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与旋律》教师自我反思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 龚璐
这堂课以节奏和旋律为题,贯穿“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研读课标,需把握住三大核
心问题,分别是化解角色冲突的方法、小群体的正面作用和小团体的不良影响。搭建三大
核心问题设计的框架,以四何问题为辅助,注重核心问题的情境性和探究性,以及子问题
的启发性和协调性。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突破课程重难点,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
中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
整个课程以学生生成为主,老师引导为辅,重难点问题得到充分讨论和有效解决。在
课堂第一部分,学生在“小慧案例”的情境中代入自身,就其角色冲突和班级事件进行有
理有据,视野有小有大的透彻研讨,顺利攻破本课的重难点问题。此外,第二部分以对比
鲜明的两个正反案例凸显了小群体的辩证作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易于得到学生的
认同与共识。
本课的教学行为数据,教师提问以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为主,以让
学生齐答和叫举手答为主要的挑选回答方式。学生则以讨论后汇报和个别回答为主,有一
定自由答的比率,回答类型以推理性回答和创造评价性回答为主。在四何问题板块,是何
问题、为何问题、如何问题和若何问题都有涉及,为何问题和如何问题较多,注重培养学
生的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以“观点生成”代替“知识重复”。在对话深度板块,注重挖
掘观点,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罗列或想象更多的可能性,将多种回应组织成
系统化的答案。
在教学问题设计中:首先考虑其契合性,要和教材本质以及课标要求相匹配,解决本
课的重难点问题,比如设计“面对角色冲突,你如何进行调整?你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的问题,充分运用课本素材,契合教材本质。第二,注重情境性,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解
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体验和探究,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第
三,注重包容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使问题的解决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课堂
和谐融洽。最后,注重探究性,以丰富多样的提问方式和开放多元的小组讨论,使学生跳
脱出知识重复性的问答模式,能够以自主发言、小组对话和补充回应等不同方式体现课堂
生成的美感。
本堂课在课程的灵动性和生成度上比较理想,但还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导入部分的
合唱节奏应更加激活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气氛更有活力,达到预期效果。第二,处理
“小团体的不良影响”这一块时虽以“若何问题”导出,但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空间,
相信会有更精彩的课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