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罗佳琳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大磡小学,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积极推动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的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对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本文将从高效课堂的定义为基
准,简要论述信息技术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并结合三篇课例,简要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
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时代再变,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在
课堂上往往不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
体性。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在习得后的“结果”——成绩。这种“填鸭式”的语文教学
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普遍都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与学习兴趣。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 (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
变革。”现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让学生主动、
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共同思考,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小学语
文教师所要综合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定义
高效课堂可以简称为高效性课堂或者是高效型课,是指教师能够明确实际教学课堂的
客观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使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并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堂。[1]
二、信息技术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现代社会的产物,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
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作用于学校课堂教学中。目前,普遍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会上
网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其次运用各种软件,例如常见的办公软件,这种软件能够把色彩
斑斓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视频整合成教学课件,它能在课堂上刺激学生的多
种感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结合教师的教学语言,这
就形成了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不集中,这是小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不会针
对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他们教学模式几乎都是较为笼统的,学生在这种教
学模式中,是很难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也很难对课堂所习得的知识产生兴趣,这是一种
低效率的语文课堂。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有利于培
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际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生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
三、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利用图片和视频技术,化“静态”为“动态”。
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讲授课本内容是学生学习语
文知识的主要途径,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也很难从课
堂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图片和视频技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
主动构建他们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讲授《四季之美》这一篇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对于春夏秋冬的四季的变化,
只停留在春天花儿开,夏天叶子绿,秋季果子熟,冬季梅花开等比较常见的场景中,造成
一定的刻板思维。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学生较为不常见的四季变化的景色,或者与课
文有关的视频,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学生能找出课文中的动、静态描写进行铺垫。接
着给学生展示“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归鸦朝窠里飞去”、“在高空中比翼而飞的
大雁”的动图,使学生能够在“动态”内容中感知四季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
学生在这具体的画面中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
2.利用文字排版,突破学习重难点。
教师是否落实课堂教学重难点与学生是否突破学习重难点,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
教师可以利用文字排版将一篇课文的重难点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
比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尽管单元导语和课文某段提示语中,已经告诉我们
一段话可以围绕一句话来写。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就是要借助关键语句理
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如果直接讲授关键句的意思,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晦涩、抽象,
学生无法直观地感知具体内容或者实际运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文字排版来展示文段中
的关键句,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将第一自然段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关键句的字
体加粗放大,接着可以将围绕这关键句展开描述的第二至五自然段改变字体颜色,让学生
直观形象的感知与理解关键句的意思,从而突破学习重难点。
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学习思维具象化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掌握知
识点的同时,还能将其他知识点互相串联,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充分锻炼
学生的思维。[3]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相关软件制作课文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使学生
能够感知与梳理课文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利用平板,以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展示
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分析出学生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产生
了哪些新的层级,并进行指导交流。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平板制作思维导图,让他们分析田忌
如何在与对手拥有同等上、中、下的马匹的条件下,为什么能打败对手取得胜利。根据思
维导图,学生就能够迅速理解田忌赛马取得胜利的原因,或许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辩。
四、结束语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势必会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普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影、像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打
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学生在此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
习转为主动学习。当前,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对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
素质,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肖炜,徐凤飞,徐望秋,郭西,黄玲. 浅谈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践研究[C].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
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
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666-677
[2]周颖.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的辅助运用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
[3]严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