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王培玲)
课题名称 《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 教师单位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
教师姓名 王培玲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
【简介】
我校开展“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探索已有两年的时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隐性思
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是我们课堂鲜明的特色。本教学设计将结合
课外阅读书目《窗边的小豆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
并在深度阅读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整本书的阅读
指导,可以灵活调整课时。
【前期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窗边的小豆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休
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
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
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 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
品之一。
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
方法,对《窗边的小豆豆》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完成整本书的初读。虽然学生具备一
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运用思维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特别是如何运用阅读策略进
行深度阅读,仍然需要老师加以指导。
3 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借助思维工具对整本书进行深度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正确对待我们现在所处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初读,在感知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人物关系。
(2)通过理解,分析人物形象。
2 技能目标
(1)读懂内容,理解形象,品味语言,感悟故事内涵。
(2)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会分享。
(3)学会深度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3 思维目标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书中的人物关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理慨括的能力。
(2)借助双气泡图进行巴学园与我们学校的对比,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
(3)运用批判性思维,加深思维的深度,拓展思维的广度。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回顾内容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第一遍阅读要先把书读薄,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读了这本书,相信
大家也有很多疑惑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跟同学和老师交流。
刚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帮忙解答了,因为在书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下一
步阅读时需要再细致一些;有的暂时没有得到解答的,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去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聊天,既帮助学生回顾整本书的内容,又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过提问,一方面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另一方面,相互答疑,在交流中进行信息碰撞,
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及探索求知的欲望。
2 融入思维工具,理清人物关系
师:《窗边的小豆豆》全书有 17多万字,里面有很多跟小豆豆有关的人物,你能将
他们一一列举出来吗?
生:个人先说,其他同学后补充。
师:这么多的人物,其实跟小豆豆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你能用思维导图将他们呈现出
来吗?
生:绘制思维导图。
生:展示如图1、图 2所示,并说出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锻炼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并
能进行归类的能力。
3 聚焦中心人物
师:许多同学在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书中的小豆豆真的是一个很有趣、很好玩的女孩,你能说说读完这本书之后,你
印象中的小豆豆吗?还要说出来,为什么你说她是这样一个女孩?
生:各抒己见
(教师利用圆圈图随机板书)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开心,随着大家说的,好像就有这么一个鲜活的形象立在我的面
前,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豆豆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你能结合大
家的意见,绘制出你心目中的小豆豆吗?
生:绘制思维导图
生展示如图3、图4所示,并说出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情况,另外,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50个学
生有 50个不同的小豆豆,小豆豆同样一个行为表现,在不同学生眼中都有不同的看法。所
谓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通过不同学生绘制的不同的思维导图,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小
豆豆们”。
4 借助双气泡图,比较阅读
师:巴学园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
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回答。如: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
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
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
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
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巴学园的孩
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已经足够地享受
到了涂写的乐趣。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
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
师: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让所有孩子都神往的学校。在你心目
中,我们的学校怎样呢?
生:我们的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就相当于巴学园一个学校的总人数、有固定的教室、
固定的课表……
师:我们学校和巴学园有哪些异同呢?请用双气泡图进行比较。
生:绘制双气泡图。
生展示如图5、图6所示。
师:经过这样一番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随机点评。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概括出巴学园的特点,另一方面,将自己的学校与巴学
园进行对比,巴学园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的学校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且巴学园
是在日本特定历史时期而存在的一所学校,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校独特的优点是巴学园
所不具备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5 学法迁移,深度阅读
师:《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们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没读完两种声音都有。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拿到一本书,先要把书读薄,了解书中的大致内容,知晓其中的人物形象,
然后再把书读厚,比如你心目中的小豆豆是怎样一个孩子?小林宗作校长是怎样的一个校
长?书中所提到的日本的交通、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大家都可以在下一步的阅读中进行
深入探讨研究,也可以借鉴思维工具,进行深度的阅读,相信书是读不完的,一定是越读
越有趣。
师:给大家推荐另外一本书《夏山学校》,这是一座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
校”,同样写学校,但相信大家读完之后大家会有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意识到,书是永远读不完的。教给学生方法,坚持先把书读薄,
再把书读厚。推荐新书给学生,旨在让他们将《窗边的小豆豆》和《夏山学校》进行比较
阅读,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作为同样写学校题材的书,学生会有自己的思考。
【课后反思】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内容有趣,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四年级学生来说,
读懂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在读懂的基础上学生能有自己的读后感受。深度阅读的过程引导
学生综合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各种思维工具的融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整本书的情节及
人物,对于主要人物“小豆豆”及所在的环境“巴学园”理解得更加全面丰满,对于发展
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辨析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本书的阅读为学
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