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23 16:41:11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李莤).docx(34.7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其他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李莤) 课题名称 雾在哪里 教师单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 教师姓名 李莤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信息 第一课时 【简介】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都是能给人以启迪的诗或者小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认识了雾 和其他自然现象。 【前期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把雾幻化成了一个淘气的孩子,他把大海藏起来,再把天空和 太阳藏了起来,又把海岸、房屋、街道等等都藏起来后,他又调皮地把自己藏了起来。此 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雾天气,对雾这一自然现象产生兴趣,理解雾的特点。 2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言文字浸润,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提取关键信息。 比如课文中“雾”这个调皮的孩子去了哪些地方,又把什么藏了起来,学生能够在通读课 文后提取信息。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理解“于是”、“连同”、“无论……还是……都……”等词语的意思。 2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于是”、“连同”、“无论……还是……都……”等词语,根据大雾出现 后的自然景物的变化,仿照课文说话。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雾、淘”等生字。会写“切、于”等生字。 2 技能目标 (1)在情境中理解“于是”、“连同”、“无论……还是……都……”等词语的 意思。 (2)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根据大雾出现后的自然景物的变化,仿照课文说话 3 思维目标 借助树形图,建立知识体系,学会自主学习,由“雾在哪里”迁移出“风在哪里”、 “雨在哪里”的素材,模仿课文说话、写话。 【教学过程】 1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 慢慢散。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生:是雾。 师:谜底就是雾。观察一下“雾”字,雾一定和什么有关? 生:雨 师:和雨有关的天气现象还有很多,依次出示“露、雪、霜、雹”的图片和文字。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雾这种天气现象。想不想看看雾是什么样子的?(播放雾的图片)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 生:灰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师:雾呀,经常会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9课 《雾在哪里》,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书空课题。写雾这个字要注意第三笔是横勾。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有趣的课堂设计 适合于低学段的学生。从谜语到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雾”这种自然现象 2 检查预习,熟悉字词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什么识字好办法记住他们? 老师检查一下 这两个词谁能把它读出来?(出示“于是”,“无论……还是……都……”) 生:个别读、小老师领读。 师:老师发现这两个词单纯出现的时候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老师把它放入到句子中, 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 (出示句子: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生:个别读,集体读。 师:看来这些句子难不倒大家,那么现在谁有信心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 生:个别读 师:老师加上一个词语还会读吗? (出示词语:房屋连同街道、树木连同桥梁、行人连同小黑猫) 生:个别读、集体读 师:看来生字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好。 【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预习检查,了解学生的识字基础。二年级的学生重点 仍然是识字写字,尤其是重点词语的反复朗读,一方面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为后文的学习 打好基础。 3 整体感知,模仿说话 1 提取信息 师:你读到了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哪个自然段你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指名回 答,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淘气 师:淘是我们要认的生字,让我们把它放到课文里读一读。 生:齐读 师:那这个淘气的孩子都去了哪儿呢,用横线画出雾去过的地方。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 2 学习描写大雾在海上时的情景的语句 出示 3、4自然段,同桌合作自学。 师:观察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汇报。老师点拨:从句子上看,一共有三句话,学生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在写什 么。 师:从词语上看,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用哪个相同的词连接。 生:于是。 师:这是一个带生字的词语,于是,“于”谁能很快记住?有什么识字好办法?。 学生汇报。 师:于是,用在说和做之间。雾说他要藏东西了,于是,他就马上藏了,谁能马上用 一用这个词语? 生:用“于是”说一句话。 师:一起来比较第三句话,从词语上看,都有“无论,还是,都”。 生:齐读 3、4段,读好句子。 师:谁能用“无论……还是……都……”说一句话? 生:汇报,模仿说话。 3 学习描写大雾在岸边时的情景的语句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你们和作者一样,都是先说雾宝宝把什么藏起来了, 然后说它的威力有多大!那这一次雾宝宝来到了岸边,他又把什么藏了起来?你从哪儿感 觉到他的厉害呢? 生:读来到岸边的段落(出示 5、6自然段)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读出了雾很厉害! 生:甚至、一切、都。(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圈出词语) 4 学习描写大雾在城市上空的情景的语句 指名读一读雾在城市上空的段落,PPT出示 7、8、9、10自然段。 师:雾把什么藏了起来? 生:自己。 师:现在你觉得雾宝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调皮可爱的孩子 师: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厉害吗?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从哪个段落感到他真的很 厉害?生:读第 9自然段 师:接下来老师和你们合作读一下,感受雾宝宝的厉害。PPT出示第 9段,去掉船只 等词语,老师读填空处的红色词语,学生读黑色字体。 师:你发现没有,这一次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句式,体现雾宝宝的厉害。(同学发 现不了)老师提示:你发现哪一个词语把所有的东西联系起来? 生:连同。 (PPT出示“连同”,学生练习说话) 5 合理想象 仿照例句说话 师:这里用了“连同”来体现雾的厉害,在海上的时候作者用了“无论,还是,都”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出示第 6自然段) 生:学生自由汇报。 【设计意图】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的句式,是为了让学生找出句子的相似之处, 学会提取关键内容,并仿照课文模仿说话、写话。在原文的基础上模仿,为下文的迁移学 习打下基础。 4 思维工具指引,拓展思维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在哪里,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呢? 生:露、雪、霜、雹、风和雨等等。 师: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欣赏,雾宝宝这么调皮可爱,那雪宝宝,霜 宝宝,风宝宝他们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想一想,仿照课文说一说,“风在哪里” “雪在哪里”……(出示学习单,学生仿照课文内容想象思考) 生:汇报。 【设计意图】出示带有树形图的学习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并不需要直接讲解 思维图示,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树形图能够十分清晰地显 示出《雾在哪里》这篇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比和仿照,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模仿出 《风在哪里》、《雪在哪里》等课文。 【课后反思】 在初步备课中,《雾在哪里》的设计思路是以雾宝宝藏的东西为线索,让学生重点从 雾宝宝的说话中提取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同时能够读好雾宝宝调皮的语气。但是重新梳理 课文后,雾宝宝藏每一样东西前都是先去到一个地方,于是就有了本篇教学设计中:“学 习描写大雾在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的情景的语句”,从物品到地方是本课设计中的一 个转变。第二个转变是初步设计时过于强调学生能够模仿课文语言说话,可是当教师自身 把思路拓宽,运用上思维图示后,发现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更广阔的的天空,通过仿 照课文中的语言,我们可以模仿其他自然现象,这是思维发展的一大维度的突破。思维工 具是不仅能清晰地将思维可视化,还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思维有所突破。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23 16:41: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