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22 15:10:59
“Smell and taste”课堂详案(张永耀).docx(216KB)
  • 浏览 : 3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Smell and taste”课堂详案(张永耀) 课题名称 Smell andtaste 教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教师姓名 张永耀 学科 英语 年级 四 教材版本 沪教版 课时信息 无 【课前慎思】 本单元内容选自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二单元,在五种感官(five senses)的主题模 块下让学生继续学习描述事物气味(smell)和味道(taste)的表达。本课时内容是本单 元的第二课时,文本主要内容为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本节课注重对文本 故事的理解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双气泡图思维图示对本故事进行解构,培养学生对 比分析能力;并通过圆圈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对故事进行复述和创编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第一单元中学习了感知觉相关的一 些词语以及相关句式表达。本单元第一课时也介绍了与嗅觉味觉相关的词组与表达。此外 就本课“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而言,学生此故事内容是很熟知的。虽然学生对本 课内容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用英文学习并表达这个故事,在语用 层面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节课借助双气泡图对小鸟和狐狸的状态进行对比,从 而得出为什么狐狸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原因。笔者还认为,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需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困难)的态度,因此本节课还利用圆圈图,让学生充分发挥 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多维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构建一种“尽力而为”(try your best)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有些事情,尽力了也改变不了时要学会接 受现实(face it and accept it)的哲学态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区分these 和 those的用法,并能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 2.能辨别并使用简单感叹句(what nice grapes!)。 1. 技能目标 能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复述课文内容,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创编故事。 2. 思维目标 在思维图示的帮助下,锻炼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 1 调动气氛,引入主题 师(英文表述):同学们早上好! 生(英文回答):老师好!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个视频‘what does the fox say’。请同学 们跟着视频音乐舞动起来。 (学生跟随视频音乐舞动热身) 师:视频中的动物是什么? 生:是一只狐狸。 师:狐狸喜欢吃什么? 生:老鼠,葡萄…… 师:是的。狐狸还喜欢吃葡萄。(出示葡萄实物并提问)How are the grapes? 生:They are sweet, sour, purple, green, round, juicy… 图1 气泡图:描述葡萄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生成葡萄的气泡图-描述葡萄的特征。) 师:刚刚我们提到,狐狸喜欢吃葡萄,因为葡萄多汁而且甜美。你们知道吗?还有一 种小动物也喜欢吃葡萄。请看这个谜语,猜猜是哪个小动物呢?(教师在出示关于小鸟的谜 语。) 生:是小鸟。 师:是的。小鸟也喜欢吃葡萄。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狐狸,葡萄和小鸟之间 的故事。 2 故事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会有哪些有趣的事吗? 师:下面一起来听故事录音,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听录音获取故事大意。)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故事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有几道题,看看你们听完 录音后能否回答出来。 师:谁吃了葡萄?为什么狐狸想吃葡萄?葡萄的味道如何? 生:小鸟吃了葡萄。因为狐狸又渴又饿。葡萄是甜/酸的。 师:是的。狐狸认为葡萄是酸的,而小鸟认为葡萄是甜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回答呢? 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故事,一探究竟。 师:下面请翻开课本,跟随录音进行听音模仿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模仿朗读。) 师:大家朗读的非常好。我也想和大家一起朗读这个故事。下面我来当旁白,男生扮 演狐狸,女生扮演小鸟角色,我们共同完成分角色朗读。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分角色朗读。) 师:我觉得大家读得非常棒。相信大家对故事有更好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学 习故事内容。 图2 课本插图一 (教师出示图2-课本插图一) 师:看这幅图,告诉我狐狸的状态如何? 生:狐狸又饿又渴。 师:狐狸能看到什么食物吗? 生:狐狸能看到葡萄。 师:葡萄怎么样? 生:葡萄是紫色的,形状是圆的。 师:我是一只狐狸。我现在(学生回答:“很饿”和“很渴”)哦,我能看到(学生 回答)“葡萄”,这些葡萄是(学生回答)“紫色的”和“圆的”。多么好的葡萄啊 (What nice grapes)! 师:多么好的葡萄啊(What nice grapes)!是一个感叹句。(引导学生关注图 1描述 葡萄的气泡图)当我们想强调葡萄很甜时可以说? 生:多么甜的葡萄啊(what sweet grapes)! 师:同理,当我们想强调葡萄颜色很绿,我们可以说? 生:多么绿的葡萄啊(what green grapes)!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上述提到三个感叹句,让学生观察感叹句的结构,尝试总结 what 引导的感叹句构成) 师:认真观看这三个感叹句,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三个句子都有‘what’和 grapes’。 师:是的。三个句子都有 what’和 grapes’,只是中间修饰葡萄的形容词不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以 what引导的感叹句基本结构是 what+ adj (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 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赞叹这一本书真好!”怎么说呢? 生:What a nice book! 师:是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what + a/an + adj+可数名词单数”这种形式的感 叹句。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故事内容。 图 3 课本插图二 (教师出示图 3-课本插图二) 师:谁能吃到葡萄? 生:小鸟。 师:狐狸能不能吃到葡萄? 生:不能。 师:为什么小鸟能吃到葡萄,而狐狸吃不到葡萄? 生:因为小鸟能飞。 生:因为小鸟在树上。 师:是的,因为小鸟能飞。小鸟现在在树上,而狐狸在树下。所以小鸟能吃到葡萄而 狐狸吃不到葡萄。 师:我现在是一只小鸟,你们是狐狸。 (教师摘下一颗实物葡萄准备放到嘴里品尝) 师:‘The grape is so yummy!’ You are foxes, children. What would you say? 生:“Wait a minute, bird. You can’t eat the grape.” (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表演上述对话。) 师:我们知道,让人等一下的表达是“wait a minute.” 你们还知道其他表达吗? 生:Wait a second. Wait a moment. 师: You are so clever. We can use ‘Wait a second. Wait a moment.’ to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as wait a minute. 图 4 课本插图三、四 (教师出示图 4-课本插图三、四) 师:女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现在吃到葡萄了,你会说什么? 女生:I like the grapes. These grapes are sweet. 师:男生呢?如果你是那只狼,你没吃到葡萄你会说什么? 男生:Those grapes are sour. They are not sweet. 师:同学们,小鸟能吃到葡萄,你们认为小鸟的心情如何? 生:开心。 师:狐狸的心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伤心、生气。 师:非常棒。老师有一个疑问,对于同一串葡萄,为什么小鸟说“这些葡萄(these grapes)是甜的”而狐狸说“那些葡萄(those grapes)是酸的”?这些(these)和那些 (those)的使用有什么区别呢? 生:这些(these)用在指触手可及的事物,而那些(those)用来指不能触手可及到 的事物。 图 5 狐狸和小鸟在故事中表现出的异同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过程逐步完成双气泡图,见上图 5)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这节课开始时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葡萄小鸟会说很 甜,狐狸却说它是酸的?我们现在一起看着双气泡图。尝试回顾复述一下我们学的这个故 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双气泡图复述故事。) 师:老师现在是一只小鸟,哪位同学愿意扮演狐狸和老师一起把这个故事演出来。 (教师和一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用对话的形式演绎。)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做了一个示范。下面请你们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 (学生在座位上角色表演练习,之后教师邀请两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 3 创编故事 师:刚刚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我想采访一下狐狸,你没吃到葡萄,你的心情是 怎么样的呢? 生(狐狸扮演者):有点伤心。 师: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 师:同学们,又饿又渴的狐狸没吃到葡萄心情非常不好。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助 狐狸获得葡萄吗? 生:能。 师:老师先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可以用(教师做攀爬的动作)…… 生:用梯子。 师:是的。可以借助梯子帮助狐狸获得葡萄。 师:下面请拿出导学单。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能想到可以帮助狐狸获 得葡萄的方式写在圆圈图中。一会儿选一个代表给我们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拿出圆圈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可以先给我们分享你们组的讨论结果?(邀请一组学生汇报) 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学生作品见图 6-圆圈图学生作品。)狐狸可以用 绳子、石头、弹弓、或者找朋友帮忙等方法获得葡萄。 师:你们真棒,能想到很多有创意的想法。现在请你们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和同 桌创编新的故事,让狐狸可以尝到葡萄。 (学生进行故事创编,教师邀请两组学生汇报展示。) 图 6 圆圈图学生作品 4 总结回顾 师:非常感谢两组同学精彩的表演。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如果你是一只狐狸, 你看到葡萄却吃不到的话你会怎么做呢?是站在树下说葡萄是酸的还是尽自己的努力寻找 其他办法? 生:尽自己的努力想办法。 师: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把葡萄当作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会怎么对 待它呢? 生:尽力寻找办法解决问题。 师:非常好。非常开心你们能有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 师:老师还要告诉你们,有时候我们尽力了,还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我们就应该 坦然面对并接受事实(accept the fact)。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回到家可以口头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家长 听,并告诉家长你学到什么。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根据教学设计和遵循教学步骤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良好。 从学习过程看,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三种思维图示工具。分别是用于描述葡萄的气泡图、 用于对比分析的双气泡图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的圆圈图。气泡图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相 关知识的提取与应用;利用双气泡图解构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最后在任 务驱动下,让学生利用圆圈图进行发散思考,尝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教学最后输出环节看,能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熟练地运用本课重 点知识内容所学故事进行复述。并能在同伴学习、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语用能 力。本文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上设定了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希望学生能通过本课两个 故事结局明白,当在实现目标的途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应该积极面对,尽力去寻找办法 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第二是希望学生能明白,有些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的时 候,我们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由于课堂篇幅有限,无法让所有学生真真切切 获得上述情感体验,这个情感态度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仍需不断贯穿教学。如果本课 学习中能做到让学生主动生成思维图示,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高阶思维能力有更大 帮助。 【同行评价】 张老师这节课,围绕思维图示的使用,清晰的将文本脉络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引导 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对中高年级学生格外重要。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 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重点解决,难点突破,形式多样。其中,思维图示、肢体语 言、表情动作等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引发学生极大 的兴趣。张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 谈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不得不提的是张老师这节课中所预设的开 放性创生问题。教师将问题包裹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圆圈图的帮助下,发散性地思 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表达的激情。在本节课的学习过 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学习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 交织在一起。总之,这节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张玲)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22 15:11:1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