的比
较,作者看雪的心境不甚了然。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使用了朗读法、比较鉴赏白描
法,通过更换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张岱笔下苍茫、孤独的雪景,理解他天人合一的境界,
“吾生须臾”的感慨。
本次课程教学活动丰富,四何问题的涉及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达到了由浅
入深的要求。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对文本的记诵。虽然设计了朗读,但并没有就此引导学
生在课堂上将这篇小品文背诵下来。因此,在下次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
简教学内容,争取在课堂上达成记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