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思维发展专题专题现行
- 全一册
- 教学课例



“一天的时间”课堂详案(谭玮)
课题名称 一天的时间 教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教师姓名 谭玮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课时信息 无
【课前慎思】
“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有两大教学目标,一是
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二是能
够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前,我们用谈话的方式进行了学情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大部分学生了解一天有 24
小时及能认读任意时刻,部分学生能够用 12时计时法及24时计时法两种方式表示任意时
刻,少数学生能说出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起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鉴于
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出发点放在大部分学生认知的起点上,将重心放在探究两种计时法之
间的关系上。借助思维工具---桥形图,将思维方法,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通过观察,
类比,探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今后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知道一天有 24小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 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
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2)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1. 技能目标:
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解决同一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 思维目标:
(1)借助桥形图,激发联想,通过图示建立起两种计时法之间的类比关系。
(2)通过问题“钟面上只有 12个数,如何表示一天的 24小时”,构建认知冲突,学
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提升思维水平。
【课堂实录】
1 研究“24时计时法”
(1) 认识一天有24小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天有多长吗?”
生:一天有24小时。
师: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而不是20小时?30小时呢?
生:因为地球自转一天要24小时,所以一天有24小时。
师:(播放视频)说得真好!看看这个视频,你就会了解的更加清楚。
师:看来一天有24小时,是有科学道理的。(板书:一天有24小时)
(2) 构建认知冲突,引发思考
师:“可钟面上只有12个数,怎么记录这24小时呢?”
生 1:时针转两圈,就是24小时了!
生 2:时针转第二圈的时候,从13时开始记录!
生 3:第二圈要加12!
师:刚才同学们共同提到,时针一天要转 2圈,这样钟面每个数都会转到两次,同学
们还提到一些记录的方法,究竟我们是如何区分第一圈和第二圈的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3) 探索研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A.初步探索:研究 1 时和 11 时
师:比如这个时间,是几时?(课件:出现一个1时的钟面)
生:1时!
师:我们怎么区分是什么时候的1时?(课件:出现两个1时钟面,如图1)
图1-对比不同时段的1时图
生:第一个因为天是黑的,小朋友在睡觉,所以是凌晨的 1时,第二个因为小朋友在
看书学习,应该是下午的1时(桥形图上板书:凌晨 1时,下午 1时)
师:对啊,这就分清楚了!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我还知道凌晨 1 时就可以写成 1 时,下午 1 时不能跟前面重复,可以写成 13 时
(桥形图上板书:1时,13时)(板书如图2)
图2-桥形图上板书两个时段的1时图
师:再来考考大家,这个时刻呢?可以怎么表示?(课件:11时钟面,一个变两个,
如图3)
图3-对比不同时段的11时图
生 1:一个是上午 11时,另一个是晚上的11时(桥形图上板书:上午 11时,晚上11
时)
生 2:还可以写成 11时,23时。(桥形图上板书:11时,23时)
师:真棒!(板书如图4)
图4-桥形图上板书两个时段的的11时图
B.进一步探索:独立列举更多的时刻,探索两种表示方法间的联系
师:其他的时间也能用这样的两种方式表示出来吗?请你也来尝试举些例子,写在作
业单上。
C.汇报分享
请学生汇报,并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时刻板书。
板书如下:
图 5-桥形图上板书其他时段的时间图
(以下为部分学生作业单,如图 6,图 7,图 8)
图 6-学生作业单图
图 7-学生作业单图
图 8 -学生作业单图
D.同伴讨论:观察类比,发现规律
师:(手指黑板)这两种计时法都能将一天的时间记录清楚,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
现?请和同伴讨论一下(3分钟)
生 1:我发现上面一种计时法都有凌晨,上午,下午,这样的时间词。
生 2:我发现下面一种计时法在中午 12点以前,跟上面计时法写的是一样的,只是没
有了时间词,但是后面的时间就不一样了,要加12.
生 3:上面的计时法只用了0~12的数,下面的计时法用了0~24的数。
生 4:我知道下面这种计时法叫 24时计时法。
师小结:大家的发现真多!是的,像这样有时间词,用 12个数表示时间的方法,叫
12时计时法。这种不用时间,用24个数字表示时间的方法,叫 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
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上午的时间两种计时法数据上一样的,下午的时间,
数据上相差 12!需要加12上午的时间
E.体会桥形图的作用
师:(引导推测)按照你们发现的关系,推测一下,中午 12时,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2时!
师:晚上12时呢?
生:24时!(板书:如图 9)
图 9-桥形图上板书两个时段的12时图
师:这是一天的终点,同时也是第二天的起点,所以人们还把这个时刻记录为0时。
师:太棒了!你们刚才的推测都对了!这就是桥形图的作用!我们根据桥形图里每个
时刻两种表示方法的关系,就可以推测出任意时刻的两种表示方法。这个红色的图就是桥
形图,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得没到。
F.研究为什么加 12
师:可是,为什么中午以后的时间要加12呢?
生:因为时针要转2圈,所以在转第二圈的时候,钟面时间要加 12才不会和第一圈时
间重复。
师:(课件演示)我用课件来配合你的想法,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课件动态演示
时针转两圈的情景,钟面时间随着时针转动分别显示 1时、2 时、3 时……22 时、23 时、
24时),也是第二天的起点。)(课件视图如图10,图11)
图 10-时针在钟面转动第一圈图 图 11 -时针在钟面转动第二圈图
(6)梳理小结:
师:原来,从凌晨 0时到中午 12时,是第一圈时间(贴板书:第一圈);
师:中午 12点以后,是第二圈的时间(贴板书“第二圈”),所以要加上 12,才不
会和第一圈时间混淆。
2 研究“如何求经历时间”
1 基础练习:机票
师:12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24时计时法是国际通用计时法,交通,
广播电视,银行等部门采用的都是24时计时法。
比如下面这个情景:这是一张网购机票的截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图
12)
图12-机票图
生 1:飞机从深圳飞往北京
生 2:13:00起飞,17:30到达
生 3:下午 1点起飞,下午5点30分到达
生 4:一共飞行了4小时30分钟
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飞行了 4小时30分钟?请同学们在作业单上记录自己的想
法。
师:这是同学们的一些方法,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总结方法,
对比优化)
(以下是作业单及部分学生记录的想法,如图13,图14,图15)
图13-作业单图
图 14-学生作业单内容图 图 15-学生作业单内容图
(4) 提升拓展:“分钟部分不够减”的情况和“跨越一天”的情况
师:请看以下两张机票,你能计算出分别飞行了多长时间吗?
师:思考一下,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图 16 -机票(分钟部分不够减) 图 17-机票(跨越一天)图
生 1:我发现第一张机票 10分减 45分不够减。
生 2: 我发现第二张机票两个时间不在同一天,到达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时间了。
生 3:我知道怎么解决第一张机票的问题,可以将 23时借1小时给分钟部分,就变成
70分了,70减 45就够减了。
生 4:我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可以在 19:45和23:10之间加入两个整点时间,20:00和
23:00,先算19:45到20:00有多长时间,再算20:00到 23:00有.多长时间,再算23:00到
23:10有多长时间,再将三个时间加起来!
生 5:我发现,刚才他的方法也可以解决第二张机票的问题,可以在中间加入 22:
00,和凌晨 12:00,也就是24:00,先算21:50分到 22:00有多长时间,再算 22:00到 24
时有多长时间,再算凌晨 0时到0:55分有多长时间,再将三次时间加起来。
师:你们的想法真棒!你能记录下来,算一算吗?(以下是部分学生记录的想法,如
图16,17,18)
图 18-学生作业单内容图 图 19-学生作业单内容图
图20-学生作业单内容图
3. 今天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太棒了!老师最后有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送给大家:
一顿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课,不仅让大家学会了关于时间的知识,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
一分,每一秒。下课!
【课后反思】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将思维工具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完美至极!本课的教
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 24时计时法,并知道其与 12时记时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这
个关系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互换;二是会求经历时间。本课内容,有很多种上法,而这
次,我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突破难点,那就是结合八大思维图示中的桥形图,让学生
经历一开始认知冲突,独立尝试,不断的通过一定量的实例,充实桥形图,继而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类比,发现两者间的关系,最后用类似的关系,突破难点,解决新的问题。桥形
图在本节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足之处是,在求经历时间的练习题设计时,难度不够
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挑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专家评析】
谭老师本课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课堂表现活跃,发言精彩,可见平时基本功扎实。本
课运用桥形图,帮助学生类比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两种计时法的的特点及两
者间换算关系,思维工具运用得当。本课开初,建议还可以使用圆圈图,帮助学生梳理已
有认知,并对已有认知进行分类,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同时,基于学生基础比较
好,本课可以考虑设计更明显的认知冲突,那样课堂更有挑战性!
(北京师范大学 赵国庆教授)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