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1-27 14:59:27
《如何得到一瓶“NaCl”》教师自我反思.docx(14.4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如何得到一瓶“NaCl”》教师自我反思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 翁曼 本节课基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并且以以问题化学习为中心,以图式 建构为学习机理,以信息化支撑为技术条件的有效整体。它们共同为促进自主的学习、整 体性的认知、学习的迁移、提高元认知的水平,发挥作用。 根据适应性教学设计理论(adaptive learning theories),通过“学情分析”, 对学 习、认知、环境进行分析,开展建立在学生现有的学习需要基础上的教学。 使学习者达到 最优的学习效果,使学习环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匹配。 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 (the target-lead teaching theories),通过 “课标分 析”、“教材分析” 和“学情分析”制定本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并 以教学目标 为基础,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 作用。因此,做好课堂“四何”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什么是“四何”问题?“四何”问题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问方式的分类 ,包括“是 何”“为何”“如何”“若何”四类。“是何”问题指向事实性问题,主要了解学生对事实 性问题的掌握情况;“为何”间题指向原理、法则、逻辑等,主要了解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的掌 握情况;“如何”问题指向方法途径、状态等,主要了解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若 何”问题指向条件变化产生的新结果,主要了解学生对创造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和问题有 利于分阶段分阶级对学生进行培养,保证课堂的丰富性和活泼性。 通过利用课堂即时题目训练和学案的填写、分享,可以获得即时的目标达成情况。有 利于教师及时调节本节课进度和难度,调节后续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基于学生本身对于除杂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和理解的学情,本节课 更多倾向于引导学生在流程中完成任务,将知识目标的达成转化为任务的达成,不再是知 识点的简单理解和掌握,更多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同时拉近了化学与 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在将来可以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并且形成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 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 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 决策。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1-27 14:59:2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