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1-12-23 17:24:18
一次公开课的思考(李书兰).docx(106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一次公开课的思考 ——思维发展型课堂公开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单元复习课教学总结与反思 李书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培训篇 2020年 9月 24日,熊老师走进园丁学校的第一次讲座《思维发展型课堂 的理论与实践》,让我有幸对“思维发展型课堂”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和认识, 让我第一次知道除思维导图和八大图示之外的第三种思维工具——概念图的存 在。 2020年 10月 21日,赵教授《思维发展型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讲座让我 获益匪浅、深受启发。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促使学习者习得并利用新的思维技能, 对知识进行组织和加工,以实现对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生 活化的问题情境、挑战性的认知冲突、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层级化的变式教学 是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四大核心要素。简言之,思维发展型课堂促进了学生思维 能力发展。 2020年 11月 6日,有幸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来到美丽的北京 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加入了首届全国思维教学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为期 3天的 研修学习。培训以“思维可视化及其学科融入”为主题,采用“主题讲座+思维 工具研修+学科案例研讨”的形式,在思维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方面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让我对积极变革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充满了期待 和信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实践篇 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基础,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于 1972年提出了概念图这一教学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识概念图魅力的我,在明确了概念图的基本 要素及其绘制方法之后,迫切地想要将这一神奇的思维工具应用于自己的学科 教学实践,想让自己的学生也能通过学习和应用概念图来整理他们学过的琐碎 知识,做到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以此来减轻孩子们的认知 负担,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最初的尝试是在新授《细胞的生活》这一节课之后。本节课从物质、能量 和信息变化统一的角度出发,通过指导学生借助直观展示和通俗的类比,学生 不难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小羊多莉 的身世”,学生也不难理解,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但学生似乎很 难将这两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于是,我想到了概念图。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开始着手绘制《细胞的生活》这一 节课的概念图到最终成图,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每一个关键词的精心提炼, 每一个连接词的反复推敲,每一条连接线的仔细斟酌,每一个动画的细细打磨, 从最初的挫败感、失落感到成图之后的成就感、自豪感,从最初的思绪错乱到 成图之后的思路清晰而流畅,前后大约经历了不少于 20次的反复修改与调整。 之后,又借助概念图对后续四节课的核心概念以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分别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和加工。与第一次尝试相比,后续的制图则越来越得 心应手,游刃有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篇 思维能力已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教授指出:会思考的老师才 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在教孩子思考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科学地思考。 从接到上课任务到正式上课,大约有一周的时间。接到上课任务之后,结合教 材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三大类可视化的思维工具,选定上课的课题 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单元复习课。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在短暂的 40分钟课堂时间内完成预设的庞大的 单元复习计划,同时给学生自主构图预留充足的时间,前半部分的教学任务采 用了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完成,后半部分概念构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上完这节课之后,掩卷反思,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本节课使用教材中不太容易被学生重视的《科学家的故事》导入,用 桥型图将科学家及其贡献进行类比和归纳,学生学习兴趣尤为浓厚,同时表现 出对科学知识的的强烈渴求,以及对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的无比崇 尚; 二、在认识动植物细胞这一环节,采用流程图呈现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动 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用双气泡图对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再一次使用桥型图将细胞与学校进行类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突 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三、学生较难理解、较易混淆、很难在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结的内容,如 《细胞的生活》、《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层次》, 采用概念图将关键概念和核心知识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地表示出来,促使学生 思考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也更 加深入; 四、在小组作品展示阶段,不少悟性较好的学生能够在没有系统地学过概 念图绘制方法的条件下,比较精准地掌握概念图绘制的核心要点,而且将老师 提供的概念图中的不足指出来并准确无误地进行修正。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和完善的地方:首先,课前花费了大量 的心血在教师课件和学生学案的制作上,花在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时间则甚少; 其次,前半部分内容以师生对话为主,缺乏生生对话,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 后半部分学生小组合作环节,则由于课前学生没有系统地学过概念图的绘制方 法,而导致学生在构图时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此外,对前后教学环节层次 跨度的处理不够,使得学案中精心设计的多个概念图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 值。 本节课还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掌握的实际, 对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加以删减,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主动学习时间, 用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代替师问生答的形式;同时,改变将 所有概念图同时呈现的形式,围绕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某个概念图,按照“填概 念图”→“列出概念,画概念图”→“开放性构图”→“小组互评概念图”→ “师生比概念图”的思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1-12-23 17:24:1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