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23 16:35:30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林奕旋).docx(1.15M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学段年级 初一 学 科 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课时说明 第1课时 教师单位 园丁学校 教师姓名 林奕旋 【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的内容基于气候,温度和降水这两个要素,从将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开始,使学 生可以了解与气候有关的知识。该教科书借鉴了前两节课,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气候 差异很大,另一方面,它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该教科书使用温度和降水的主 要影响因素:位置的纬度分析,陆地和海洋的位置以及地形来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根据教 科书的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的最后标题“气候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天气及其影响”的开头相呼应,它加强了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主题。教 科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一是因地区气候差异引起的人类活动差异,以培养 学生的地域观念;二是因地制宜。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灾害意识。 该教科书侧重于活动并讨论了气候变暖,以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简而 言之,“世界气候”部分是对整章内容的概述和综合,是对整章内容的概述,是本章的核心。本 部分内容的研究将为将来的区域地理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章的学习,对气候和天气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初步辨别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 但对引起景观乃至地理环境差异的气候原因较为陌生,全世界共有 11种气候类型,要掌握这么 多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思维训练通识课及思维发展 型课堂,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思维工具解决问题能力,但能 力有限,仍需老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教学重点)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 点)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 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 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 三、思维目标 1.借助绘制简单的双气泡图对气候和天气进行分析,发展学生对比推理能力。 2.通过读图利用树状图梳理细世界气候类型,利用概念图梳理气候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知识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唤醒记忆,引入新课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师: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 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  设计意图 1.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回顾相关知识。 2.以学生未知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在比较中发现差异,结合景观图,让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激情,引入新课。 二、思维工具指引,合作学习解决重难点 1.导图梳理,初步认识各种世界气候 师:一、 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 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板书) 看一看: 请同学们读教材第 57页图 3.22 A、B、C三幅景观图,根据描述表演图上三个人的不同 感受,能告诉大家A、B、C三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生:个人先阅读教材,按小组内分配的任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个人对各地气候的初步认识) 师生总结:因为A、B、C三地的降水不同 师:引导学生在回忆上节课的现象及观察教材的图示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年四季你在南极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 师点明 :展示情景导入中第 2组景观图中海南与大兴安岭景观的差异也是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不同 而形成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图中三人描述气候时所指时间和要素 .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图 1 思维导图表示气候的组成和要素  设计意图 借助教材中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图文转化能力。思维导图展示分析后的结 果,外显化的思维可以分享和评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及思辨能力。 2.双气泡帮助对“天气”和“气候”异同比较,加深理解。 师:试一试:活动 1-1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活动 1-2让学生判断教材中四句话(‘昆明四季如春“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是描述气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风降温”描述天气). 教师可将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和诗词进行展示,学生判断,师生纠正总结。 (生:在思考和讨论后,绘制双气泡图,展示思维结果) 图 2 双气泡图比较气候与天气的异同 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驱动,借助双气泡图对“气候”和“天气”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关注差异性的同时 寻找共性或相似性,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工合作做好铺垫。 采用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纠错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提醒: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很快得出结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 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3. 树状图明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探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探究活动】 活动一:比一比,贴一贴──认识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世界的轮廓图) 天气气候 气候气 气 候气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 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介绍一下经验,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生:用树状图的方式进行分类和梳理,区别热带气候、亚热带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分别有什么 气候类型 (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绘制树状图,由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纠 错) 【师生总结】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 变化;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是根据这 些规律来划分的。  设计意图 对于繁杂的 11种气候类型,学生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可以快速进行分类,通过比较 11种不同的 气候类型对比各自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 11种气候类型的理解和掌握。 4.借助《疯狂电影城》设置问题情境,概念图让等抽象知识具体化。 师:在《疯狂动物园》中,动物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栖息地,不同动物的栖息地自然环境具有 差异性,其主要是受到气候的影响。气候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同,影响了当地的植被生长,从 而影响当地动物的生长。让学生通过概念图进行梳理不同气候类型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讨论: (1)以下动物分别匹配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呢?(2)不同气候类型如何影响到当地的植被生长? 从而影响到动物的栖息?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生:第一个问题能较好回答,第二个问题很难叙述) 师: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再点拨和引导:在遇到抽象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具体的方法是:(1)寻找一个典例分析,如“热带雨林气候对当地气候及动物的影响”。(2) 思考几个关键问题:该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它的气候特点如何影响当地植被的生长?如何 影响到当地动物的生活?(3)图示化具体化这个过程(4)小组讨论探究,体验多角度思考问题。 (生:个人自学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绘制“气候类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概念图后小组讨 论,并参与完成角色扮演的换位思考体验。) 图 3 概念图表示热带雨林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设计意图 在解决抽象问题时,培养学生“典例材料→分析讨论→建模→整体认识”的的有序思维的习 惯,发展学生看待问题时具有综合性的正确思维方式;通过概念图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推理方面的 作用,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正确表示出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直观、清晰、具体的 可视化思维框架;进一步的角色扮演又让换位思考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体验更深刻,抽象知识 就这样被具体化了。 【板书设计】 “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 【“思维发展型课堂”要素分析】  问题情境: 1、对比教材中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景观的图片,引发思考其差异的地理原因,进行新知学习的铺 垫。 3、让学生进行分析电影《疯狂动物城》里面动物的生长环境与其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让思考 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体验更深刻,通过图示的方式把抽象知识具体化。  认知冲突: 1、对比教材中不同地区的景观图之间的差异,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激发其探究兴趣,引发思 考其差异原因。 2、参照双气泡图,比较“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异同处,通过学生耳熟能详,却容易判断失 误的谚语进行检验。  可视化: 1、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整理气候的要素及影响因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借助思维导 图进行信息提取和梳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快速信息整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2、在初步认识天气和气候概念时,借助双气泡图进行对比异同,让学生明晰两者之间的区别, 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通过借助树状图的方式学习了世界主要的 11种气候类型,以纬度位置影响下形成的热带、 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为划分依据,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了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以及同 一种温度带下的气候类型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变式运用: 本节课变式设计集中体现在第四个环节,通过播放电影《疯狂动物城》创设情境,探究动物 生活的自然环境与气候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打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气候类型的特点,碎片记忆 及只能单向思维的定势,培养学生将问题与知识形成条件关系的能力。以生活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的树懒进行引导,进而学生分析气候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层次性 递进训练,旨在发展学生图文转化能力、问题的归化能力等,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23 16:35:3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