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 teacher》绘本教学设计
学段年级 小学三年级 学 科 英语
教材版本 外研社——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 课时说明 共一课时
教师单位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平山小学 教师姓名 杨萍萍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描述人物外貌和品质的单词及句式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本故事,进
行反馈练习和语言的中和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This is my … teacher. His/her …is/are….
He/she is …. 的句式用法。同时,理解“人物完人”的道理。
“The new teacher”是一则虚构故事,情节趣味性强,利用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构
建故事情节,对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达到故事复述的英语语言输出,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三年的英语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描述人物外貌的词汇和句式,学习了形容人品质的词汇——
clever, friendly, nice, good, fun 等,以及了解了一般科目名词的表达,但是对于整体输出人物
内在和外在特点的描述还很生疏。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情景转换和情节发展对于目前孩子们的语言能
力来说还是颇具挑战。
基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利用双气泡图,气泡图和流程图工具,帮助学生构建故事,学习词汇。
学生通过独立复述,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词汇: hard-working, helpful, strict (教学重点)
2、了解和运用叙事逻辑用语:First, then, next, after that, at last(教学难点)
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力获取基本信息。
2、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捕捉关键信息。
3、通过故事复述锻炼语篇表达。
4、通过对比总结,达成语言输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考自己心目中完美老师的特点,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四、思维目标
1、借助圆圈图对理想中的老师特质进行联想,并结合句型进行表达,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2、借助流程图梳理故事情节,发展学生提取故事发展脉络信息的能力。
3、借助气泡图归纳机器人教师的特点,发展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My ideal teacher
tall
pretty
nice
No homework
Chinese
dance
smart
Not strict
4、借助双气泡图对比人类教师和机器教师的区别,从而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提升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疑,引入新课。
1、借助圆圈图,训练句群表达。
T:同学们假如我们即将迎来以为新老师,你希望这位老师是什么样的呢,你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质呢?请展开联想,把你所想到的理想教师特质用圆圈图的形式写下来,
并用下列语句进行描述。
He/she will be English teacher.
He/she will be tall.
He/she can sing.
设计意图
1.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导入本课的学习。
2.借助图示发散思维,辅助表达。
2、引发认知冲突,切入故事学习。
T: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绘本名字是“The new teacher”。请观察封面,
你能猜猜谁是新老师么?(学生:机器人)机器人也能成为好教师?让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绘本,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
挑战原有认知观念——教师都是人类,引发贯穿本堂课的认知冲
突:机器人是否能和人类一样成为好老师?
二、 借助思维工具,构建故事,并达成语篇输出。
1、阅读故事第一部分,提取关键信息。
T: 引导学生逐页阅读 P1-P12完成问题的回答和内容归纳。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取生词,帮
助学生掌握本课新词。
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at can they see?(了解故事人物和背景)
What do they hope Mr. Arty will be?(教师板书Beth和 Dan所期待的新教师特质)
What does Mr. Arty teach?(提取新教师所教学的科目)
What do they think of Mr. Arty?(引导学生总结其勤奋但不太聪明的特质)
设计意图
问题驱动,提取故事主人翁Beth和 Dan对于新老师的期望特质和新老师实际特点。
2、借助流程图,构建第二部分(P13-17)故事情节脉络。
T:午餐结束后,小朋友们和新老师一起在操场玩耍。他们在玩什么呢?此时发生了一些事情,
你能根据图片猜一猜事件正确的发生顺序么?请在小组内讨论,将下列图片按照事件顺序排
序。
(展示乱序的故事图片,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序完成流程图。在展示时,请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叙事逻辑复述本段故事。)
S:小组讨论,完成流程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幅图片的内容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串联
成篇章。
One day something happened in the playground.
First, a ball hits Mr. Arty.
Then, Mr. Arty runs very fast.
Next, Mr. Arty runs into the headmaster.
After that, the headmaster is very angry and he wants to put Mr. Arty into trash.
设计意图
借助流程图,梳理绘本高潮部分故事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叙事逻辑用语,进行有条
理的叙事表达,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故事第三部分(P18、19),完成故事整体感知。
T:机器人老师就这样被抛弃了么?他还可以尝试哪些活动来发挥自己的价值呢?(引导
学生观察图片,听录音,提取关键信息。)
三、 借助思维图示,进行归纳和对比,批判思考深化认识。
What happens on the
playground?
Mr. Arty
Human teacher Robot teacher
1、借助气泡图归纳整理 Mr. Arty 的特征,进行输出。
整体感知绘本故事内容后,回顾故事的的主角Mr. Arty的所作所为,用所学词汇概括或
从文中找关键词描述 Mr. Arty的特征。
Mr. Arty is ... He can ... He is good at ... But he is not good at ...
He teaches ...
2、小组合作,借助双气泡图进行对比思辨。
T: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a
robot teacher and a human teacher?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why?
S:小组合作,说一说人类教师和机器教师的异同,借助双气泡图进行对比。通过
思考,选择自己更喜欢人类教师还是机器人教师,并说出原因。
四、 批判思维,升华情感。
回顾课堂伊始时同学们绘制的“我梦想中的老师”气泡图,请你根据机器人老师的特点和经历、以及
你做的双气泡图对比的结果,看一看,及时老师不满足图中的哪些条件,也可以是好老师?好老师还需要
具备哪些特质?(对原来圆圈图中的词语进行删减,增加。)
同学们通过思考,感悟到虽然人或者机器老师并非完美,无法满足同学们对于老师的美好幻想,但都
有其擅长并且适合做的事情。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反思】
问题情境:在这节课中,设置了哪些问题情境?目的是什么?实现的效果怎么样?、
1、提问“假如我们也会迎来新老师,你希望他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理想中的老师的特征。
2、对比人类教师和机器人教师的特征,思考自己喜欢哪一类老师和其中的原因,明白了人类和机器人
老师各自的长处与短处,明白了人无完人,人人都可以在合适的位置上贡献力量的道理。
认知冲突:学生原本认知中的老师必须是人类,与绘本故事中机器人也可以当老师的冲突,引发其
思考机器人是否能成为好老师,探究机器人老师的特征。
可视化:
1、在思考自己理想的教师时,运用圆圈图进行思维的发散,实现了快速激发旧知,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2、在梳理故事片段的事件进程时借助了流程图,得以使故事发展过程清晰化,学生表述逻辑清晰。
3、在总结机器人教师的特点时使用了气泡图,进行了信息的提取和归纳,实现了学生为主的快速信息整
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4、在对比机器人教师和人类教师的特点时,借助了双气泡图,实现了两类教师的长短处的罗列和对应的
比较,帮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哪一类教师的原因。
变式运用:
在最后引导学生再次聚焦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师特征时,回归到第一个环节完成的圆圈图,对此
图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加。借助学生熟悉的形式和短时间前完成的内容,来降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难
度,提升深度,检验了学生在学习完绘本故事后的思想情感升华和思维提升。
其他教学反思内容:
本课运用了流程图帮助学生理顺故事情节,还借助气泡图和双气泡图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理想中
的老师、机器人教师和现实中的老师的外貌和内在品质特点。学生在理解回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
维图示,归纳和整理关键词,梳理流程,为更深刻地体会绘本的含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再次
阅读人物众多的文本时,本课思维训练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迁移并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和归纳文本的关键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