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play number games!》教师自我反思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中 申思
2020年 9月 23日,我作为参与南山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项目(以下简
称 COP 项目)的一员,在我校上了一节英语学科研讨课《 Let’s play number
games》。本课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法内容为依托,
围绕着数词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了语法知识的巩固与听说练习。
第二单元的语法知识是数词,包括基数词、序数词以及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表达式。
这样的知识点虽然不作为学生中考的重难点,却渗透在平时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听力、阅
读、语法填空等学习材料中都会遇到,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掌握后,也有利于他
们进行跨文化的交际与学习活动,因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曾教授过《英语游戏》校本
课,领略过孩子在游戏中的投入与兴趣,也印证了游戏后孩子确确实实能掌握相关的知
识,所以我决定也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数字的听说读写技能。
课前,学生们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基数词、序数词的拼写、读法及基本用法,也学了两
种基本的运算表达式,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运算的表达不是非常熟练,
所以就将此作为这节课的难点。另外,由于数字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拉近英
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距离;为了强调数字的重要性,我将“巩固各个场合各类数字的表
达”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重难点确定后,我设立了四个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听力练习了解生活中用到数字的
场合并熟悉相关的提问回答方式;2.学生通过玩数“7”游戏熟悉巩固基数词和序数词;3.
学生通过数学大师的游戏巩固数字加减乘除的表达;4.学生通过听短文写数字综合运用关
于数字的各种技能。这四个教学目标分别由四个游戏来实现:The best ears, Special 7,
The maths king, Write them all.这四个游戏首尾呼应,涉及了数字在各场合的应用,
第二个聚焦基数词序数词的区别,第三个着重练习了运算表达式。
由于COP项目聚焦教学问题系统地设计,在四何问题(是何,如何,为何,若何)中
提倡教师在课堂中多设计能引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创造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所以如何讲教
学目标、游戏化的方式与各类型问题相结合成了我设计这节课最大的挑战。从最开始的只
有 2个推理性问题和 1个创造性问题的第一版设计到有 9个激发高阶思维的问题的最终版
设计,我体会到了教学设计,尤其是问题设计的乐趣,也让我对数词有了更深层次的思
考。
研讨课现场,在我明确的指令和清晰的引导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竞争的
方式,积极踊跃,兴趣盎然地参与着一个个游戏。每完成一个游戏,我们都会进行简短的
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两个作业:第一是制作一份英
文版的“九九乘法表”,第二是一个图文数结合的思考谜题。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
将课堂技能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的应用。
课后,COP项目团队以极高的效率,用极其精准的数据对我的这堂课做了分析与评
价,并给我提了相关的改进意见,令我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诊断分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效、真实、客观、科
学”。首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采集是与课堂同步进行的,课程一结束,数据就同步
生成。其次,师生的互动,对话的深度,提问的类型与次数等等各项数据都是基于课堂表
现全面真实地呈现出来。再次,数据的好处是不受任何主观情感或者个人偏好的影响,实
事求是,非常客观。最后,以这些反映实际课堂教学行为的数据为依托,就能够科学地给
课程定性、定量,从而提出改进意见。
根据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我的课以“游戏化、问题意识、大输入大输出”为关键
词,有四个精彩之处:第一,学习活动的设计有梯度,能够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二,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控场能力强;第三,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最后,整
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清晰的问题设计意识。整堂课师生的交互频繁有条理,既保证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又保证了语言、文字的输出。在课堂评价方面,有一个亮点是“非言语回应”
占比大于全国常模数据。这归功于我的一个妙招:课前我给学生们准备了木签,但凡是能
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孩子都可以从我这里拿到一根木签,不同的木签代表不同的数
字,课后哪个组的木签数字之和最大即为胜者。孩子们很快就被这种评价方式吸引了,上
课参与度非常高。
但由于听说课型的限制,整堂课有几个可以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从教学目标的的设计上,不能只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要照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
实,增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学习语
篇材料以及学习游戏活动的选择上要动脑筋、下功夫,可以与时下热点紧密联系起来。第
二,在课堂中要加强对听说策略的指导,先教会孩子怎么听、听什么,再让他们去练习和
感受;第三,既然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就要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将部分学习任务下
放到小组,通过大家的互帮互助以及分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度。
如果再让我上同一节课,结合课堂观察数据和教学目标,除了上述可以改进的地方
外,我希望我的问题设计更合理的优化,既能创设情境,搭好台阶,又能促进学生的深度
思维,最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时间、有机会去表达,去发挥。让他们不仅能完
成基本的听懂信息,获取知识,记录要点,还能归纳总结,转述讲解,最好能让他们产生
疑惑,从而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另外,通过设立不同难度的任务,照顾到在课堂中不那么
积极主动的孩子,想方设法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去。
经过这次项目,我对课堂行为大数据的分析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觉得对改进教
师教学有不小的帮助。但由于课型的不同,相关数据也一定会有所区别,是否所有的教学
都要以问题为核心,或者项目提供的改进方案是否过于理想,不容易实现,都是我想继续
跟项目组探讨和请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