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寻结合点,营建高效课堂
——“精+略”课型结合点的案例分析
任峻嶙
(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 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突出“精加略”模式的优越性,将精度和略读进行配合,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让孩子们
学有所获,让课堂浑然一体,就要找到有效的两篇课文的“结合点”。结合本人课堂案例,总结出跨学科
引导,背景穿插,激发兴趣点;善用文言文,拓展积累,找寻关键点;巧用表格图,归纳比较,完成学法
迁移三种方法。以撬动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点,理清学习重难点,明确学法引导点。
【关键词】“精加略”;结合点;案例分析
跨越式语文教学目标是: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力图通
过创新的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与学生素质,从而在质量方面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精加略课型是中高年级语文教
学的常见课型,意在将精读课和略读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通常需要 3课时完成,找到
有效的精略结合点是这种模式实施的原则。
今年小学语文全面改用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加
上“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精读课主要靠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
较细,比较精,功能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是让学生
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两种课型不
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就如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
举隅》所说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
备,略读才是应用。”
中高段年级“精加略”教学模式,围绕着两篇课文进行教学,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割
裂,30分钟讲精度课文再 10分钟把略读课文草草带过,两篇课文内在的脉络联系,学法
迁移很难体现,所以怎么突出“精加略”模式的优越性,将精度和略读进行配合,更好的
完成阅读教学,让孩子们学有所获,让课堂浑然一体,就要找到有效的两篇课文的“结合
点”。
在某种程度上说,找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结合点,用几分钟的时间迅速抓住两篇
课文的内在联系,比较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归纳两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才能撬动高效语
文阅读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点,理清学习重难点,明确学法引导点。
下面我就具体课例和大家分享:
一、跨学科引导,背景穿插,激发兴趣点
温儒敏在《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
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时提到“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即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包括革命历史教育,自然地理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
等等,确实,有些课文脱离了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常识,地缘政治等,会对我们理解课
文和讲解内容造成困扰,这个时候,必须要将“人文性”自然地弥漫到各个换教学环节,
也就是“润物细无声”。
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灯光》,在讲完《开国大典》之后,
我投影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
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简单介绍了我们中国人民为了追求
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光明未来所经历的百年战争和苦难。特别是对三年来的解放战争进行背
景学习,这样就为略读课文《灯光》的学习做了一个导入,同时,也为后期整本阅读《红
岩》做了铺垫,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再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富饶的西沙群岛》表现南海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表现了北
国四季的迷人景色,在结束《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讲解之后,和孩子们聊下,富饶的西沙
群岛其实就在海南省,与我们深圳一海之隔,在这个天气里我们去旅游要带什么衣服?对
了春夏装,那我们要去位于黑龙江的小兴安岭呢?还能带这么单薄的衣服吗?我出示了两
地的天气截图(黑龙江,海南),名副其实的“我在南方露腰,你在北方裹貂”,投影中
国地图,标清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的位置,我们发现他们正是位于我们祖国的一南一北,
同样的季节,景色却截然不同,因为,中国的领土南北纬度跨了近 50度,横跨北温带至热
带,所以气候不同,景物迥然不同。我们一起到北方的小兴安岭看看吧!
这些地理知识不仅引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同时为课后整本阅读《写给孩子
的中国地理》(海南篇、黑龙江篇)做铺垫。让孩子们感知到祖国的土地广袤,物产丰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这些历史、地理知识的引入一定要适时适量,点到即止,这些知
识应当为语文服务的,是“润物无声”的,不要上成历史课、地理课。
二、善用文言文,拓展积累,找寻关键点。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初中,高中时课本中会有篇幅极多的文言文,
而且艰涩难懂。在小学时期多接触一些文言文对于以后的课程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而且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强。他们正处于一个人生开始的阶段,这个
时间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在小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在以后的文言文课程学习中是
十分困难的。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小学时期就好像在打地基,地基不牢固,
上面的建筑也就不稳定。所以说,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十分重要,这关系到以后的文言文
学习质量和高度。
在现在部编版的教材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加大了古诗词和文言文篇幅,但是我们可以
基于予课文给孩子更多的阅读空间,在语文课文中,特别是中高段有关神话传说,寓言故
事的课文,其实都可以在古代典籍的找到相应的原文。比如: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
节选于《史记》,《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盘古开天地》选自《五运历年纪》,
《故事两则》也分别选自《韩非子》和《列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选自《史记》,
五下六单元的《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田忌赛马》选自《史记》。我们可以在讲
解课文中插入这些文言原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孩子们行走在古与今的阅读之道中,再依
托跨越式模式,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让孩子多读、多练、多看、不仅可
以扩展孩子的文言阅读范围,深化他们的文言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孩
子们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文言阅读基础。
下面我就具体案例和大家分享
1.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这两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神奇”一词,《盘古开天地》抓住“神奇”,让孩子找出课
文最神奇的地方,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古代先民浪漫不羁的想象和盘古勇于献身的美
好品质,并借助课文插图把握判读“混沌中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和“化为万
物”的过程。在结束课文学习之后,我出示了《盘古开天地》文言原文,老师先范读,然
后鼓励孩子自由的大声的读出来,看谁读得大声,流利。大家可以看到在出示的文言文中
师划分了段落的,这是根据课文段落大意分的,是我有意为之。这样孩子们在读的时候,
可以迅速的讲文言文和刚刚朗读的课文进行内容关联,一下子就理解了文言文的内容,不
用老师多讲。
接下来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读《盘古开天地》那么棒,要不要挑战一下别的呢?接下
来我就出示《女娲补天》的文言原文,相比来说《女娲补天》的文言文会更艰涩一点,老
师可以范读一遍,略微讲解,让孩子们采取默读的方式,对照课文,了解即可。我们再将
发现神奇的眼睛转向课文,完成学法的迁移。
通过这个结合点的选取,我们精加略的课程达到了:白话文(精读)—文言文(朗
读)—文言文(对照读)—白话文(略读)的过程,让孩子通过这短短几分钟领略到我国
古代文字的精练隽永,在其后整本阅读推荐中为引入《写给孩子的山海经》而做好准备。
2.四上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扁鹊治病》
《王戎不取道边李》是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从课题入手,引导孩子借助注释、练习上
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文意,在老师范读之后,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朗读竞赛,猪肚熟
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接下来出示《扁鹊见蔡桓公》,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可以用文言文填写也可以用课文
内容填写,保证语言一致性,可以对照学习。
见面次
数
扁鹊的行
为
扁鹊指出
的病情
扁鹊的治
疗方案
蔡桓侯的态度
从中,蔡桓侯的病由()到(),他对扁鹊的态度从()到(),再到()。最
终,蔡桓侯浑身疼痛,派人找扁鹊,扁鹊望风而逃,蔡桓侯病死了。
在这节课里,我让孩子选择文体类型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来说孩子们为了少写字,都
会选择用文言文,对于不太懂的词语和句子,他们会对照课文和注释进行理解,老师通过
小组展示,进行点拨和矫正,这样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深化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不过选择文言文当拓展资料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强求让孩子“理解”,避免
抠字眼,像温儒敏先生所说“连滚带爬”的读即可。千万不要过度求深、求精。以免消磨
孩子们宝贵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三、巧用表格图,归纳比较,完成学法迁移。
这段时间如果大家关注高考语文考纲,会发现考纲主要制定者温儒敏先生对于孩子们
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阅读不仅要要文学性,还要逻辑性、时政性,并且要在应试时做到快
(阅读速度快)、准(提取信息准)、稳(语言表达稳),虽然我不是高中语文教师,但
是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压力很大,其实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对于
孩子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长久以往,孩子们是可以做到的。其中跨越式课题提倡
的表格,只要恰当运用,事半功倍,下面我就表格在精加略课堂的运用和大家进行课例分
析。
1.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太阳》+《松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围绕这一要素,
编排了这两篇课文。让孩子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
的语言风格。首先让孩子用默读和做批注的方法,了解太阳的特点,总结说明方法。
太阳的特点 课文内容 说明方法
距离地球远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
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
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
作比较
太阳体积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
个太阳。
列数字
作比较
太阳温度高 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
摄氏度
列数字
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密切 第四到第八自然段 举例子
我们学了这么多说明方法,那么在另一篇说明文章《松鼠》是怎样体现的呢?两篇
说明文你阅读起来感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又给了孩子们一个表格任务:
说明方法 《太阳》语段 《松鼠》语段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对比表格,我发现《太阳》的语言( ),而《松鼠》的语言( )
表格把两篇课文内容整合起来,方法也整合起来,让孩子们对说明方法实现了:了解
——总结——迁移的过程,为接下来的习作运用打好基础。
表格不仅在总结学法这个结合点发挥作用,同时也在帮助孩子分析结构方面也优势明
显。还是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
这两篇课文都是六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相似,可以利用表格把这两篇课文的结合起来,
理清课文结构,提炼段落关键词,方便孩子学习。
首先《富饶的西沙群岛》我先让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画出景物,进行梳理,
找出关键句子和词,完成表格。
段落 西沙群岛的“富饶” 风景和物产
1 西沙群岛的位置,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总领全文)
2 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 西沙群岛的海底有有趣的珊瑚和龙虾。
4 西沙群岛的鱼儿多。
5 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6 西沙群岛未来可期。(首尾呼应)
对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较为浅显,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
成表格:
段落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
1 总起全文 西沙群岛的位置,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
2 分述特点 西沙群岛海水美丽。
3 西沙群岛的海底有有趣的
珊瑚和龙虾。
4 西沙群岛的鱼儿多。
5 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6 首尾呼应 西沙群岛未来可期。
再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最喜欢小兴安岭那一个季节,指导孩子朗读。完成本课的教学。
在后期的习作指导中,也可以借助这个结构表格,帮助孩子列好作文提纲,围绕一个意思
用一段话写下来。
单我们要注意的是,表格好用,不能滥用,不能像统计数据一样统计课文,注意我们
教学的“语文味”。
总而言之,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就像两个人一样,志同道合,就很容易成为好朋友,
结合点就是他们共同的兴趣点、相似点,找准他,他们的“友谊”才能牢不可破,你的课
堂才能有机的成为一体,完整高效。希望我抛的这几块“板砖”能引出大家的“美玉”,
期待大家更为精彩的演绎。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