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文化 培养核心素养
——将蒙学经典《增广贤文》引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初探
杨丽群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要“立德树人”,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
么人”的根本问题。培养核心素养,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将蒙学经典《增广贤文》渗透于小学语文
教学,对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价值和实践
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增广贤文》;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要“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
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教育部根据北师大的研究成果,提出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其
中既强调“人文底蕴”——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理解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
的认识和实践方法;也强调“社会参与”——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在道德层面上培养一个
具备怎样的社会认识、道德意识、行为自觉的人。而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
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学校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主阵地的优势,用扬弃的
态度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目前小学国学经典的教学,正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
一。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将蒙学经典《增广贤文》引入课堂。旧时曾有语云
“读了《增广》会说话”!其文以格言警句的形式,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品行形成
和语言修养。《增广贤文》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且发扬,是因为其具备自身独有的
特点:
一、内容取材广泛
《增广贤文》的内容或来自古代文化典籍:如“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源于《孟子》。或采自历代圣贤雅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或源
于民间俚谚俗语:“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不
管是经典名言,还是口头俗语,只要有教育意义,都会收集。它们雅俗共赏,贴切生活,
孩子们读起来不觉生僻,颇为亲近。
二、形式便于记诵
《增广贤文》句式灵活,不拘一格,适合儿童阅读记诵。其长句短句交错排列,当长
则长,当短则短,押韵自由,接近口语,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更易于为儿童所接
受。事实上,即便大人也是乐于阅读的。其他蒙学经典如《三字经》,三言贯穿全文,虽
然也朗朗上口,却终究缺乏变化,没有《增广贤文》生动鲜活。
三、价值观适合学生
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上来看,《增广贤文》堪称好教材。《增广贤文》从正面教
导训育,观点精彩,涵义深邃。如:它提倡报国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重教
倡读,惜时劝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它教导人注重自身修养:“责
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它告诉人们如何交往: “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内容都
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具体体现,历久而弥新。
《增广贤文》所收录的经典语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孩子
们在接触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如何立足于传统文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其核心
素养,是应该从孩提时代便开始的功课。《增广贤文》由于其所具有的上述特点,是一种
极佳的入门选择。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增广贤文》的学习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内容到形式再到价值观,《增广贤文》之文化价值都毋庸置疑。其精彩语句比比皆
是,我们要将这些精华的东西好好传承并发扬。
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时代性。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
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增广贤文》打上旧时封建
社会的各种伦理道德的印记。如过分强调金钱的重要性: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过分强调命运和报应:“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过分强调明哲保身、息事
宁人:“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我们一定要弃其糟粕,摒弃那些不符合
现代社会观念和历史潮流的东西,要批判地接受和学习。
再者,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有些属于成人社会的东西,我们要缓行之。如:“百年
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富在深山有人寻,穷居闹市无人问”等,千万不要以
成人社会的观念来影响儿童的世界观。
二、围绕主题,整合添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需要对《增广贤文》原文内容按照一定主题重新整合,并且围
绕该主题增添新的内容。其原因有三:一是《增广贤文》原文编排体系较为散乱。二是小
学生有其独特的需求,要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三是尚有许多为大众所熟悉之经典语
句可以添录。笔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整合:交友睦邻、骨肉亲情、立德修身、报
国为民、倡读劝学、智慧人生。这几个大的环节,又可以根据情况再细分成若干个小部分
如“倡读劝学”还可以分成“读书为本”、“惜时勤奋”、“教育之道”、“坚持积累”
等子集。
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将这些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加以创造性地分类整合,既有清
晰的脉络,又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不断增加适合其理解积累的内容,使“贤文”变成
一种动态的表达体系,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三、熟读成诵,融会贯通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年儿童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
机。曾有语文大师认为:“对于经典的学习,粗知大意,背会再说。”对于《增广贤文》
的学习,我们首先要采取的策略,便是熟读成诵。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对部分格言的出处、含义、用法进行深
入的了解和探讨!但如果生硬地讲解,孩子们势必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兴趣。笔
者在实践中屡试不爽的一招便是——讲故事,将格言融入到具体的故事中,孩子们不但印
象深刻,而且会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如学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
春”这一句,我便介绍它的来历——范仲淹和苏麟的故事,孩子们听之有趣,学之有味。
四、联系生活,书写感悟
《增广贤文》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实践。在指导学生学习过
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生活”这个关键词做文章,要将对它的理解运用和生活紧密结合。
如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我让孩子们结合自
己的学习具体谈谈。他们有的说自己现在能写出好的作文,正是从一个字一个句子的积累
开始;有的说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要想在数学王国遨游,就必须重视今天的每一堂课。
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争先恐后地从各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如果到这个环节就戛然而止,那是令人遗憾的,孩子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比较
浅显的层面上。教师此时还要引导他们书写自己的感悟,将认识形成文字。在写作成文的
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将认识深入化,条理化,同时把这种认识固定下来,他日再来看时
可以帮助其重新审视自己当日的理解。如此循环上升,写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像中华
民族这样有着如此丰厚而坚固的道德文化遗产,绵延千年,经久不衰。在教育受到空前重
视的今天,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树立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既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需
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立足于我们的“根”。将蒙学经典《增广贤文》渗透于小学语
文教学,对培养孩子们一生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通知》 教基二[2014]4号
[2]教育部.《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4]徐鸿,徐建奇.《心灵咖啡:〈增广贤文〉的社会心理学意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4
[5]周希陶《增广贤文》.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