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23 00:08:24
“中国石拱桥”课堂详案(范露露).docx(5.27M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中国石拱桥”课堂详案(范露露) 课题名称 中国石拱桥 教师单位 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 教师姓名 范露露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信息 第一课时 【课前慎思】 《中国石拱桥》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小 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说明文,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八年级的学 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较有效地捕捉说明文的关键信息。教师在本单元要指 导学生抓住重点,结合各篇课文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 的特点,学会阅读和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 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抓特点 举例证,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 对《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学习在本单元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说明事物。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 技能目标 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并学会对常用的说明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 3 思维目标 借助双气泡图、思维导图、流程图、树形图,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训 练,提升学生的比较、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 1 故事导入激兴趣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早在 1905年,在镇江这 个地方,有一座小桥叫文德桥。5月 5日这一天有赛龙舟活动,一个十岁的少年,随着看 赛龙舟的人群往前走,前面的人群已经来到了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这座小桥从中间被 压断了,站在桥顶上的人跌落到了水里,那些会游泳的人就赶快上了岸,不会游泳的人就 被淹死了。这位十岁的少年站在桥旁,惊呆了。他想:造桥的人造的这座桥怎么这么不坚 固!他发誓长大以后要当一位桥梁专家,要建造最坚固的桥梁,不管多少人站在上面也不 会把它压断!后来这位少年考上了美国留学生,专门学桥梁专业,他成为了我国非常著名 的桥梁设计专家,他的名字叫茅以昇。茅以昇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钱塘江 大桥,后来他又主持设计了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建 立了不朽的功勋!除此以外,他还写了大量的著作,比如《中国桥梁史》等。我们中学课 本里也有茅以昇写的一篇文章——《中国石拱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到课下注释一,把关于茅以昇的简介划出来。 生:(动笔勾划) 师:非常好,动作很迅速。划完之后,我们一起把 PPT 里的内容大声地朗读一遍, “茅以昇,预备,起”。 生(齐读):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 师:读得整齐,声音响亮。 4 攻破生词重基础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来攻破生词。大家看,PPT显示出来的 所有生词当中,我用大号的字体突出了两个字,一个是巧妙绝伦的“伦”,这个“伦”是 同类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字,把它的意思批注上去,它在第五段第二行。另外一个 是惟妙惟肖的“肖”,“肖”是相似的意思,九十七页课下注释里有,把它划出来。下面 我们通过朗读来把生词明确并巩固一遍。“洨河,洨河,预备,起”。 生(齐读):洨河、饮涧、桥墩、张鷟、巧妙绝伦、惟妙惟肖。 师:读得很准确。 5 精选例子明特征 师: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属于哪一种文体呢? 生(齐):说明文。 师: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生(齐):中国石拱桥。 师:是的,标题就告诉了我们。下面,请同学们花 1分钟左右时间默读1—3段,找出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并用其中相应的句子来具体说明。开始! 生:(默读1-3段,找相应句子) 师: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生:我觉得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大家看到第一段的 第一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句话把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 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体现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能几十年几百年 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历史悠久从第三段的第二句话可以看出来,“《水经注》 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师:请坐。不仅找得很准确,而且依据都找到了。是的,中国石拱桥确实有这样的三 个特征。作为初读者,仅仅通过 1-3段还不能充分地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怎样说 明才能把这些特征说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例子。茅以昇也是这样做的,他重点写了 哪两个例子?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 师:哪几段在写赵州桥? 生:第四段和第五段。 师:哪几段在写卢沟桥? 生:第六段到第八段。 师:很好。(PPT出示学生手画的赵州桥示意图、卢沟桥示意图)这是咱班刘涛瑞同 学依据这些段落手画的赵州桥示意图、卢沟桥示意图。现在我想分别请两位同学上来对照 着示意图介绍一下这两座桥。可以带书,但书仅仅作为参考,不能对着念。 图1 赵州桥示意图 图2 卢沟桥示意图 生:我想向大家介绍赵州桥。首先最突出的是大拱很长,大拱不是很标准的大圆,而 是像一张弓。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可以方便通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河 里发大水时可以缓解一下,有助于稳固桥梁。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就算有一道拱圈坏了, 其他的也可以支撑。赵州桥全长37.4米,两端宽 9.6米,最窄的地方也有9米。 师:非常详实的介绍,说明文讲究语言的准确、简洁和严密,你总体做得不错。如果 语言更简洁一点、思路再清晰一点就更好了。另外,文中写的是赵州桥全长37.4米吗? 生:不是,是大拱。 师:对,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PPT出示另一幅学生根据第五段画出的赵州桥的图 画)聂晨阳同学根据第五段的说明文字,画了这幅图,这幅图非常好地诠释了课文里张鷟 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图 3 赵州桥绘画 生:“初云出月 长虹饮涧”。 师:这幅图把“初云出月 长虹饮涧”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所以,我觉得 聂晨阳同学和张鷟可以说是心意相通。为什么呢?因为张鷟用文字写出赵州桥的美,而聂 晨阳是通过画笔一点点地把赵州桥的美给画出来了。下面,谁来试一试对照着示意图介绍 卢沟桥? 生:卢沟桥和赵州桥不太相同,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卢沟桥有 11个半圆形的石拱。 我想,卢沟桥附近肯定经常发大水,以前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经常出事,于是,卢沟桥 的建筑者就建造 11个半圆形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 体。卢沟桥的第二个特点是两旁的石柱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惟妙惟肖 书中写道,“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 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些描写非常形象。 师:你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尽力揣摩造桥者为什么会这样造桥。虽然语言通俗, 但思路是比较清晰的。(PPT出示另一幅学生根据 6-8段画出的卢沟桥的图画)这是我们 聂晨阳同学更有才的一幅作品,看到这一幅作品大家想到了哪个词啊? 图 4 卢沟桥绘画 生:惟妙惟肖。 师:恩,惟妙惟肖。老师还想到了“卢沟晓月”。卢沟晓月这几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于是诗兴大发,赋诗于此,并题“卢 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师:同学们,茅以昇用这么多笔墨,如此详细地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那么,赵州桥 和卢沟桥分别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请花两分钟左右时间默读相关段落,用笔 在文中划出关键句子。开始! 生:我来说赵州桥。第四段第一句就已经写了,“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 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就可以和“悠久历史”相 呼应。第五段中的第二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完 全合乎科学原理”在一定上说明了它结构坚固。它的设计减轻了桥身重量,这也说明它结 构非常的坚固。“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 长虹饮涧’”,这点说出了它的形式优美。 生:我说一下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大家把书翻到第六段。首先“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修建于公元 1189到 1192年间”体现了卢沟桥出现得比较早,历史悠久;再看后面,“永 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 固。”这就是说它的结构坚固;最后是“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里印 证了前面所说的形式优美。 师:请坐。这些都不难找,同学们找得非常准。老师有一个疑问,既然这两座桥都能 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通过把两个桥在一起对比,突出每个桥自己的特点。 师:什么特点? 生:赵州桥全程是一个大拱,卢沟桥是有非常多个石拱。 生:同样是形式优美,赵州桥主要表现在外观及其与环境的配合上,卢沟桥则以其桥 栏上的狮子雕刻为主。 师:请坐。原来两座桥除了有共性特征,还有它们的个性特征。刚刚同学们总结得非 常好,一个是单拱石桥,一个是联拱石桥。另外,赵州桥跟周围的环境搭配得非常和谐, 而卢沟桥上狮子非常多,千态万状。同学们,还有一个不同点,同样是历史意义,赵州桥 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是建成之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 生:最古的石桥。 师: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哪一段? 生:第八段。 师: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师:非常好。(PPT出示双气泡图)现在我用双气泡图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异同 显示出来了,这边是赵州桥,这边是卢沟桥。同学们,由此我们知道了,茅以昇原来是想 通过精选例子来明特征,例子既要典型,又要全面。 图5 双气泡图 6 巧理思路明“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茅以昇先写了赵州桥,再写卢沟桥。可是,我觉得可以先写卢 沟桥,再写赵州桥啊,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 生:我觉得赵州桥建造的时间比较早,应该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师:原来茅以昇安排顺序的依据是时间的先后,先写出现早的,再写出现晚的,这种 顺序我们称为? 生:时间顺序。 师:课前预习时,我们完成了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对文章进行了分层并概括出了每 层的含义。还将同学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同学把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绘制成了思维导图, 另一部分同学将文章的行文思路绘制成了流程图。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思维导图或者 流程图,6人一个小组完成如下任务: 1、逐一点评小组成员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一幅进行修改和完善。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从完善后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中,我们可以有哪些发现? 开始! (小组讨论) 师:时间到,请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画思维导图的小组先来展示,哪个小组的代表 愿意上台分享? 生:这是我们组讨论出来的思维导图。从右上角 45度顺时针开始读图。首先是“旅 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是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往下是第四段的赵州桥, 赵州桥跟旅人桥不同的是,它是一直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全长 50.82米,两端宽 9.6米,中部略窄,宽 9米。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它的特点我们组 总结了四个。再往后是卢沟桥。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到 1192年间,桥长 265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再到 800 年前的江东桥, 1961年的长虹大桥,解放后的双曲拱桥。 师:这个小组的代表在解说他们的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能非常清楚地发现作者行文 的思路是时间顺序,细看也能看出每一座桥的特点。 图 6 思维导图 师:下面,请画流程图的小组代表来分享。 生:我们组以流程图的形式来展现作者的行文思路。一二段作者写了石拱桥的一般特 点,第三段写我国的石拱桥的状况,四到八段具体写我国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第九段中国 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第十段写我国石拱桥的当代发展。 图 7 流程图 师:非常清晰。 生:作者先写石拱桥的特点,接着写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再具体到赵州桥和卢沟桥的 特点。 师:我们用专业术语来说,这是从一般到? 生:特殊。 师:一般到特殊。这种顺序我们称为? 生:总分顺序。 师:总分是什么?说明文的结构。顺序应该是什么? 生:逻辑顺序。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一起动笔,从一般到具体是逻辑顺序。原来想要说明事物的特 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逻辑顺序,甚至可以是我们学过的另外一 种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 师:空间顺序。更多的可能是不同顺序的综合运用。同学们,目前为止,我们学到了 学习《中国石拱桥》的第二个方法,即巧理思路明“顺序”。为了将事物或者事理说明清 楚,还离不开一样法宝,那就是恰当的说明方法。 7 妙用“方法”助理解 师: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回答问题的时候,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请大家看到第 段,找到 (段落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生:(默读课文) 师:想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请大家看到 97页第五段第三个特点,“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 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拱圈 比作弓,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赵州桥拱圈的形式优美,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师:作了很好的示范,请你把“打比方”写到黑板上树形图(课前已提前画好)的 横线上,并在下一行写上序号“”。 生:大家看到第六段,“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 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卢沟桥结构坚 固的特点。 师:请你把“作比较”写上去,在下面写上序号“”。上面是类别,下面是项目。 生:请大家看到第六段这句话,“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到 1192年间。 桥长 265米,由 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作用是什么? 生: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卢沟桥的修建时间、桥长、石拱等。 师:列数字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吗? 生:是准确无误。 师:准确无误地写出了卢沟桥的修建时间、桥长、石拱等,令读者信服。 生:请大家看到第三段,“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 的卢沟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的特点,增加可信度。 师:很好,请你也写上去。 生:大家看到第五段第三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句话运用了引言论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赵州桥制造的奇特,增加了说服力。 师:也增加了文学色彩和趣味性。请你写上去。 师:还有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生:还有第一段的第一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句话比较简洁,用 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师:打比方刚刚已经说过了,还有两个,是哪两个呢? 生:请大家看到 97页的第六段“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 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句话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 法,生动地描摹狮子的状貌,使说明更加形象。 师:是的,这句话描摹了卢沟桥上狮子的神态和外貌。请你上去写一写。还有一个呢。 生:请大家看到 97页第六段“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这句话 我认为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卢沟桥进行了解释说明。 师:非常好。从一个侧面说明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特征。请你上去写一写。 师:至此,我们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第三种方法,要秒用说明方法,秒用说明方法可 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好,跟着我一块动笔。(板书) 师:课文中只有大家找到的这些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吗? 生:不止。 师:还有很多句子。当然,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的准确、有分寸、有余地,也可谓 巧妙绝伦,值得我们赏析,我们下次课再来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会了精选例子可以 明特征、巧理思路可以明顺序、秒用方法可以? 生:助理解。 师:希望同学们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去。下面,我们一起 来把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大声地朗读出来,让我们在嘹亮的朗读声中结束这节课。“精选例 子显特征,预备,起。” 生:精选例子显特征、巧理思路明“顺序”、妙用“方法”助理解。 师:好,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图 8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为了上好《中国石拱桥》,我绞尽脑汁,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一方面, 想要更多地体现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想尽可能地凸显语文味。在这种思 想的支配下,经过搜寻资料,多方请教同事,终于敲定了教学设计。 教学的第一大板块是学习茅以昇精选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 特征的写法。这部分我利用了双气泡图来表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帮 助学生提升了思维的条理性。第二大板块的设计思路是课前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流程 图,课上小组讨论完善思维导图和流程图,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分享。旨在以此带领学 生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掌握《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提升思维的严谨性。从上课情 况来看,教学效果良好。第三大板块是借助树形图帮助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这个 环节,学生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把自己努力的成果写在了黑板上,积极性很高。 整节课内容紧凑,环环相扣,有过程体验,有方法指导。虽然是第一次尝试利用思维 图示和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但我尝到了甜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没有创设足够的让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的机会,因 而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认知冲突;双气泡图可作些强调和说明等。 长路漫漫,我愿继续学习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课堂,充盈自己的教学 生涯。 【同行评价】 范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利用思维图示和思维导图来教学,形式非常新颖,是一 次有益的成功的尝试。整节课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 明方法,还最大限度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不愧是一节示范课。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刘丽丽) 这节课容量不小,但思路清晰。教师语速适中,板书巧妙,体现了自身良好的专业素 养。最重要的是,本节课不仅具有创新性,也扣住了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黄伟)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23 00:09:3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