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23 16:41:32
《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王培玲).docx(6.69M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王培玲) 课题名称 《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 教师单位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 教师姓名 王培玲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 【简介】 我校开展“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探索已有两年的时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隐性思 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是我们课堂鲜明的特色。本教学设计将结合 课外阅读书目《窗边的小豆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 并在深度阅读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整本书的阅读 指导,可以灵活调整课时。 【前期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窗边的小豆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休 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 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 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 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 品之一。 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 方法,对《窗边的小豆豆》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完成整本书的初读。虽然学生具备一 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运用思维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特别是如何运用阅读策略进 行深度阅读,仍然需要老师加以指导。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借助思维工具对整本书进行深度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正确对待我们现在所处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初读,在感知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人物关系。 (2)通过理解,分析人物形象。 2 技能目标 (1)读懂内容,理解形象,品味语言,感悟故事内涵。 (2)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会分享。 (3)学会深度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3 思维目标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书中的人物关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理慨括的能力。 (2)借助双气泡图进行巴学园与我们学校的对比,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 (3)运用批判性思维,加深思维的深度,拓展思维的广度。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回顾内容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第一遍阅读要先把书读薄,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读了这本书,相信 大家也有很多疑惑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刚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帮忙解答了,因为在书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下一 步阅读时需要再细致一些;有的暂时没有得到解答的,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去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聊天,既帮助学生回顾整本书的内容,又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过提问,一方面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另一方面,相互答疑,在交流中进行信息碰撞, 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及探索求知的欲望。 2 融入思维工具,理清人物关系 师:《窗边的小豆豆》全书有 17多万字,里面有很多跟小豆豆有关的人物,你能将 他们一一列举出来吗? 生:个人先说,其他同学后补充。 师:这么多的人物,其实跟小豆豆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你能用思维导图将他们呈现出 来吗? 生:绘制思维导图。 生:展示如图1、图 2所示,并说出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锻炼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并 能进行归类的能力。 3 聚焦中心人物 师:许多同学在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书中的小豆豆真的是一个很有趣、很好玩的女孩,你能说说读完这本书之后,你 印象中的小豆豆吗?还要说出来,为什么你说她是这样一个女孩? 生:各抒己见 (教师利用圆圈图随机板书)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开心,随着大家说的,好像就有这么一个鲜活的形象立在我的面 前,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豆豆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你能结合大 家的意见,绘制出你心目中的小豆豆吗? 生:绘制思维导图 生展示如图3、图4所示,并说出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情况,另外,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50个学 生有 50个不同的小豆豆,小豆豆同样一个行为表现,在不同学生眼中都有不同的看法。所 谓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通过不同学生绘制的不同的思维导图,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小 豆豆们”。 4 借助双气泡图,比较阅读 师:巴学园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 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回答。如: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 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 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 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 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巴学园的孩 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已经足够地享受 到了涂写的乐趣。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 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 师: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让所有孩子都神往的学校。在你心目 中,我们的学校怎样呢? 生:我们的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就相当于巴学园一个学校的总人数、有固定的教室、 固定的课表…… 师:我们学校和巴学园有哪些异同呢?请用双气泡图进行比较。 生:绘制双气泡图。 生展示如图5、图6所示。 师:经过这样一番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随机点评。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概括出巴学园的特点,另一方面,将自己的学校与巴学 园进行对比,巴学园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的学校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且巴学园 是在日本特定历史时期而存在的一所学校,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校独特的优点是巴学园 所不具备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5 学法迁移,深度阅读 师:《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们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没读完两种声音都有。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拿到一本书,先要把书读薄,了解书中的大致内容,知晓其中的人物形象, 然后再把书读厚,比如你心目中的小豆豆是怎样一个孩子?小林宗作校长是怎样的一个校 长?书中所提到的日本的交通、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大家都可以在下一步的阅读中进行 深入探讨研究,也可以借鉴思维工具,进行深度的阅读,相信书是读不完的,一定是越读 越有趣。 师:给大家推荐另外一本书《夏山学校》,这是一座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 校”,同样写学校,但相信大家读完之后大家会有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意识到,书是永远读不完的。教给学生方法,坚持先把书读薄, 再把书读厚。推荐新书给学生,旨在让他们将《窗边的小豆豆》和《夏山学校》进行比较 阅读,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作为同样写学校题材的书,学生会有自己的思考。 【课后反思】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内容有趣,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四年级学生来说, 读懂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在读懂的基础上学生能有自己的读后感受。深度阅读的过程引导 学生综合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各种思维工具的融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整本书的情节及 人物,对于主要人物“小豆豆”及所在的环境“巴学园”理解得更加全面丰满,对于发展 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辨析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本书的阅读为学 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23 16:41:3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