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思维发展专题专题现行
- 全一册
- 教学设计





“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SSS”教学设计(袁子雁)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 袁子雁
【简介】我校作为“思维发展型课堂”联盟学校,致力于运用思维工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专家的指
导下,探索从直接思维课到思维融入课的步步推进。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三节“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它是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此探究过程包括分类思想以及画图和实验的方法。我们利用各种思维工具,使学生思维显性化,进而
探索思维工具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
课时——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属于“几何与图形”的版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三角
形全等的条件 SSS,在上一节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可以用定义来说
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本节课是研究如何简化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全等三角形是研究 图形的
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并灵活的加以运用,才能学好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几何内容,同时
也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全等变换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主要利用流程
图梳理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思维导图分析分类讨论思路,从而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SS,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在生活中也对全等三角形并不陌生,
但七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逻辑思维,同时他们对探究
数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比较陌生,合作意识较弱;虽然之前已经学习了尺规作线段和尺规作角,
但很多学生还是掌握的不够熟练;另外学生们对八大图示和概念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
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2.经历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归纳、总结问题的
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思维目标
1.借助流程图,梳理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借助思维导图,分析分类讨论时的思路,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借助双气泡图对比例题的异同,发展学生发现与分析的能力。
4.在学生的思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应用“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会综合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领,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
【问题】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为了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制作一批三角形流
动红旗,为了节省资金,决定由学校后勤自制,要求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我们应如何操作
呢?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大家还记得全等三角形有什么
性质吗?
此时教师在 PPT展示两个全等三角形。
图 1 两个全等三角形示意图
生:AB=A′B′,BC=B′C′,CA=C′A′,∠A=∠A′,∠B=∠B′,∠C=∠C′
师:非常好!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我们在制作三角形流动红旗时一定要逐一检查这六个
条件吗?
生:好像有些麻烦,如果条件能少一些就好了。
师:说明大家已经开始思考了,那么这是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呢?它会是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呢?请大家积极思考,我们尝试着表达出来。
生: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是让我们解决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全等。
师: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数学问题——探究三角形全等
的条件。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
性思维。通过旧知回顾引入新课课题回忆旧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
二、思维工具引领,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将学生分为小组,便于后面进行合作讨论。
(一)合作学习,唤醒研究思路
师:明确了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要开始探究影响问题的因素有哪些。我们知道三角形的
要素有什么呢?
生:边和角。
师:既然大家希望这些边和角的条件少一些,你们最想减少到几个呢?请小组进行讨论,
根据条件个数进行分类,同时将每一类个数所涉及的边和角的组合表示出来,用思维导图的形
式呈现你们的想法。
下图是其中一个小组代表展示的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使得思维显性化。学生在合作中激发思
维的火花,从而总结归纳出不同条件个数时的分类情况,也为下面进一步讨论每一种情况做铺
垫,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形成思辨思维,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反例证明,深入研究过程
师:我看到大家最希望只用一个条件了,那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情况是否可行。这种情况包
括一个角和一条边,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举出反例呢?可以上黑板来展示一下。
引导学生在一个条件的位置处画出反例图形。
图 1 只给一条边情况 图 2 只给一个角情况
师:很好。既然一个条件不行,那我们看看两个条件行不行。通过刚刚大家的思维导图,
我们知道两个条件包括两个角、两条边以及一个角和一条边。那么这三种情况又有哪些反例呢?
请小组先进行讨论,一会儿我找一个小组代表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引导学生在两个条件的位置处画出反例图形。
图 3 两条边对应相等情况 图 4 一
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情况
图 5 两个角对应相等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举出反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
让学生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也能培养学
生的自信品质,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三)动手操作,感知探究乐趣
师:非常棒。那么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当出现三个条件的时候情况就更多了,我们今天就
先来看看三条边相等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教师在黑板上用三根长分别为 4cm,5cm,7cm的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师:我在各个小组放了三根长分别为 4cm,5cm,7cm的木棒,请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拼
一下,看是否与老师摆的三角形重合呢?
图 6 三角形木棒
师:大家看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呢?
生:是的。
师:大家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说明三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师:很好,大家已经从直观上感知到了这个结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尺规作图,同学能
不能尝试着用尺规画出一个三边长分别为 4cm,5cm,7cm的三角形呢?并且看能画出几个呢?
下面请各小组讨论尝试作图,一会儿找一个小组上台展示。
图 7 尺规作图画三角形全等
引导学生边展示边讲解尺规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摆木棒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SSS确定三角形的唯一性,接着以学生画图活
动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注重“SSS”条件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际中获取
“SSS”条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概括规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四)组织学生,整理思维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摆木棒以及尺规作图的过程,大家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非常好!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完成了一个数学问题的探究,回忆一下我们刚刚探
究的过程,请各小组进行讨论,将我们刚刚探究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图 8 探究数学活动的一般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流程图锻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探究一个数学问题的方法,在过
程中让学生慢慢体会感知,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
过程显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梳理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师:下面通过例 1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运用我们得到的结论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且
在书写时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在 PPT上展示例 1:
如图,已知 , ,AB CD BC AD ABC CDA 和是否全等?是说明理由。
师:大家先尝试着独立思考解决例 2。
教师在 PPT上展示例 2:
如图,C F 、是线段AD上的两点,AB=DE,BC=EF,要使ABC DEF,则还需要什么条件 ?
师:小组讨论,尝试用气泡图表示两个例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类影响因素探讨命题成立因素明晰数学问题
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应用分类讨论方法
图 9 例题比较双气泡图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驱动,通过两个例题的难度逐渐提高,在例 1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方法与书写格式,让学生在例 2中进行进一步探究。借助双气泡图对例 1、
例 2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例 2在哪些方面对三角形全等进行了升级,从而形成发散思维,也
让学生对题型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问题情境:在课程开头设置了“制作流动红旗”的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紧密联系,引
发学生兴趣。
认知冲突:本节课设置了两次认知冲突。第一次是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引导大家思考究竟需要
几个条件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二次是在学生希望只用一个条件判断,而现实是不可以
的,因此需要反例来加以证明。通过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
欲望,促进课堂发展。
可视化:(1)在分析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个数时,通过思维导图将思想显现化。借助思维导图
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学生在合作中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总结归纳出不同条件个数时的
分类情况,也为下面进一步讨论每一种情况做铺垫,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形成思辨思维,在辩
论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通过画流程图和学生一起梳理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和思路,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可遵循的模板,有利于今后学生进行尝试探究;
(3)在得到SSS定理后,通过两个例题的比较,用双气泡图帮助学生的形成发散思维,同时对
题型有进一步的提高。
变式运用:习题例 2是在例 1的基础上加以变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判断条件的理解力,
是否熟练灵活掌握本节课内容,有利于拉开题目难度梯度,适合不同情况的学生,使得课堂更
有层次性。
其他教学反思内容:本节课从现实情境出发,同时复习旧知,通过不同条件个数的分类情况
让小组讨论,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中,突出了问题的设计,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把学生的思
维激发起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首先精心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探索的欲
望。这也培养了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从一个条件到两个条件再到三个条件,引导学生每
种情况再进行细分,举出反例来进行证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同学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可以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
找到推论条件已 知 条 件 齐
全
证 明 三 角
形全等
例2例1
利用 SSS
判定条件给出直接条件 涉 及 隐 含 条件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SS
例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