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基于《量表》和《课标》的小学绘本故事教学.docx(20.4KB)
- 浏览 : 1
- 下载 : 0




核心素养引领下基于《量表》和《课标》的
小学绘本故事教学
王丹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绘本故事属于多模态语篇和非连续性语篇,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量表》和《课标》
对绘本故事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根据《量表》和《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能发
展学生的读写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分析阐释能力,帮助学生领悟语篇的主题意义,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掌握阅读绘本故事的学习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
下“Three little pigs”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量表》和《课标》的小学绘本故事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绘本故事;
一、绘本故事的定义和价值
绘本故事是指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的故事,具有多模态语篇的特征。绘本故事中,
图画与文字共同承担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片是对文字内容的形象呈现,文字是对图片内
容的抽象描述,两者共同服务于故事内容和主题意义的传达。
绘本故事综合了“看”和“读”两种方式,图片创设了故事的情境,能够通过“看”
的方式帮助初学者“读”文字。在“以看促读”“看读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语
言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发现故事的主题意义,形成文化意识。绘本故事还有非连续
性语篇的特征,它所呈现的故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学生需要在看和读的过程
中对图片进行观察和解读,将信息补充完整,从而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阐释能力。此外,
绘本故事还能激发初学者的阅读兴趣,而尝试阅读绘本故事也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可见,
绘本故事指向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
的落地。
二、《量表》和《课标》对绘本故事教学的要求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简称《量表》)按照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从低到高分
成 9个等级,涵盖各学段英语学习者涉及的所有级别,其中 1-3级大致与义务教育阶段相
当。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在《量表》的描述语中也都得到了体现。自《量表》颁布实施以
来,各学段的英语教学与《量表》的对接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量表》1-2级对绘本故事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能力要求。“理解书面叙述”的分量表
(表 26)1级要求“在读语言简单的绘本故事时,能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阅读理解
策略”分量表(表 31)2级要求“能借助插图理解图文小故事”;“书面叙述”的分量表
(表 43)2级要求“能根据图片提示补全简短故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
版)》(简称《课标》)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在语言技能二级中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
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在
语言技能三级中要求学生“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
这些要求直接涉及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间接涉及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按照《量
表》和《课标》的要求展开绘本故事教学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绘本故事教学方法
绘本故事教学可以根据《量表》和《课标》对绘本故事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
力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结合绘本故事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让学
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达成《量表》和《课标》的具体要求,形成核心素养。
1.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读写能力上,《量表》要求初学者“能借助插图理解图文小故事”,“能根据
图片提示补全简短故事”;《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编写简单的故事”。就绘本故事的读写能力而言,《量表》和《课标》的要求基本一致。
考虑到绘本故事教学的现有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阅读上,对基于绘本故事阅读的写作能
力发展关注不够,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协同效应,设计读写一体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
读写能力。
以沪教版牛津英语三年级下册“Are you my mum”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看、读、译
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图片的辅助下阅读文字内容,然后对文字内容进行翻译,发展并检
测学生的理解能力。该项学习活动还能帮助学生感知图片和文字传达意义的不同方式,识
别绘本故事中图文间的关系,这也是《量表》中“篇章知识运用能力”分量表(表 14)1
级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量表》和《课标》的要求,设计看图写故事的学习活
动,能够在加深学生对绘本理解的同时,发展其写作能力。比如,可以参照“Are you my
mum”中“Are you my mum”、“No.My ears are long”“I’m not your mum.”等句型结构,选择
与课文相当难度的故事性图片材料,让学生写出图片内容或补全故事。该项学习活动能让
学生在同类型的材料中强化核心句型的训练,实现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2.文化意识的形成
《量表》在“社会语言知识”的分量表(表 53)中提出了对文化参照的要求,但放在
了较高的能力级别中。《课标》对文化意识提出了分级要求,在对文化的界定中,明确提
到了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文化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在细读语篇、深入透彻领
悟语篇主题意义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语篇积极的主题意义,接受语篇中正
向价值观念的熏陶和引领,发展心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re you my mum”通过小猫咪在找妈妈的故事传递了善于思考、学会分辨的价值观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回答问题等活动培育学生工作第一、互助团结、善于动脑的价值观
念。比如“Why does little cat can’t find his mum?”“Will you help little cat find his mum?”等问
题能够引导学生把握语篇传递的积极价值观,提升学生接触的频次,将阅读中无意识感知
的价值观提升到意识层面。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今年引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而依托语篇,培养学生重视劳动、尊重
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念也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3.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
出来的能力和水平。《量表》在 1-3级中强调英语学习中的观察能力,《课标》也强调阅
读中的观察能力。绘本故事具有多模态和非连续性语篇的特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阐释能力、批判思维能力。
“Are you my mum”是多模态语篇和非连续性语篇,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多个方
面。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细节,培养其“细
看”能力。比如“Where are they?”“What happened?”可以让学生注意到图片中故事发生的
地点,人物的表情等细节。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以因果关系为主的问题,能帮助学
生在补全图文留白信息的同时,感知语篇内在的逻辑关系,如上文中已经问到的“Why
does little cat can’t find his mum?”就能够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开头发生了什么:小猫肯能因为
走失找不到妈妈了。为后文的故事发展留下了伏笔。就分析阐释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而言
引导学生探索语篇主题意义、习得积极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分析阐释和批判思考的过程,因
为学生需要对绘本故事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分析阐释。
4.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
和能力。《量表》和《课标》都提出了对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策略的要求。《量表》要
求能“借助插图理解图文小故事”,《课标》要求“能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
读物”。小学生大多是英语初学者,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形象思维能力发达,英语水平有
限,绘本故事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语言简单,是增加小学生语言输入,提升其核心素养
的有效路径。
教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的学习任务,选择与“Are you my mum”难度相当或略高、题材
丰富、中西兼顾、主题意义积极的绘本故事,请学生课堂或课外阅读,然后以图文和口头
的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编写校本绘本故事
材料,如《曹冲称象》《凿壁偷光》《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等中国传
统优秀故事。对初学者而言,阅读绘本故事是重要的学习策略,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
路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故事作为多模态语篇和非连续性语篇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
依托绘本故事,围绕核心素养,根据《量表》和《课标》的要求设计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
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恰当运用学习策略,促进英语学
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3] 唐书哲、袁辉. 英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与方法[J]. 教学与管理,2020 (1).(1).
[4] 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