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思维发展专题专题现行
- 全一册
- 基础理论



















思维训练项目 系列培训
九大高产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思维训练项目组
深圳南山区域负责人:熊老师 yawen0822@qq.com
Classrooms Instruction that
Works:
Research Based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
1、进行课堂实践改进教学
2、作为开展教育研究的切入点
罗伯特.马扎诺(Robert Marzano)
⚫ 美国中部地区教育和学习研究所
(McREL)高级研究员
⚫ 美国著名课程改革专家,长期致力于
将教学理论与研究转化为课堂实践
⚫ 著有50多本书和200多篇学术文章
研究背景
每个老师都声称自己的教学方法很有效!
每个研究者都声称自己发明的教学方法很有效!
然而,往往学生们不这么认为!
You are OK!I’m not OK!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法?它们到底多有用?
两个概念:百分比 VS 百分位
❖百分比
▪ 例如:John正确的回答了90%的题目
❖百分位
▪ 例:John在全国统考中成绩所处的百分位
为90,这说明他的成绩比90%的同学高,但
比10%的同学低
例:23个百分位增益
低效学校的
平均成绩
高效学校的
平均成绩
所有学生成绩
效应值和百分位增益
平均分
34.1%34.1% 13.6%13.6% 2.1%2.1%
2 标准差 = 效应量 2.0
+1 +2 +3-1-2-3
效应值为2代表着47.7个百分位增益
九大高产教学策略
作业和练习
提倡努力和给
予认可
协作学习目标和反馈
创设学习环境
促进知识理解
促进知识拓展和应用
线索,提问和先行组织者
鉴别相似与不同
提出假设并验证
非语言表征
总结和笔记
九大高产教学策略
类别 平均效应量 百分位增
益
鉴别相似与不同 1.61 45
总结和笔记 1.00 34
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 .80 29
作业和练习 .77 28
非语言表征 .75 27
协作学习 .73 27
目标和反馈 .61 23
提出假设并验证 .61 23
提问,线索和先行组织者 .59 22
最佳教学策略第1名
——鉴别相似与
不同(↑45)
案例:《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设计:
▪ 小组讨论完成类比题:《我有一个梦想》
对于黑人民权运动就如___________对
于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 学情:学生之前比较熟悉这篇演讲。
▪ 目标:以不同方式促进学生深刻理解,
并帮助他们建立全年所学的知识体系。
▪ 过程:第一个空要利用其他的历史事件
或文献,第二个空也要利用其他的历史
事件或文献,重点是鉴别历史事件间的
相似和不同。
❖教学效果:学生们熟练完成,并加深
了对该知识的理解。
马丁·路德·金(1963)
为什么鉴别相似和不同如此有效?
用射线治疗癌症 VS 战争中的攻城
高密度:健康组织受损!
低密度:影响不了癌细胞!
大规模行动:引爆地雷!毁坏道路!
小规模行动:无法攻破城池!
方案:分成多支小分队,从各个
入口同时进城!
方案:多角度射线!
鉴别相似与不同的研究结论
❖结论1:给学生提供外在性引导也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 即使直接呈现那些相似与相异,也是有效的。
▪ 通过与学生的深刻讨论而产生,非说教。
❖结论2:要求学生独立鉴别相似与不同,能促进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与第一条的相似与不同是
什么?)
▪ 教师引导——同质倾向——适用特定结论
▪ 学生自我引导——不同倾向——适用发散思维培养
❖结论3:以图解或符号的形式表征相似和不同时,能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与非语言表征的结合使用
❖结论4:鉴别相似与不同是一种高强度的认知活动,可
以采取多种形式。
▪ 研究指出有4种具体形式
鉴别相似与不同(ISD)的四种具体形式
ISD
比较
分类
隐喻
类比
鉴别事物的相似与不同。
根据事物的共性与个性,
把事物分成几个组别。
鉴别某特别主题的普遍模式,
然后发现一个看起来不同,但
却有相同普遍性模式的主题。
鉴别关系间的关系。
用于比较的图解1——维恩图
A与B不
同之处
B与A不
同之处
A与B相
似之处
最好每个图只比较一个主要特征
用于比较的图解2-双起泡图
相似点不同点 不同点
用于比较的图解3——比较矩阵
特征
要
比
较
的
项
目
用于分类的图解
范畴1 范畴2 范畴3 范畴4 范畴5
分类表 树形图
主题
分类1 分类2 分类3
动物的分类-树形图
水果的分类-思维导图
类比练习题
80对于8
如同
十位数对于__________
锐角对于三角形
如同
直角对于__________
1/2对于分数
如同
5对于__________
温度计对于温度
如同
_____对于_______
毛泽东对于新中国
如同
_____对于_______
爸爸对于爷爷
如同
_____对于_______
乔丹对于篮球
如同
_____对于_______
张居正对于嘉靖
如同
_____对于_______
分析对于综合
如同
演绎对于_______
类比:关系中的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
1.横看成岭侧成峰:《题西林壁》:苏轼
A.窗前明月光:《静夜思》:李绅
B.锄禾日当午:《悯农》:李白
C.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D.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白居易
2.宁波:浙江
A.柳州:广西 B.大连:辽宁 C.南昌:江西 D.韶山:湖南
3.荷兰:日本
A.中国:印度 B.德国:英国 C.美国:加拿大 D.瑞典:西班牙
4.雪花:大海
A.绿叶:土地 B.星星:宇宙 C.白云:天空 D.树木:森林
5.黄豆:蚕豆
A.饰具:灯具 B.鲫鱼:鲸鱼 C.猴子:狮子 D.木瓜:西瓜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出自《题西林壁》,作者是苏轼;A项《静
夜思》作者是李白;B项《悯农》作者是李绅;D项《清明》作者是杜牧。
故选C项。
2. B【解析】宁波是浙江的港口城市,大连是辽宁的港口城市。故选B项。
3. B【解析】荷兰和德国是并列关系同属临海国家,日本和英国是并列关
系同属岛国。故选B项。
4. C【解析】雪花和白云都是白色的,大海和天空都是蓝色的。故选C项。
5. D【解析】黄豆和蚕豆都属于豆类植物,木瓜和西瓜都是瓜类水果。C
项也是并列关系,但不属于植物。故选D项。
比较矩阵案例
类比的图解
对于
关系:
对于相当于
类比的图解——桥型图
A1
B1
A2
B2
关系
桥型图案例(一年级)
校长
学校
总统
美国
隐喻:“爱情是朵玫瑰”
隐喻:学习写短文的步骤
做一块三明治 换种方式说 写一篇短文
你想吃什么? 我的目标是什么? 短文的主题或目的是什
么?
什么样的面包? 什么能把他们弄到一起?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应该
是什么?
在三明治中填什么东西,
才能让它味美可口?
在中间加些什么才能让
它们合在一起?
我需要加点什么句子才
能有益于我的主题?
我能不能再加点什么东
西让它更好吃?
我怎样才能把它做得更
好?
我怎样才能使它更有趣
或更容易理解?加点形
容词?其他细节?
老师让班上的小朋友理解如何写短文,利用如何做三明治来做隐喻。
鉴别相似与不同(ISD)的四种具体形式
ISD
比较
分类
隐喻
类比
鉴别事物的相似与不同。
根据事物的共性与个性,
把事物分成几个组别。
鉴别某特别主题的普遍模式,
然后发现一个看起来不同,但
却有相同普遍性模式的主题。
鉴别关系间的关系。
思考
请举出1-2个鉴别相似与不同的教学
案例,并分析其相似与不同在哪里。
在以上四种鉴别相似与不同的方式中,您认为哪
些更关注相似?哪些更关注不同?
您认为哪个可能最简单?哪个可能最难?为什么?
您认为哪个可能最有效?什么原因使得它很有用?
最佳教学策略第2名
——总结与笔记
(↑34)
总结的指导结论
❖结论1:要做出有效的总结,学生必须删除、
替换、保留某些信息
❖结论2:要有效的删除、替换和保留信息,学
生必须在相当深的层次上分析信息
▪ 需要深层次的分析性思维
❖结论3:知道信息的外显结构有助于总结信息
▪ 知道信息中的特殊结构有助于总结(八股文)
笔记的基本原则
❖原则1:逐字记录可能是效果最差的笔记形式
▪ 占用工作记忆,无法分析进入的信息
❖原则2:记笔记应被视为一项长期推进的工作
▪ 补充
▪ 修改
▪ 复习
❖原则3:笔记应当用作考试的学习辅导材料
▪ 笔记是精加工过程
❖原则4:笔记记得越多越好
▪ 越少越好是误解
最佳教学策略第3名
——提倡努力与
给予认可(↑29)
(1)能力
(2)努力
(3)他人
(4)运气
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在某特定事情的成功
取决于这4个原因之一:
“信奉努力”是最有用的成功因素。
心理学家Weiner提出“信奉努力”的重要性
提倡努力的指导原则
❖发现1: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认识到“信奉努力”
的重要性
▪ 有些学生不明白努力对完成任务的影响
▪ 老师需要给学生解释“努力的信念”
❖发现2:学生只有转变信念才会“信奉努力”
▪ 研究发现,接受了“努力和成绩相关”的学生,比
接受了“时间管理技术”和“新学习技术”的同学
成绩提高幅度更大。
赶走吵闹的小朋友
外在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
给予认可的基本原则
❖结论1:奖励并非必然对内在动机产生消极影响。
▪ 自由时间活动,效应值=-0.04(-2p)
▪ 从事受奖励的活动态度,效应值=0.14(6p)
▪ 从事受奖励的活动能力,效应值=0.34(13p)
❖结论2:当奖励与某种操作标准相一致时是非常有效的
▪ 必须名副其实
▪ 无操作标准时,产生消极影响
❖结论3:抽象的符号性认可比实物性奖励更为有效
▪ 抽象奖励对奖励活动(0.42)和自由活动(0.45)效应值都很
高
▪ 实物奖励对奖励活动有些许提高(0.04),对自由活动有消极
影响(-0.20)
奖励认可 VS
最佳教学策略第4名
——家庭作业和
练习(↑28)
家庭作业的指导原则
❖结论1: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
的不同而不同
▪ 3年级以下,效应值较低,但可以培养学习习惯,每天30分钟
以下
▪ 4-6年级,效应值=0.15(6p),每天45-90分钟
▪ 7-9年级,效应值=0.31(12p),每天90-120分钟
▪ 10-12年级,效应值=0.64(24p),每天120-180分钟
❖结论2:父母对家庭作业的介入应保持在最低水平
▪ 环境上介入,而非内容上介入,如提供闹钟
家庭作业的指导原则(续上)
❖结论3:应当确定和说明家庭作业的目的
▪ 练习
▪ 预习
❖结论4:一旦布置了作业,就应当批改
▪ 没批改,效应值=0.28(11p)
▪ 给分数,效应值=0.78(28p)
▪ 给出书面评语,效应值=0.83(30p)
应当确定和说明家庭作业的目的
练习的指导原则
❖结论1:掌握一种技能,需要大量的针对性练习
▪ 练习1次,掌握22.918%
▪ 练习5次,掌握52.26%
▪ 练习10次,掌握65.43%
▪ 练习20次,掌握77.5%
▪ 练习24次,掌握80%
❖结论2:学生在练习中,对他们所学的内容应当有所改
动并定型(变式)
▪ 认真对待少数几个技能“样板”
▪ 美国:二年级学生30分钟做2-3页加减方程式
▪ 日本:同样时间只深入验证2-3个问题,主要关注推
理过程
练习次数-掌握水平 学习曲线
最佳教学策略第5名
——非语言表征
(27↑)
非语言表征与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
▪ 语言形式(线性)
▪ 表象形式(非线性)
▪ 同时以两种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再认和回想。
感觉系统
言语过程 非语言过程
非语言表征的指导原则
❖结论1:非语言表征有多种形式:
创建图解
创建图解表征
创建图解
创建图解
建造具体模型
建造具体模型
❖探索问题:圆柱切一刀,会得到多少不同的截面?
《圆锥圆柱的复习》
案例来源: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北医附小.李晨红老师
产生心理图画(画面感)
产生心理图画
产生心理图画
产生心理图画
画出图画图像
画出图画图像
画出图画图像
进行“形体动作”活动
进行“形体动作”活动
❖《天窗》
形体动作活动
为何非语言表征策略有效?
应用非语言表征策略的关键是什么?
非语言表征的指导原则
❖结论1:非语言表征有多种形式:
▪ 创建图解表征
▪ 建造具体模型
▪ 产生心理图画
▪ 画出图画和图像
▪ 从事形体动作活动
❖结论2:非语言表征应对知识进行精加工
▪ 当学生产生知识的非语言表征时,就已完成了思维
的精加工
▪ 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解释和证明精加工
最佳教学策略第6名
——合作学习
(27↑)
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
❖原则1: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分组,必须谨慎行事。
▪ 异质分组比同质分组更能促进学习
▪ 同质分组中
• 低能力组产生的负效应(-0.6)
• 中等能力组产生的效应值最大(0.51)
• 高能力组有提高,但提高不大(0.09)
❖原则2:合作小组成员应当少一些
▪ 2人小组(0.15)
▪ 3-4人小组(0.22)
▪ 5-7人小组(-0.22)
❖原则3:应当稳定而系统的应用合作学习,但不能过度
使用
▪ 每周至少一次
▪ 误用(没有把学习任务组织好就交给小组)
▪ 过分使用(还没有足够时间独立练习就分组练习)
合作学习的课堂应用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标准
▪ 可以按照兴趣、生出月份、姓名字母顺序、抽签随机分组等
多种方式,只要不是按照能力分组都可以尝试
▪ 合作学习宗旨:使学生在小组内体验到成功感。
❖非正式组、正式组、基础组
▪ 非正式组:维持几分钟或一节课(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
▪ 正式组:维持几天或几个星期(复杂的任务/项目)
▪ 基础组:长期的,一年或一学期(长期支持)
❖合作学习要与其他形式结合用
▪ 避免过分使用
最佳教学策略第7名
——建立目标
和提供反馈
(↑23)
建立目标的指导原则
❖原则1:教学目标不要过于特定化
▪ 有效的教学目标
• 操作——能做什么
• 条件——什么条件下能做
• 标准——要做到什么程度
❖原则2:应当鼓励学生将老师给出的目标转化为个人化的目
标
▪ 学生自己建立“个人目标”有积极效应
目标的特定性与灵活性
提供反馈的指导原则
❖原则1:本质上应该为纠正性反馈
▪ 为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原则2:反馈应当及时
▪ 实时反馈最有效
▪ 测验在学完第二天进行最有效
❖原则3:反馈应当针对一个标准
▪ Addresses a specific knowledge and skill
❖原则4:学生能有效的执行某些自我反馈
▪ Rubrics(量规), learning logs(学习日志), blogs(博客),
wikis(维基百科), kwhl+ charts, etc.
最佳教学策略第8名
——提出假设
和检验假设
(↑23)
案例:“天气”主题学习
提出假设并检验的指导原则
❖原则1:应以演绎或归纳形式提出假设并检验
▪ 归纳性思维:具体到一般(概化或一般化),要求先
发现规则,再利用规则产生假设。
▪ 演绎性思维:一般到具体(具体化),利用一般规则
预期未来行动和事件。
▪ 研究表明,演绎法的平均效应值比归纳法大得多(0.60
对0.39)。
▪ 归纳法实施起来比演绎法要难得多。
❖原则2: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清楚解释自己的假设和
结论
▪ 归纳法:解释潜在于归纳之下的逻辑,以及如何检验
自己的假设。
▪ 演绎法:无需观察解释。
演绎 & 归纳
❖在阅读一篇关于狼的故事是,你会自然采用自
己长时记忆中关于狼的基本信息。譬如,“狼
成群活动,具有高度的社会性”。那么,你就
会预期这个故事会包含一些有关这只狼和狼群
其他狼交往的情节。
❖阅读一份科学家观察熊的行为日记,通过多篇
的观察日记中的碎片信息,你会总结出熊的一
些习性、行为和特点。
最佳教学策略第9名
——提问,线索
和先行组织者
(↑22)
目的:激发先前知识
黑板上写下“心理学”这个词
问学生知道些什么,把学生的回答关键词记录在黑板
选择几个深入探讨:弗洛伊德、自我、本我、双重、多重
人格
问学生还知道些什么、相信哪些是真的…记录观点在黑板
基于以上讨论的信息,开始引入新课
提问
某位老师的高中心理学第一课
线索
线索就是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兆头”。
例:综合实践《灯》一课,导课时,告诉学生: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
处不在。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灯的知识。先让我们来欣赏一
个关于灯的发展变化的小短片,看看灯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
织者
陈列式
讲述式
略读式
图解式
简单描述将要学习到
的新内容。
用故事的框架给学生
提供信息。
在阅读前略读信息。
使用非语言表征,如
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如讨论职业前,提
供要谈到的职业的
一系列解释资料。
如讲龙卷风主题知
识之前,讲述自己
经历的一场龙卷风
故事。如去天文馆参观之前一天,
提供星象图给学生概览学习。
例如讲解具体的
画家及作品之前,
呈现一张思维导
图描述相关特征
和信息。
提问和线索研究的指导原则
❖原则1:线索和提问应针对重要之处而非异常之处
❖原则2:“高水平问题”比“低水平问题”能引导
更深入的学习
▪ 高水平问题——分析信息(Why,How)
▪ 低水平问题——回想和再认(Who,What,Where,
When)
❖原则3:在等待学生回答之前,“稍等片刻”可以
加深学生回答的深度
▪ “等候时间”的重要性:思维组织的时间
❖原则4:在学习活动没有开始之前提问,也能有效
促进学习
▪ 利用问题产生心理定势丰富学习体验
九大高产教学策略
类别 平均效应量 百分位增
益
鉴别相似与不同 1.61 45
总结和笔记 1.00 34
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 .80 29
作业和练习 .77 28
非语言表征 .75 27
协作学习 .73 27
目标和反馈 .61 23
提出假设并验证 .61 23
提问,线索和先行组织者 .59 22
讨论
❖如何将九大教学策略恰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感谢倾听!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