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学设计(李莤)
课题名称 雾在哪里 教师单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
教师姓名 李莤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信息 第一课时
【简介】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都是能给人以启迪的诗或者小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认识了雾
和其他自然现象。
【前期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把雾幻化成了一个淘气的孩子,他把大海藏起来,再把天空和
太阳藏了起来,又把海岸、房屋、街道等等都藏起来后,他又调皮地把自己藏了起来。此
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雾天气,对雾这一自然现象产生兴趣,理解雾的特点。
2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言文字浸润,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提取关键信息。
比如课文中“雾”这个调皮的孩子去了哪些地方,又把什么藏了起来,学生能够在通读课
文后提取信息。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理解“于是”、“连同”、“无论……还是……都……”等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于是”、“连同”、“无论……还是……都……”等词语,根据大雾出现
后的自然景物的变化,仿照课文说话。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雾、淘”等生字。会写“切、于”等生字。
2 技能目标
(1)在情境中理解“于是”、“连同”、“无论……还是……都……”等词语的
意思。
(2)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根据大雾出现后的自然景物的变化,仿照课文说话
3 思维目标
借助树形图,建立知识体系,学会自主学习,由“雾在哪里”迁移出“风在哪里”、
“雨在哪里”的素材,模仿课文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1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
慢慢散。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生:是雾。
师:谜底就是雾。观察一下“雾”字,雾一定和什么有关?
生:雨
师:和雨有关的天气现象还有很多,依次出示“露、雪、霜、雹”的图片和文字。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雾这种天气现象。想不想看看雾是什么样子的?(播放雾的图片)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
生:灰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师:雾呀,经常会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9课 《雾在哪里》,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书空课题。写雾这个字要注意第三笔是横勾。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有趣的课堂设计
适合于低学段的学生。从谜语到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雾”这种自然现象
2 检查预习,熟悉字词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什么识字好办法记住他们? 老师检查一下
这两个词谁能把它读出来?(出示“于是”,“无论……还是……都……”)
生:个别读、小老师领读。
师:老师发现这两个词单纯出现的时候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老师把它放入到句子中,
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
(出示句子: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生:个别读,集体读。
师:看来这些句子难不倒大家,那么现在谁有信心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
生:个别读
师:老师加上一个词语还会读吗?
(出示词语:房屋连同街道、树木连同桥梁、行人连同小黑猫)
生:个别读、集体读
师:看来生字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好。
【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预习检查,了解学生的识字基础。二年级的学生重点
仍然是识字写字,尤其是重点词语的反复朗读,一方面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为后文的学习
打好基础。
3 整体感知,模仿说话
1 提取信息
师:你读到了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哪个自然段你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指名回
答,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淘气
师:淘是我们要认的生字,让我们把它放到课文里读一读。
生:齐读
师:那这个淘气的孩子都去了哪儿呢,用横线画出雾去过的地方。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
2 学习描写大雾在海上时的情景的语句
出示 3、4自然段,同桌合作自学。
师:观察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从句子上看,一共有三句话,学生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在写什
么。
师:从词语上看,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用哪个相同的词连接。
生:于是。
师:这是一个带生字的词语,于是,“于”谁能很快记住?有什么识字好办法?。
学生汇报。
师:于是,用在说和做之间。雾说他要藏东西了,于是,他就马上藏了,谁能马上用
一用这个词语?
生:用“于是”说一句话。
师:一起来比较第三句话,从词语上看,都有“无论,还是,都”。
生:齐读 3、4段,读好句子。
师:谁能用“无论……还是……都……”说一句话?
生:汇报,模仿说话。
3 学习描写大雾在岸边时的情景的语句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你们和作者一样,都是先说雾宝宝把什么藏起来了,
然后说它的威力有多大!那这一次雾宝宝来到了岸边,他又把什么藏了起来?你从哪儿感
觉到他的厉害呢?
生:读来到岸边的段落(出示 5、6自然段)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读出了雾很厉害!
生:甚至、一切、都。(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圈出词语)
4 学习描写大雾在城市上空的情景的语句
指名读一读雾在城市上空的段落,PPT出示 7、8、9、10自然段。
师:雾把什么藏了起来?
生:自己。
师:现在你觉得雾宝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调皮可爱的孩子
师: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厉害吗?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从哪个段落感到他真的很
厉害?生:读第 9自然段
师:接下来老师和你们合作读一下,感受雾宝宝的厉害。PPT出示第 9段,去掉船只
等词语,老师读填空处的红色词语,学生读黑色字体。
师:你发现没有,这一次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句式,体现雾宝宝的厉害。(同学发
现不了)老师提示:你发现哪一个词语把所有的东西联系起来?
生:连同。
(PPT出示“连同”,学生练习说话)
5 合理想象 仿照例句说话
师:这里用了“连同”来体现雾的厉害,在海上的时候作者用了“无论,还是,都”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出示第 6自然段)
生:学生自由汇报。
【设计意图】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的句式,是为了让学生找出句子的相似之处,
学会提取关键内容,并仿照课文模仿说话、写话。在原文的基础上模仿,为下文的迁移学
习打下基础。
4 思维工具指引,拓展思维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在哪里,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呢?
生:露、雪、霜、雹、风和雨等等。
师: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欣赏,雾宝宝这么调皮可爱,那雪宝宝,霜
宝宝,风宝宝他们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想一想,仿照课文说一说,“风在哪里”
“雪在哪里”……(出示学习单,学生仿照课文内容想象思考)
生:汇报。
【设计意图】出示带有树形图的学习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并不需要直接讲解
思维图示,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树形图能够十分清晰地显
示出《雾在哪里》这篇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比和仿照,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模仿出
《风在哪里》、《雪在哪里》等课文。
【课后反思】
在初步备课中,《雾在哪里》的设计思路是以雾宝宝藏的东西为线索,让学生重点从
雾宝宝的说话中提取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同时能够读好雾宝宝调皮的语气。但是重新梳理
课文后,雾宝宝藏每一样东西前都是先去到一个地方,于是就有了本篇教学设计中:“学
习描写大雾在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的情景的语句”,从物品到地方是本课设计中的一
个转变。第二个转变是初步设计时过于强调学生能够模仿课文语言说话,可是当教师自身
把思路拓宽,运用上思维图示后,发现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更广阔的的天空,通过仿
照课文中的语言,我们可以模仿其他自然现象,这是思维发展的一大维度的突破。思维工
具是不仅能清晰地将思维可视化,还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思维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