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型课堂要点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
第 2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 3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四类典型的学习任务及结果
高挑战高威胁
急躁的学生
威胁性
挑战性
低挑战高威胁
愚蠢的学生
低挑战低威胁
冷漠的学生
高挑战低威胁
聪明的学生
第 4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五步教学法
第 5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案例1: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
第 6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 7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思维目标要记牢
• 知识目标:
− 认识、并会写相关字词。
• 技能目标: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 通过小组协作及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协作意识,锻炼表达能力。
• 思维目标:
− 借助圆圈图,激发学生想象下雨之前的一些特点;
− 借助概念图,梳理文章内容,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与下雨的关系;
− 运用换位分析法,了解要下雨了的其他征兆,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培养
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口头作文提供思路。
第 8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二步:认知冲突不可少
• 选择问题情境
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 夏天下雷阵雨前,会有哪些变化?
− 要下雪之前,会有哪些变化?
− 要地震了,会有哪些变化?
− 要考试了,会有哪些变化?
第 9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 回忆生活经验
➢ 圆圈图:下雨之前,有哪些变化?
• 梳理文章内容
➢ 概念图:将文中出现的征兆与要下雨了联系起来
第 10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第 11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四步:适时工具来引导
• 内容扩展
➢ 换位分析法:文中描述的是小鱼、燕子、蚂蚁等小动物的
变化,那么行人、家长、小朋友们、花草等其他角色有什
么变化呢?
第 12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五步:变式运用火候到
• 除了下雨有一定的征兆,还有很多现象在发生之
前会有一些征兆。
第 13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案例2: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北医附小侯建鑫)
第 14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思维目标要记牢
• 知识目标:
– 理解运输方式的概念
– 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 思维目标:
– 借助桥型图,学生能够理解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的关系;(通过交通
工具和交通运输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类比能力)
– 借助双气泡图,感悟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比较能
力)
– 运用因素分析法和优先分析法,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要考虑的因
素;(发展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和选择要点能力)
• 技能目标:
– 通过小组协作,提升学生的小组协作意识和能力;
– 通过小组汇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第 15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二步:认知冲突不可少
• 选择问题情境:
–从生活情境抽象到概念情境(交通工具→交通
运输)
–问题解决情境变式
• (1)暑假从北京出发去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
• (2)从渤海边的秦皇岛煤码头把煤运到上海。
• (3)从山东的面包厂把面包运到北京。
• (4)北京一些药品急需运往云南受灾地区。
• (5)从大连把活海鲜运到成都。
第 16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 回忆生活经验
– 圆圈图: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
• 建立已有生活经验与抽象概念的关系
– 桥型图:交通工具与交通运输。
• 比较交通工具的特点
– 双气泡图:两种交通工具的异同。
第 17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四步:适时工具来引导
• 问题解决:
– 因素分析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要考虑的因素。
– 优先分析法:选择交通工具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第 18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五步:变式运用火候到
– 通过小组汇报,丰富变式运用,促进知识迁移:
• (1)暑假从北京出发去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舒适、
便宜、便捷)
• (2)从渤海边的秦皇岛煤码头把煤运到上海。(便宜、
量大)
• (3)从山东的面包厂把面包运到北京。(时间、成本)
• (4)北京一些药品急需运往云南受灾地区。(速度)
• (5)从大连把活海鲜运到成都。(保鲜、速度、成本)
第 19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案例3:图形的分类
(北医附小邢颖)
第 20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思维目标要记牢
• 1.(知识)通过对已学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这些图形的特征。
• 2.(技能)通过组内协作和汇报,培养学生基本的协作能力与
表达能力。
• 2.(思维)通过组间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3.(思维)借助图形的分类,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分类的三大
基本要求:分类方式的多样性(分类目的)、分类标准的一致
性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 4.(思维)通过对分类结果的解释,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目的、
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 5.(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图形分类,让学生感受通过分类思
想认识世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 21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二步:认知冲突不可少
• 选择问题情境:
– 分类目标、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哪个更重要?相互关
系是什么?(高挑战低威胁)
– 分类时的标准阐明(元认知)
第 22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 复流程图分析分类的意义:为什么要分类?分类了有什么
好处?
• 树形图呈现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
第 23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四步:适时工具来引导
• 三维分析法对不同分类方式进行点评:优点、不
足和改进点。
第 24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五步:变式运用火候到
• 通过小组汇报,丰富分类方式,促进知识迁移:
– 按边分
– 按角分
– 按占空间分
– ……
第 25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案例4:《大禹治水》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
第 26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思维目标要记牢
• 知识目标:
• 分析对比鲧与大禹“治水”的异与同,并通过朗读课文、同伴交流讨论等
方式从事件中分析比较鲧与大禹的人物形象区别;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
对大禹的印象。
• 技能目标:归纳、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精神品质的学习方法。
• 思维目标:
•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双气泡图等学习支架,分析对比鲧与大禹“治水
”的异与同,在这基础上,说出自己对大禹的印象。
• 2.借助换位分析和拓展阅读、重构写作等方式开展延伸学习,进一步认识
鲧与大禹的形象,进一步理解“奉献”的意义。
第 27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二步:认知冲突不可少
• 选择问题情境:
– 鲧与禹都来治水,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但最后
禹成功了,请你根据上节课分析对比的情况,说一说
禹成功在哪里?
– 禹治水成功了,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但
是鲧呢?他难道不想治好水吗?请你来对比分析一下
鲧与禹这两个人的异同。(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深化对
人物的认识,正确认识鲧与禹。)
第 28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 双气泡图分析鲧治水和大禹治水的共同点及不同点?
第 29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 双气泡图分析鲧和大禹两个人物的异同点?
第 30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四步:适时工具来引导
• 换位思考法从鲧、大禹、天帝、禹的妻子、老百
姓、读者(现代人)中任选一个或几个角色,分
别从他们的角度去想一想,有什么样的想法或启
发?
第 31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五步:变式运用火候到
• 在中国历史中还有许多像“大禹治水”这样的传
说,也有许多像大禹这样“勇于奉献”“善于奉
献”的人物,请同学们在课外多阅读相关故事,
按同样学习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并跟同伴交流
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 32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案例3:《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
(勒流中学廖令洁)
第 33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思维目标要记牢
• 知识目标:
− 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理解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
• 技能目标:
−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 通过绘制简单的细胞器模式图,提高学生观察和辨析能力。
−思维目标:
• 通过借助双气泡图和桥形图对各种细胞器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发展学
生对比和类比分析能力。
• 在因素分析法指引下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细胞结构及功能知识,发展学
生提取信息和归纳知识能力。
• 借助概念图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发展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
第 34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二步:认知冲突不可少
• 选择问题情境
从学生们已学知识出发
图示初中教材中动植物细胞显微结构;
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两图进行对比,进一步提出问题:动植物细胞的亚
显微结构与初中时观察过的动植物细胞显微结构为
什么差别很大呢?
第 35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第 36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第 37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第 38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三步:思维图示理思考
第 39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第五步:变式运用火候到
第 40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实战演练
• 选择自己拿手的一节课,结合思维发展型课堂五
步教学法,将原有教学设计修改为思维发展型课
堂的教学设计。
谢谢
第 42 页
思维发展型课堂五步教学法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五大关键要素
• 聚焦化的教学目标
•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 挑战性的认知冲突
• 显性化的思维工具
• 层次化的任务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