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k12
单      位 : 信息中心
上传时间 : 2022-01-18 15:10:11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路径探究.docx(494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英语思维品质 的培养路径探究 杨 鸣 (深圳市南山区白芒小学,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核心素养之下的一个独立维度,在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日趋显著。在 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充分体验和挖掘文本内容,从唤醒旧知、大胆预测、挖掘文本、思维图示、 练习巩固、开放性问题等方面探索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多样化课堂形态。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语言学习 2017年 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 见》中强调,当前教育要培养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教育部关于全 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 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 养则是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的具体化、操作化表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 。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下的一个独立维度,显示出其目前在教学领域中的 重要性。传统课堂过于重视语言和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情感、态度和思维的教学模式必 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极大改善。为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学科素养,促进终身发展以 及增强学习兴趣,笔者特意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思维,引发 学生思考,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观点,试图让学生感知英语课堂内涵与魅力之所在,还 英语课堂深刻与生动。本文中所有的课例均出自于深圳版牛津英语教材。 一、思维品质 思维是一个多学科关注的问题,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脑神经学、社会学等学科都 会从其特有的背景、角度和侧重点理解思维。在教育学中,思维通常是指有目的、有意识 的记忆、形成概念、计划、想象、推理、问题解决、思考观点、做决定和判断并产生新观 点的过程[2]。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很多,主要应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 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 [3]。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通过语言学科教学来实现,语言是思维 的工具,思维是语言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外语教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有助于教师克服英语教材内容过于幼稚化、言语浅显思维简单的弊端,激发学生的表达兴 趣从而促进英语学科的学习。 二、英语学科与思维品质 作为一门以外国语言为主要学习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英语学科具有 其自身的特点。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掌握另外 一种交流工具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 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4]。事实上,英语学科教育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具 有其显著优势,因为英语思维的理性,逻辑性,批判性均显著于汉语思维,非常有助于中 国学生的终身发展 [5]。需要说明的是,英语课堂上所培养的思维品质主要是指与英语和英 语学习有关联性的思维能力,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 三、英语课堂中培养思维品质的路径 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巧妙,课堂教学无外乎都是课前导入、新知传授和练习巩固三个环 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任何环节都可以被教师利用而作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但每个环节所注重和培养的思维品质有所不同。 (1)课前导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作为每单元的第一课时或者每节课的主题出示之前,导入环节尤其重要。它不仅是激 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更是调动学生已知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抓住学生对于未知主题的 新鲜感,充分制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表达。 唤醒旧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速度正确而迅速,思维过程简洁 敏捷。学生的知识愈丰富,联想愈充分,思维也就愈敏捷 [6]。因此,在导入环节就要创造 各种机会调动学生旧知,让学习过的知识在学生大脑中不断活跃。如在 6A Unit 10 Air中, 学生虽然知道主题是 air,却不知道课文内容是关于 air的哪一部分。教师就可以通过两个 开放性问题:What do you already know about air? Imagine what will happen without air? 充分 调动学生已有的言语知识储备进行回答,也是帮助学生复习旧知的一个过程。在学生的探 讨中,It has no colour./ It has no smell./ It’s special and important./ We will die without air.等语 句不断呈现,这些单词和句型都是学生通过不同年级和单元习得的,也是学生经过深刻搜 索已知内容后输出的。 大胆预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为学生能够沿 着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不受他人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则主 要表现为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可以从不同角度、层次发表观点,是否能用多种方法完成语言 任务[7]。在深圳牛津英语 5A Unit 8 An outing一课中,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教师通过课文插 图介绍本节课的主人公 Peter, Joe, Kitty和Alice。图中,四人正在山脚下对话。笔者并没有 直接播放视频,而是问道:Can you guess what are they doing? Why?受到单元主题的思维限 制,很多学生齐答:They are hiking. 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笔者却没有快速肯定学生而放 弃开拓学生思维的契机,而是追问道:“Really? But I think maybe they are not hiking but running for school because they are naughty. Do you think so?”学生哈哈大笑后却受到了教师的 提点,班里成绩稍好的一个孩子马上根据图片的其他细节进行推测,提出他们在“寻宝” 这一不同于的观点。教师适时鼓励发言的学生,赞叹他的观察能力和推测能力。教师的大 力表扬和鼓励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脑洞大开:Maybe they are looking for treasure because they are on a hill; Maybe they are going home because they are all having a bag。不仅观点独特,还能说出支持自身观点的论据。此时全班思维都十分活跃, 赞叹声、质疑声、争论声此起披伏。在开阔思维的同时,学生也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想知道到底谁的猜测与课文内容相符。 (2)新知传授: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 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能够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思维深刻性的指标集中在概括能力 和逻辑推理能力两个方面[8]。 挖掘文本,培养思维的逻辑性。5A Unit 9 Around the city 的 Say and act部分,讲述的 是三个小朋友在动物园门口看地图和确定线路的场景,配有如下一幅插图和一段文字。 Peter: I want to see the bears. What do you want to see? Alice: I want to see the monkeys. Kitty: I want to see the birds. How do we get there? 图 1 5A Unit 9 Around the city Say and act部分 这段文字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在语言知识方面毫无讲解的必要,却在文字背后蕴含 着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If you are Peter,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and your friend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学生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三派不同的观点。Suggestion 1:We will discuss to see one animal first, then second, and then the third so that everyone can see his favorite animal. Suggestion 2: We will see the animals by ourselves because it saves time. Suggestion 3: We will vote. 言下之意是少数服从多数。每派观点都是按照自身处理类似事情 的方式而得出的,因此大家相互争论,各不相让。此刻,教师必须转变为“协调者”,引 导大家:设想你现在在动物园门口,如果因为观点不和导致你不能看自己想看的动物而只 能陪朋友看他们想看的动物,你会开心吗?全班异口同声:No!因此,我们首先是要保证 每个人都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愿望,熊、猴子和鸟都得看。其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如果大家分开玩,肯定不如在一起那么开心,要不为什么班里同学都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 社会实践活动呢?所以大家不能分开!再者,如果没有线路,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很累,因 而大家必须根据地图找出一条最短路线。经过教师的引导,全班同学合力寻找出一条最优 路径,:三人结伴同行,先看猴子,再看鸟,最后看熊。经过这节课,学生知道遇到问题时 应当冷静分析,将复杂问题剖析若干个有层次的简单小问题,从原则性问题入手一步一步 解决,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图示,培养思维的概括性和系统性。高段的课文文本篇幅相对较长,这就需要教 师帮助搭建支架,梳理文本内容来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思维图示法则是是大多数教师选择 的方法。 图 2 5A Unit 5 My friends思维图示 上图是 5A Unit 5 My friends中教师用到的两张思维图示,图一的双圈图很好地帮助学 生总结了文本的全部内容,大多数学生看图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课文概况和复述;图二的气 泡图是本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大输出部分,提示孩子如何描述自己的朋友。根据图片提示 一些学生发言时口若悬河,根本停不下来。图二不仅是语言输出的支架图,也是复习本单 元知识点的总结图。在展示图片之前,教师提问What do you learn in this unit?学生思维非 常的碎片化,每个学生只能说出本单元的一到两个方面,不成体系。在教师展示图片之后 学生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改图不仅能够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整个单元的全部知 识点,也教会了学生自行总结知识点和复习的方法。 (3)练习巩固: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创编故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体现为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敢于 想象,突破陈规,大胆假设,推陈出新,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或是制作独特的艺术 作品[9]。3B Unit 7的 Ben and Bob是一篇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的故事,整篇文本的核心句 型就是 I like doing,学生早已掌握。读完文章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每 6人一组进行合作, 一人饰蚂蚁,一人饰蚂蚱,其余角色任选。学生因为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角色,, 全班顿时成了“动物园”。教师在学生讨论指导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按照动物的习性去设 计剧情发展方向和台词,如兔子善良柔弱,狐狸狡猾擅骗等等。另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故事情节可以不遵循课本安排。令人惊喜的是,学生的表演想象力,创意十足。首先是每 个小组的角色不同,故事情节不同,有的小组偏善良,总是一次又一次原谅蚂蚱的懒惰; 有的小组原则性较强,因为蚂蚱总是不听劝,所以他们让蚂蚱吃了不少苦头才明白勤劳的 意义。更有甚者,直接将蚂蚱拒之门外冻死在郊外的野地里,让蚂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于各种版本,教师都会肯定学生的创造力,小组创编的剧情越与课本不同,教师越表扬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开放性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他人或自己的判断、观念、 做法或论证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审视与质疑 [10]。当课文新知全部授受完全后,教师除了要 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内容小结外,还应当针对文本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组 织学生进行辨识、质疑和求证,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或论证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 批判性。每次课末的几分钟,笔者都会抛出 How do you think of this passage? Do you have any disagreement with this passage? 刚开始学生都是以沉默和点头来表示他们对课文的认同, 没有任何观点,因为他们觉得课文内容都是正确和合理的。为引导学生有质疑精神,教师 首先会提出一些对课文的疑惑供学生讨论,如 Kitty通过神奇机器预测到了自己的未来,但 是世界上真的有这种机器可以告诉你未来吗?课本上的衣服价格与实际生活出入太大,在 商场能找到低于 100元的连衣裙吗?经过教师多次示范,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 本的内容、场景和故事逻辑性进行思考和提问,渐渐培养了敢于质疑的精神。如 5B Unit 5 At the weekend中,学生提示每个孩子的周末计划都是出去玩耍,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周末都 要完成作业,上培训班,课文的内容太理想化;5B Unit 9 Seeing the doctor中,医生只是让 Kitty张嘴“啊”一声就诊断 Kitty感冒并给Kitty开药,但是实际上医生都要先让病人查血, 确实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后再给患者开药,文中的医生会不会误诊?学生敢于直 接对教材提出质疑,教师深感欣慰! 四、结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提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 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训练和言语学习同等重要,没有思维训练的语言学习 是空洞、单调和低效的。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充分体验和挖掘文本内容,从唤 醒旧知、大胆预测、挖掘文本、思维图示、练习巩固、开放性问题等方面探索语言学习和 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多样化课堂形态。当然,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自身必须 树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起示范作用 教会学生思维 [11]。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英语思维习惯,从根本上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和 内驱力。让思维品质成为英语学习的助推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核心素养 [12]。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5):83-85. [2] 文秋芳 . 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10):29-34. [3] 林崇德. 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35- 37. [4] 程晓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中国考试, 2017(05): 7-14. [5] 鲁子问. 英语教育促 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 英语教师, 2016(5):7. [6] 杨青. 论英语学科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途径[J]. 社科纵横, 2003(02): 86-83. [7] 郭钰峰. 例 议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J].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7(4): 56-60. [8] 林崇德,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09): 21- 26+32. [9] 张明,李礼与汤利平.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132-135. [10] 文森特·鲁吉罗(著),顾肃& 董玉荣(译).批判性思维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 [11] 郭宝仙,章兼中. 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科课程教材与教学, 2017(2): 80-86. [12] 刘容. 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测评[J]. 教学探究, 2017(2): 93-94.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信息中心
    k12 2022-01-18 15:10:11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